为什么全世界都爱“三点饮茶”?
茶道的意思
用平凡的话来说
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在不完全现实中
享受一点美与和谐
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周作人
最近一位”饮茶哥”的视频在网上爆火
他操着一口流利地道的粤语喊出:
“喂!朋友,三点几,饮茶先啦!”
劝你工作别那么拼命
时间差不多了,先休息一下
真是听者感慨、观者落泪:
“自己都不如一个陌生的大叔关心自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魔性、粗暴又接地气的话振聋发聩
重新将“饮茶”的意象摆在我们眼前
相关的二次创作病毒式传遍全网
网友调侃道:
”真正的正能量视频!”
劳逸结合的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为什么是饮茶?
“得闲饮茶”的中国人
饮茶
从来都不只是“把茶水喝下去”那么简单
不像吃饭、喝水是生存所需
饮茶与“休闲”有着天然联系
隋唐时期
制茶、煮茶的工艺日渐成熟
饮茶在宫廷中大为流行
朝廷重视茶叶的生产
到了陆羽《茶经》问世
中国的茶文化日渐丰厚
饮茶开始形成对风雅、文化、品味的追求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代的《啜茗调琴图》
喝茶是件风雅的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旁托着茶恭候的侍女
古时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便捷的茶包、外卖、瓶装茶等等都不存在
喝上一杯茶
少不了一系列繁复的工序
像是陆羽《茶经》里论及三种喝茶方法
煮茶:煲汤似地煮茶粉
淹茶:用开水泡茶粉
生煮羹饮:也是类似煲汤般煮茶粉
但还要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
这类有诸多讲究的“陆氏茶”又称“文士茶”
在当时还不是寻常百姓的日常饮品
更多的是“有闲阶级”的享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晚唐时期的《宫乐图》中的茶宴
众女士面前都有一只茶碗
其中一位女士手拿长柄茶勺正在分茶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
中原和西域贸易往来增加
产生了许多饮食文化交流
奶制品变得常见
以及甘蔗种植技术、制糖工艺的提升
丰富了糕点小吃的可能性
相应地
茗茶时搭配着吃的点心
各式茶点也陆续出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代瓷质工艺品中的茶点形象
苏轼有诗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写的是当时江西著名的九江茶饼
用鸡肉粒拌上米粉炸成的小天酥
金黄、香脆、可口
香甜的柿子更是茶宴上不可或缺的果品
到了宋代
茶的产量和茶点的品类已经大有提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徽宗画的《文会图》
琳琅满目的茶点
明代的茶食更是蔚然成风
制茶技术的进步(如“炒青法”的发明)
大大简便了储存、携带、冲泡
沸水冲泡的饮法进一步普及
闲暇时享用茶水与糕点
已经从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的厅堂
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起源于1773年的苏州稻香村茶食店
乾隆下江南时尝了下,赞不绝口
周作人在《南北的点心》中还写道:
茶食是喝茶时所吃的,与小食不同
大软脂,大抵有如蜜麻花
蜜糕则明系蜜饯之类了
足见茶点之“专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岭南地区的茶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今日本常见的茶点”和菓子'
源自中国唐代流行的茶点”茶果'
发展至清朝、民国时期
饮茶这件事
广泛地通过“茶馆”形成了公共空间
将人连结起来
成为了社交、资讯流通、文化娱乐的平台
像是老舍笔下的北京茶馆
成都、重庆作为各行各业“帮口”的茶馆
江南水镇、运河商埠临河的茶肆
开会、招聘、说书、吃点心等等不一而足
之所以“饮茶”能粘合起这么多事情
是因为它隐含着“闲暇”
不论你是喝盖碗茶、功夫茶、泡茶包
还是仅仅在随身携带的水壶中泡点茶叶
都是一种工作之余的享受、消遣
不分贫富贵贱
饮茶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最佳符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四川眉山,人们在喝“坝坝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茶馆可不止饮茶,还可以采耳、听书
拥有喝茶的余闲
就有了聊天、思考的空间
蕴含着塑造自我、发展个性的可能
粤语常说:得闲饮茶!
可不止是客套话
它暗含的意思是:
大家都这么忙
等真正不赶时间的时候
放下工作、烦心事
再去茶楼慢慢叹(享受)!
所以老广去饮茶
醉翁之意可不在“茶”
有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夜茶
因为只要有闲
不论几点都是饮茶的好时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饮茶”最美妙的体验
在于“偷闲”
如果你专程去广式茶楼里叹一杯
却没有感受到生活之美
并不是点心品质不佳
也不是水不烫茶不靓
更不是茶楼缺乏烟火气
而是焦急、忙碌的你
受繁重的思绪占据
无法享受本应惬意、放空的饮茶时光
西式下午茶从哪来?
虽然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最长
但是专门消磨时间的下午茶
还要从200年前的英国说起
约17世纪,茶叶大量销往英国
欧洲人才普遍品味到茶的美好
大约1840年的“维多利亚时代”
英国人享受下午茶的风气逐渐形成
虽然时间较晚
花样倒是“一套一套”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最开始的英式下午茶
是源于当时英国人有时一天只吃两餐
上午来一顿“早午餐”(Brunch)
晚餐时间则要等到晚上8点多
每天下午已经饿得不行
养尊处优、不用干活的贵族妇人
下午4、5点左右会招待朋友到家里来
喝茶、吃零食、聊天
其他贵族听闻都觉得很新鲜、时髦
而且大家都有余闲
下午茶就逐渐流行起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由于这最初是贵族的玩意
形成了风气乃至成套的礼仪
部分还延续至今
定时:下午4点
定装:男穿燕尾服,女穿洋装
定量:三层架上规定好的各类食物
另有多达21种餐具
另外还要遵守各种细节礼仪
像是搅拌时茶勺不能转圈只能前后移动
拿茶杯时不能翘兰花指等等
由于下午茶深受维多利亚女皇的喜爱
下午茶文化在当时十分鼎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维多利亚女王在和她的女儿们一起喝下午茶
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必有“三层架”
最底层一般是小三明治咸点
中间层是搭配奶油、果酱吃的司康
最上一层是蛋糕、水果挞之类的甜点
吃的时候按照先咸后甜的顺序
由下往上吃
茶则以红茶为主
早期喝的多是安徽祁门红茶
后来随着英国海外的开发
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等成为主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今英国人仍然很爱喝茶
被问道喝什么时
有人会说“Tea forever”(永远是茶)
英国平均每人每天要喝5杯茶
人均茶叶消耗量排在世界前三
象征精致、优雅的英式下午茶
在许多国家传播开来
衍生出不同的在地改良
例如德国人更倾向以咖啡代替茶
改以甜面包、蛋糕作为茶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德国下午茶很受欢迎的黑森林蛋糕
澳大利亚悉尼
作为曾经的英国
至今下午茶成风
同时又是时尚、现代、爱咖啡的城市
既不乏正装出席的传统的英式下午茶
也来一杯咖啡搭配甜点
随性地小憩
中西结合的集大成者
港式下午茶
是“中西结合”下午茶的集大成者
在香港这个极为繁忙的社会中
本应是注重闲暇的饮茶活动
有别于中式茶馆里慢悠悠的平民休闲
也绝非充满繁文缛节的贵族玩意
在香港早期的冰室
以及后来承继的茶餐厅里
诞生了平民化却又富有西方特色的下午茶
虽然是为了赶快填饱肚子投入工作
却在那短暂的小憩中
闪耀着“人性之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香港在英国时期
饮食文化受西方影响
但是早期的西餐厅昂贵且不欢迎华人
英式下午茶更是可望不可及
早期的香港冰室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现
供应廉价、经过本土化改良的西式食物
饮料像是咖啡、奶茶、柠檬茶
点心如西多士、蛋挞、餐包(以及后来的菠萝油)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为了生存竞争
冰室开始做正餐、西餐厅平民化
演变成茶餐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香港人对于下午茶吃什么
特别不讲究
许多早、中、晚吃的食物
不论是点心、沙拉、粉面饭乃至铁板烧
做个”轻量版”就可以是下午茶
放张菜单感受一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更重要的是
中午吃饭的人太多
许多香港的餐厅会在下午提供优惠
吸引食客错峰就餐
而三行(木工、油漆、泥水)工人
常将下午工作时间分成两段
在下午3点15分这个时间小休半小时
吃个下午茶补充体力
俗称“三点三”
后来许多蓝领、白领也效仿
如今香港许多劳工和部分文员仍有这种习惯
虽然这种吃法
形式上远不及中式茶馆或英式下午茶休闲
内里的“下午茶精神”却毫不逊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另一个中西结合的例子
是海派下午茶
上海是近代重要的对外商埠
西方饮食文化同样在此影响深远
由此则衍生出海派下午茶
年代久远的上海国际饭店很有代表性
招牌茶点有:
蝴蝶酥、酒醉蛋糕、咖喱饺、芝士条、奶冻等等
张爱玲是海派下午茶的知名“代言人”
她特别钟爱下午茶时间吃蝴蝶酥配浓咖啡
每一块蝴蝶酥都是“爱你的形状”
真是文艺到家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海派下午茶必备的蝴蝶酥
除了港式、海派下午茶
华人众多的“南洋”
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
都有着异曲同工的下午茶文化
“饮茶”成为了各国人的共同语言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饮茶大叔
他作为印度裔新加坡人
却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
喝着袋装的马来西亚拉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忙里抽闲
“饮茶哥”在为生活打拼的喘息之间
发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呐喊:
“朋友,饮茶先!'
饮茶
是属于全人类的生活艺术
参考资料
1. 《中华遗产》2016年05月
2. <茶食简史:古人的下午茶>,最美茶艺师
3. <在广东,得闲饮茶不是一句客套话>,阿柒,新周刊
4. <一顿正式的英式下午茶,我们在吃什么>,阿西西努力工作吃饭
话题
你今天饮茶了吗?
别错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