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是凡人的催化剂,孤独是英雄的墓志铭。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凌晨一点的哈尔滨,见证了我看过的第二场午夜电影,同时也记录了我与「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的第二次相逢。

第一次是《奇异博士》——坦白说,即便汇聚了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蒂尔达斯文顿这样优秀的演员,电影本身逻辑的混乱、不能自圆其说的情节硬伤仍然令人扼腕。

而这一次的《蜘蛛侠》,虽然情节简单,甚至流于俗套平庸,但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四平八稳地令人看过来,已经是一种成就。

事实上,我一度对类似题材的电影充满抵触。

因为大多数「英雄」题材的电影最后都难免显得「假大空」——

邪恶的人邪恶得一无是处,善良的人善良得一塌糊涂。

这种将人性扁平化的做法一向为我所反感。

还因为,所谓的「英雄」,常常有着超越自然法则的设定,这让人心生隔膜。

在自然面前,人人都卑微如蝼蚁。

纵然是可歌可泣的《老人与海》,宣扬着人的精神的博大,其实最终也不过是虚弱。

我们都不过是宇宙间的微渺星辰,度过各自苍茫狭隘的冷暖一生。

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之下,荧幕上的飞檐走壁、刀光剑影、噼里啪啦、稀里哗啦,往往让我觉得十分乏味无趣。

我也曾经对一切的歌颂充满着怀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开始懂得——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在这个平庸的时代,有没有英雄是一回事,我们能不能对一种「英雄情怀」怀揣憧憬与渴望,又是另一件事。

不知道我是不是唯一的一个,看着身为高中生的,年纪轻轻的蜘蛛侠,心里想到了经典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里那个从高中生变为小孩子的睿智聪明男主角的观众。

他们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着两种极端——

一边是平凡普通,按部就班的学生,而另一边,却是担负着济世救人,为社会排忧解难的使命的「英雄」。

真正的考验是,如何才能像走钢丝一样,完美把握平衡感,不至于让任何一边的倾斜导致万劫不复的坠落。

然而事实是,他们的身份都被发觉——

被反派角色发觉是必然,因为终究兵戎相见,正面交锋,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马失前蹄是被身边人知晓。

但是他们都是幸运的——

服部平次不仅接受了一个「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异于常人」的侦探这个事实,还屡屡与他携手破案,出奇制胜;

这部电影里那个憨态可掬,却脑袋灵光的胖同学也屡次三番地帮助胸怀苍生,但终究失之鲁莽的蜘蛛侠攻坚克难,而且不得不提的是,在危急关头,他救了蜘蛛侠的命。

像许多英雄片最终不得不迈入的轨道——主角面临「成长」和「抉择」的境遇。

「成长」的元素在蜘蛛侠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应该得到正视的是,没有任何人是生来完美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人会真正完美。

我们所能够做的,不过是一点点趋向完美,即便是超级英雄也无法幸免。

就算他能够飞檐走壁、华丽变身,能够斩奸除恶,又力大无穷,但有一点始终将他牢牢困住——

他是作为一个十五岁的高中生被选择成为超级英雄的。

也就是说,年龄是他的宿命,是他的枷锁,像赫尔曼黑塞说过的,或者安德烈纪德。

因为年轻,所以气盛,所以热情蓬勃,跃跃欲试,所以不怕艰难,一腔孤勇,所以行事全凭头脑发热,不懂得瞻前顾后。

年轻的魅力正在于此,而年轻的弊端也莫过于此。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一把每个人都难以躲过的双刃剑。

他脑海里所想的,不过是维护社会安定,大到和政府公敌正面交锋,小到为一个老太太指引方向。

既然身负异能,搁置不用多么可惜,那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故而生出喜欢,所以他不会感到疲倦。

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所肩负的责任也就越大。

这既是外部社会对他的期望,其实冥冥中也是他自身为着内心渴望与成就感的满足与实现而勠力追求的。

所以矢志不渝地跟踪贩卖危险武器的团伙,即便身临险境,屡屡受挫也不愿退缩,最后差点导致一艘船的沉没。

如果不是及时到来的钢铁侠,那么他一时兴起的头昏脑热只会酿造出另一桩悲剧。

这自然不是他的初衷,但是缺乏审慎思量的冲动终归是存在着危险的火星的,只是在使命感面前,他没有多余的时间考虑。

因为年轻,所以拥有单纯明朗的价值观——

保全群众安危是对,违反社会安定是错。

他不会去考虑反派角色走到今天这条路是因为什么缘故,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

他也不会去在意社会阶层之间的黑暗内幕,或者隐藏的罪恶。

他只知道,安安定定的车水马龙,平平淡淡的落日余晖才是最美的风景。

即便只能够一个人坐在摩天大楼上孤独欣赏。

但是在成年的反派角色眼里,他在做的事情,就算属于作奸犯科,但何尝不也是为着家庭安定、为着生活?

何况,在他的价值体系里,他的行为与「正义」的一方,并无不同

我想起了韩寒电影里贾樟柯扮演的角色说过的一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蜘蛛侠眼里,就是纯粹的正邪不两立的对错,而在反派头目眼中,维护自己家庭的安定是当务之急,至于社会是否就会因此而支离破碎与他无关。

虽然影片后来,蜘蛛侠心上人的父亲就是他的头号敌人的设定让人索然无味,毕竟这种套路从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就已经用得泛滥。

但是联想到「抉择」这个词语在他的「成长」中是不得不经历的坎坷一节,也便从容接受。

一如既往,为了心底的光芒,为了价值观念里正邪不两立的执着,即便对方是喜欢的女孩儿的至亲,他仍然选择了匡扶正义。

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他选择了爱情,终究会遭部分(或许是大多数)人唾弃;

如果他选择了不负身上那一套装备,那么他就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在「小我」与「大我」之间辗转挣扎,有些人选择了「小我」,比如仓央嘉措,有些人选择了「大我」,比如唐僧。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多少人的心声?

但再浩浩荡荡地追问也无济于事,因为世间并无双全法。

一切伟大的背后,始终密密麻麻交织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割舍。

这种抉择不见得能够获得一干人等的共鸣,但至少它表达了对「正统」的价值观念的坚守。

因为他是超级英雄,超级英雄有超级英雄的使命,那就是为所有庸庸碌碌的人树立积极向上、正大光明的丰碑形象。

所以他甚至在毁坏了敌人的武器之后,还要解脱他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知道对方没有了破坏力。

在这种情形下,既可歌可泣地完成任务,同时又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对心上人的致命一击,这种好事成双也许只有像超级英雄这样幸运和虚假的人才配拥有。

他不可能有私心,他也不可能彻底沦亡,即便他失去了战袍,他也能够在关键时刻唤醒灵魂深处的力量,被信仰的光芒照亮。

现实是否如此是一回事,因为瘫倒在废墟里的我们,可能就彻底堕落颓唐下去,而不是咬咬牙一口气撑到最后。

沉舟侧畔,柳暗花明,电影展现给观众的,是坚固耐用的精神风向标,所以不准有疲软和沉沦——

这是英雄题材电影造福世人的闪光点,也是它受人毁伤,付之一笑的假皮相。

因为谁也不知道,真实的人生,是否多的是为着利益,为着欲望而中途易辙,甚至倒戈相向的利己主义者,而没有那么多一心一意,绝不妥协的精神楷模、道德偶像?

然而我们走进电影院,未必是为了看到现实——这也不是所有电影的精神依归;

追求的也并非就是循规蹈矩,或者深刻入骨的人性批判。

波澜壮阔的视觉震撼,简单直接,但是让人在观影时候愿意跟随着幻觉思维的价值体系,也是一种心之所向。

短短的几次出生入死,让初出茅庐的蜘蛛侠得到了收效甚著的成长,也让他懂得了真正指责和使命之所在——

不是受光芒庇佑,受鲜花掌声吹捧,而是初心不改地保护他想保护的小人物,这已经是十分伟大的心愿。

短短两个小时,短短几个月,甚至是几天的时间,蜘蛛侠从一个莽撞热情的男孩子,变成能够独当一面,受到领导认可的超级英雄,这是电影本身的必然结果。

而许多人的成长,真正的心境跨越,理想状态下的醍醐灌顶,其实是一生一世的事情。

除此之外,电影里蜻蜓点水展示的一些人物细节,也值得引发思考。

比如没有朋友的学霸,在为学校赢得荣誉之后,忽然不再坐冷板凳;

比如十五岁的少年蜘蛛侠第一次约会女孩儿,他的监护人婶婶小心仔细地传达经验,从中折射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些都是很出彩的闪光点。

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当然还是蜘蛛侠的孤独——

身份不能被觉察的孤独;

一个人在城市里穿梭跳跃,和日落黄昏,夜色沉沉分享喜乐悲欢的孤独;

喜欢一个女孩子,同时也知道对方暗暗憧憬着自己却不能坦白的孤独。

热闹是凡人的催化剂,孤独是英雄的墓志铭。

尘世间,多的是默默无闻、辛苦耕耘、一步一个脚印、无人问津的普通人。

但是普通人也未尝没有普通人细水长流、没有多少大风大浪、摇曳多姿的生活之美。

我当然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孤独奋战的狭窄隧道,不会有横空出世的超级英雄,始终保驾护航,但是即便有,我也不愿意他就是我的身边人。

因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他的辉煌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凄凉和心酸。

就像变成柯南的工藤新一——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灯火声中,樱花雨里,连温柔地唤一声小兰的名字都只能在心底。

你为世界求安稳,自然赢得歌颂,但是坐在楼顶看黄昏,难免令人泪湿。

如果可以,但愿你幸福安稳,善良宽容,下辈子别再做一个可歌可泣的超级英雄。

-回眸-

若欲相见,我在一切烟雨朦胧处。

她从撒哈拉里来。

所谓成熟,就是一个人好好生活

一个人,要像一棵树

你心底还住着一个孩子吗?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观《回魂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