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眼望去就知道很聪明,你以为他将来一定了不得,但结果,这样的人却很快消失在人海中,没有激起一点浪花。还有些人,看起来极其普通,怎么也不像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但这样的人,反而就是能做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成就来。他平时话不多,口才也不好,遇到紧急的事情也总是慢条斯理,反应有点迟钝的样子。这和很多人心目中那种雷厉风行,果断干练的形象相去甚远,但他却将公司经营很好,周围的人也都很佩服他、信任他。有的人,看起来总是慢吞吞的,反射弧超长,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其实,这是因为他们考虑问题更全面,想到的点比一般人更多,看的更长远的缘故。习惯了深度思考的人,更容易参透事情的本质,做起事情来更容易找对方向。所以,是否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将来成就大小的关键。那么,我们再深挖一点,什么样的人深度思考力更强呢?畅销书《哈佛长时记忆法》的作者认为,人的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短时记忆好的人思维敏捷,遇事反应更快,这种特质会让一个人看起来更聪明,但更多时候仅仅是看起来而已。研究调查发现,短时记忆能力对人一生的影响其实很有限:比如,亚洲中小学生的IQ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厉害,在各种竞赛中经常是碾压其他国家的学生。这与亚洲人推行的应试教育有关,他们很善于为了考试而短时记住大量的知识。但一旦脱离了书本,需要面对和解决现实性的问题时,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也就是说,短时记忆力再强,也很难转化成具有个性化的思考力,以及有创意的想象力。所谓长时记忆,就是那些能将一些信息保持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的记忆。比如,有些事,你永远刻骨铭心;有些人,你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能力的真正价值并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仅仅在于记得更长久,而是在于,它一直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并不断与我们新的人生经历,新的生活体验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思考。爱因斯坦刚上学的时候,一点也看不出聪明的样子,老师问一个再简单的问题他都会想半天,而且还回答的吞吞吐吐,妥妥的学渣气质。“并不是我有多聪明,只不过我思考问题的时间更久。”正因如此,《哈佛长时记忆法》的作者才说感慨地说到:更关键的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时记忆能力呢?如果说短时记忆能力是由我们的生理,我们的脑机能赋予的,我们很难改变的话,那么长时记忆能力更多是由我们的处事方式,以及我们的生活境遇一点点塑造出来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养成”。同样一件事,你对它有没有兴趣,喜不喜欢,做起来时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当你不喜欢所做的事情时,它对你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因此在潜意识上,会想尽办法切断与它的链接。无聊,烦躁,甚至厌恶,这些感受的功能性作用就是,不让它进入你的长时记忆,尽可能撇清你们之间的关系。而当你喜欢所做的事情时,它对你来说的就是乐趣和快乐的源泉。这个时候我们会变得更专注,更愿意投入自己最大的热情,从而更容易进入到一种心流状态之中。所谓心流,就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达到的一种近乎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会体验到平时很难体验到的愉悦、兴奋和满足感。这种鲜活的体验,不仅让我们记忆深刻、持久,更能把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从而做出具有颠覆性的成就来。它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好差劲,未来没有希望等等。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是在困住你,但深入思考一下又会发现,它也在用一种化了妆的方式在成就你。刚刚离世的达叔吴孟达,年纪轻轻就成为当红明星,于是开始膨胀,迷失自我。人生低谷期很难熬,但也正因为经历了这样一种挫折,让吴孟达对自己,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他第二次的人生崛起积蓄了能量。研究发现,相对于愉快的感受,人们对于痛苦更敏感,反应更强烈。这样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会让我们的大脑记忆犹新,并不断回味,不断反思。痛感十足的人生经历,对一个人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并真正地洞察世事是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的。就像《哈佛长时记忆法》一书中说的:请欣然接受并感谢曾经历过的消极事件,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被改写。了解了以上两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经历过人生低谷,又回到人生巅峰的人,言行举止更沉着,行为处事更谨慎的原因所在。真正的厉害并不在于锋芒毕露,而在于在看得更多,想的更远,思考的更深刻。
文章来源:行动派 ID:xingdongpai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