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与烟
男人与烟,似乎是一组紧密相联的词汇。
而最先植入我记忆的是父亲那被香烟熏黄的手指,直到烟蒂差不多要烧到手指时才肯丢弃,再狠狠地捻上一脚,然后我在父亲浓浓的烟味中静静地听着,听那些裹在尘埃里的旧事。
上学时,我的语文老师,四十来岁、声如洪钟,听说他的烟龄比我们的年龄还长。他站在三尺讲台总是烟不离手地给我们讲课,凭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他甚至可以不看书本而信手拈来,而坐在前排的我则享受着飞花乱溅的粉笔屑和氤氲缭绕的烟雾。老师讲课时的抑扬顿挫和举手投足间的引经据典实在是潇洒,让我们着实迷恋了一阵子,包括那夹烟的手指细微的颤动,都逃不过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从潜移默化到渐渐熏陶,我们几个同学便在课余偷偷抽起了烟,学着老师抽烟的姿势,在年少轻狂的日子变得叛逆。
步入社会后,我便成了一个十足的烟民,曾经一度烟不离手,抽烟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引诱。试想,朋友集会,同学相聚,没有香烟作陪,那多没劲,如果一个多年不曾谋面的友人碰面,他随手递来一支,并热情地点燃,在青烟袅袅中畅谈,往事也一下子拽回到从前。接与不接在一念间,先甭管优劣,如果不接,则误以为时下环境变了,淡忘了昔日的友谊,回头扔来一句:这年头,不抽烟的的男人可没几个哟。窃以为烟也就成了人们辅助谈兴的一种工具而已。
但却让我下定决心痛定思痛与香烟远离的是——
每次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总看到父亲瘦削的脸上比昨日看到的更为瘦削,先前的硬朗与刚毅也早已失去,面对父亲一声接一声的咳嗽,真让人揪心。经过我多次劝说后父亲抽烟次数明显少了,但几十年积攒的旧习要彻底改变真的不易。
而听同学说我们小时的语文老师在几十年的讲台上,在白哗哗的粉笔屑中,在终日“谈笑风生,灰飞烟灭中”,在课堂下送走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也送走了自己本该安享的幸福。同学说老师最后的日子被肺结核不幸侵袭,每月的退休金大多花在药罐子里,而终日带着口罩病恹恹地憔悴不已,我们在他的弥留之际去看望,老师眼睁睁地看着围在他周围的面孔,最后在眷恋中依依不舍地离去,告别了自始自终都念念不忘的尘世。
有人说,大凡在夜间爬格子的人,都需要用香烟来驱赶困倦、助兴提神,在升腾的烟雾中思绪才得以展开。鲁迅先生那些愤世嫉俗,犀利刻薄的文章大概是这样完成的。我想,先生之所以在烟雾缭绕中思索、写作,是与当时大的环境有关,面对时境先生忧虑忧心、忧国忧民,而把满腔的愤懑倾注在笔端,对那个时代的剖析入木三分。先生最后染肺痨过早而去,也是与嗜烟有关。
男人与烟,似乎是一组紧密相联的词汇。而如今的我终于下定决心,和香烟分手告别,也不再顾忌朋友们的眼神,清清爽爽给自己未来。缕缕青烟,吞云吐雾,丢丢掷掷。那些香烟中尼古丁的数据我不想列举,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香烟给自身,给家人,给社会带来的污染和危害,他们大多也自觉地从烟民的队伍中走了出来,我有时在想,在不远的将来,香烟会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会不会成为字典里的一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