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自述
自述
累写清词千百天,闲吟不借碧瑶笺。
多将响字讴陶柳,少有狂歌颂楚莲。
走笔难窥全本末,回眸始见大方圆。
由之得慰平生意,只愧没成郢上篇。
【注释】读唐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诗,步韵而咏别事。原诗云:“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记于2021年4月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累计撰写清词已经几千几百天,因为是闲吟,所以没有借助碧瑶笺。很多时候是在用响字讴歌陶公的五柳,很少有狂放的豪歌去赞颂楚地的塘莲。走笔之日难以看到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貌,回眸时才见到了文字中的宏大方圆。根由这些才能够慰藉平生的夙藏心意,只是很惭愧没有让它们都成为郢上之篇。
首联中的“清词”,指清丽的词句,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安平公诗》:“清词孤韵有歌响,击触钟磬鸣环珂。”又见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西郊落花歌》:“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这一联中的“碧瑶笺”,指一种精美华贵的笺纸,见《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以折花为名,以碧瑶牋书絶句二首。”
颔联中的“响字”,指诗词中读音响亮、形象鲜明的字眼,见宋代人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东莱吕居仁曰:诗每句中须有一两字响,响字乃妙指。如子美'身轻一鸟过’、'飞燕受风斜’,'过’字'受’字皆一句响字也。”又见《诗人玉屑》:“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
这一联中的“陶柳”,指柳树,晋陶潜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株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后世因称柳为“陶柳”,见宋代无名氏的《沁园春》词:“快阁春边,倚阑干外,东西晚晴。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陶柳清新,潘花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怪来昨夜长庚,与一道澄江月共明。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後,千尺泉清。兴庆宫中,长生殿里,早踏金鳌背上行。明年好,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这一联中的“楚莲”,指楚地的莲花,见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秋日饯尹大往京》诗序:“剑彩沉波,碎楚莲於秋水;金暉照岸,秀陶菊於寒隄。”陈熙晋笺注:“越并於楚,故曰楚莲。”又见唐代诗人罗隐的《寄徐济进士》诗:“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颈联中的“本末”,指事情的开始和结束,见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诗:“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又见宋代诗人蔡襄的《姑胥行》诗:“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这一联中的“方圆”,指天地间,见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郊居赋》:“罗方圆而綺错,穷海陆而兼荐。”又见宋代诗人黎廷瑞的《偕仲退周南翁登曲岛山分韵得曲字》诗:“廓然天地覩方圆,岂但山川见纡曲。”还有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词:“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尾联中的“郢上篇”,即“郢中曲”,见清代诗人吴雯的《雨亭王公雪中旋斾喜成二十韵》:“徒领风人旨,难酬郢上篇。”颍上曲,比喻高雅的诗作,见唐代诗人李损之的《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诗:“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