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赵老师 经典国医学堂 昨天

茵陈蒿别名:茵尘,茵陈,绵茵陈。
药物组成
茵陈蒿六两(12克) 栀子十四枚(9克) 大黄二两(9克),水煎服。
主治
泄热,利湿,退黄,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外用适量。
功效与作用功效:清湿热,退黄疸。
来源产地
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炮制
春季幼苗高约3寸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入药
性状性味
有西茵陈、绵茵陈之分,均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习惯认为产于陕西三原的质最优。
性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应用
1、湿热黄疸
茵陈善渗泄而利小便,故可去湿热,利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单用有效。若身如桔子色,属阳黄者,可茵陈与石膏、栀子配伍,即《外台秘要》三物茵陈蒿汤。若腹满便秘者,可与栀子、大黄配伍,即《伤寒论》茵陈蒿汤。若湿邪偏盛,小便不利者,又可茵陈蒿末与五苓散末合用,米汤送服,方为《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若属寒湿阴黄、肤色黯晦,肢体逆冷者,与附子、干姜配伍,即为《卫生宝鉴·补遗》茵陈四逆汤,温阳祛湿利黄疸。
2、湿疮痒疹
茵陈蒿苦微寒,入肝经血分,有解毒疗疮之效,常用治湿热内蕴所致的风瘙隐疹、湿疹疥疮等证配伍黄柏、土茯苓等药应用。亦可单味煎汤外洗。
茵陈蒿临床报道
1、治疗肝炎
茵陈30~45g水煎服,治黄疸型肝炎32例,平均疗程7天,能迅速消退黄疸与退热,肝肿缩小亦较明显。菌陈与甘草、红枣配伍煎服,对小儿传染性肝炎亦有效。也有茵陈与黄柏、山栀、板蓝根配伍治疗传染性肝炎有效的报道。另有临床观察认为,茵陈与丹参、大青叶、大枣配合或与路边荆、田基黄、败酱草、甘草配伍,对病毒性肝炎有预防作用。
小儿黄疸型肝炎:用茵陈蒿汤加板蓝根、蒲公英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378例,痊愈372例,好转6例,黄疸消退平均5.6天。20~40天肝功能恢复正常。
2、治疗胆道感染和胆石症
以菌陈蒿汤辨证加减治疗胆道结石217例,排石率为65%,其中结石排净者达27%,且疗程缩短。
3、治疗胆道蛔虫症
茵陈煎服,配合针刺内关止痛,再以其他措施驱虫,观察70例,临床治愈67例,好转2例。平均治愈日数为3.72日,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1.47天,疗程比西药组和乌梅驱蛔汤组明显缩短。
4、治疗高脂血症与冠心病
以茵陈、泽泻、葛根配伍,亦有明显降脂效果。茵陈、苍术、鸡血藤、莪术为主方,阳虚加附子,阴虚加玄参,治疗冠心病74例,心电图与心纹痛有不同程度改善和缓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