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小诗《清明》说开去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这个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的特殊日子,举行追思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和英烈庄重地送上我们的思念和敬意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和俗定做法。

说到清明节,祭祀的古诗词非常之多,但印象中杜牧的那首七绝小诗《清明》印象最深。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通俗易懂,内涵丰富,弥久不衰,至今流传了1170多年。此时此刻再次吟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据推测,这首诗是杜牧42岁在做刺史时所写,时间在公元844年9月-846年中。读罢此诗,有人说它描述的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有人说它是一部情景剧,有人说它是一篇微小说等,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创作之严谨,用词之精准,不愧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杜牧世称杜司勋,工诗、赋、古文,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唐文宗大和二年 (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及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入为监察御史。武宗时,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宣宗时,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欣赏这首诗,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寒食节、清明、扫墓三者之间的关系。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而寒食节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终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在封官加爵时忽视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在介子推和其母去世的现场,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有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悄悄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据说来源于介子推诗中的“清明”期盼。为此今人也作诗曰:“流亡霸主晋文公,可叹酬恩恶梦中。三面焚烧留恨事,百鸦绕噪动哀声。奉君割股孤忠举,侍母辞官纯孝行。千载悠悠功绩在,丝丝细雨又清明。”。“清明”一开始只是一个节气,并非是节日。现在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是独一无二的。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但它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愿望,却是始终如一的。

扫墓成为正式礼仪是唐朝的事情。唐明皇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也就是说在古代扫墓的“法定日期”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把“清明”作为“清明节” 应该是唐朝以后的事了。由于寒食节大多是在清明的前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寒食、清明合二为一了。

短短四句诗语言通俗直白,音节和谐自然,情景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每个人读到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对此诗的注释、译文、评析、争论、理解等笔者大可不必啰嗦,友友都可到百度等平台搜索鉴赏。总的来说,杜牧七绝《清明》小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必将奠定清明祭祀诗千古绝唱的地位。正因为后人十分喜爱此诗,从古至今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不乏其人,并形成一道亮丽的诗歌景观。今天从抖音上看到一位诗词爱好者对《清明》的删缩变体创作,大开眼界,与大家共赏。说《清明》诗还有宋词的读法: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三字经的读法: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借问酒,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如果大诗人杜牧在世看到这样的读法和拆解不知作何感想,估计他老人家要收取版权费,还要多饮几杯杏花村酒,一醉方休了。

(0)

相关推荐

  • 杜牧《清明》是宋诗吗 罗漫

    . 杜牧<清明>是宋诗吗 罗  漫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4日 13版) 光明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q ...

  • 过节没有朋友圈文案?看看唐朝诗人怎么说

    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过节,对于现代人来说,过节不仅能放假,还能让我们看到世界温暖热闹的模样. 有人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待得久了,就会感觉到生活的单调.乏味,于是就设计出若干节日来.节日是对平常世俗生活的 ...

  • 不只是扫墓、踏青,清明也是古代的“情人节”,你知道吗?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阵清明之风吹来,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清明". 清明,有冰雪消融,天气清郎,欣欣向荣之意,故有"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

  • 清明古诗词里的两大绝世神作,都是不容错过的千古绝唱

    第一首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清明>,写的是诗人清明节那天在春雨中见到的情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期正值春天中期,下雨是常态.杜牧的这个 ...

  • 《清明》杜牧

    陆游才说'犹及清明可到家',转眼就要到清明了,那么就来聊一聊杜牧的那首千古名作<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现在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 ...

  • 那些与清明有关的名人

    晋文公和介子推.此二人与清明节的起源有关.晋文公重耳没登基前在各国流亡,有一次饿晕了,他的臣子介子推割下大腿肉,烤熟送给重耳吃,重耳很感动.晋文公回晋国主政,大赏群臣,忘了介子推,有人鸣不平,晋文公马 ...

  • [名诗品读]唐代诗人杜牧七绝:赤壁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作品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 ...

  • 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什么

    最近在网上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消息,那就是有人说这个唐代诗人杜牧,不仅仅有这个诗圣的称号,话说他还有一个戏称,那么又是什么呢?这些个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 ...

  • 《闲话荔枝品种名称》 唐代诗人杜牧有《...

    唐代诗人杜牧有<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即为: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诗意在讽刺唐玄宗宠妃(杨玉环)之事. 作为北方人,第一次见到荔 ...

  • 唐代诗人杜牧的《悲吴王城》 道出了他孤陋寡闻没有来过鄂州 ...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千秋万古]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唐刘希夷<公子行& ...

  •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精彩唐诗《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说到诗和词之间的区别,似乎觉得所描绘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区分点.比如说在唐诗和宋代的诗歌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对景色描写的诗句. 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这是宋代诗人笔下美丽的景色.而对比 ...

  • 杜牧[唐代诗人]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 ...

  • 《清明》勾勒出了怎样的场景?体现了晚唐诗人杜牧怎样的心境?

    作者:李大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就是晚唐诗人杜牧于公元845年所写的<清明>诗.这首诗一直被视为"清明"古体诗中最为脍炙 ...

  • 除了《清明》诗,他还“嫖到失联”:心里想报国,身体夜总会的大诗人杜牧

    又到了清明,我们这辈子以及下辈子恐怕也很难在清明这一天不听到杜牧的这首带货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就算没有孩童耳边诵起,我们的 ...

  • 这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一首咏稻田七绝。这首诗...

    这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一首咏稻田七绝.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 稻田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厉害的是诗人用诗歌将这样的画面,极其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浑然一体,又或是天衣无缝. 一.二句,绿波春浪满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