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真实的攻城手段有哪些?
在《冷兵器时代,攻占一座防守严密的城城池到底有多难?》一文中,笔者简单介绍了冷兵器时代,一座城池的基本建制,以及用于守城的轻型近攻武器和重型远攻武器。冷兵器时代的城池建制主要包括壕沟(护城河)、羊马城、翁城、主城等,其中,羊马城、翁城、主城的城门是守军的设防重点。
如果城外的军队直接进攻城门,就是把优势兵力化整为零,给对方送人头。站在这个角度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就很好理解司马懿为何不贸然向城中进攻了。假设诸葛亮命人放下吊桥,打开羊马城和翁城的城门,自己坐在主城城门上气定神闲地弹琴,司马懿在不确定城中兵力到底有多少的情况下,有两个选择:一是派部将领兵走过壕沟上的吊桥、进入羊马成和翁城,逼近诸葛亮所在主城城门;二是自己亲自领兵走过壕沟上的吊桥、进入羊马成和翁城,逼近诸葛亮所在主城城门。不论司马懿做出哪种选择,诸葛亮只要等敌军大将或主帅走过壕沟上吊桥,进入羊马成和翁城后,迅速拉起吊桥,同时关闭羊马城、翁城和主城的城门,顺势来一个瓮中捉鳖,魏军大将和主帅必定会遭遇危险,生死难料。
笔者以上做出假设绝非纸上谈兵。唐朝末年,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利用投降自己的齐州刺史朱琼劝降泰宁军节度使朱瑾,朱瑾将计就计,佯装投降,引诱朱琼走上吊桥,然后让埋伏在吊桥下面的士兵活捉朱琼,又迅速拉上吊桥,在兖州城上斩杀朱琼,给朱温送了个出人意料地“惊喜”。因此,在古代真实的攻城战中,攻城一方往往尽量避免朱温这样的失误,把进攻城墙作为重点,以展开自己的优势兵力,把自己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到出来。攻城一方为避免不必要的死伤,往往结合各种攻城器械进攻城墙,还是以《武经总要》为例,我们来看看攻城手段都有哪些?
▲《武经总要》里的城墙建制:①是壕沟,②是羊马墙,③是马面,④是瓮城,⑤是敌楼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手段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瞭望型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在攻城开始前了解城中守军的实力和布防情况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这时,望楼车、巢车等就排上了用场,简言之,望楼车和巢车是高度与敌军城墙相当、可移动的瞭望平台,士兵站在上面,能看到城中的设防情况,为接下来的进攻提供军事情报。
▲《武经总要》里的巢车和望楼车
第二种攻城手段是进攻型的。而进攻型的攻城手段又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用来填埋壕沟的;第二种是用来进攻城墙的;第三种是用来挖墙角的。
先说填埋壕沟的器械,顾名思义,这种器械是用来填埋壕沟的,壕沟作为城中守军抵御城外军队的第一道防线,对阻止敌军集中兵力进攻自己起着十分大的作用。因此,攻城一方对如何填埋壕沟挖空了心思,壕沟后面就是由守军防守的羊马城,在这种情况下,让士兵拿着填土工具去填埋壕沟,无疑于让士兵白白送死,于是,专门用于填埋壕沟的壕桥、填壕车、填壕皮车等器械便应运而生了。相对填壕车、填壕皮车而言,壕桥更加方便,它“长短以壕为准。下施两巨轮,首贯两小轮。推进入壕,轮陷则桥平可渡。若壕阔,则用折叠桥,其制以两壕桥相接,中施转轴,用法亦如之。”
▲《武经总要》里的填壕车和填壕皮车
填完壕沟,就要攻城,这就牵扯到用来进攻城墙的器械了。进攻城墙的器械五花八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云梯了。真实的云梯绝不是现代常见的那种简易梯子,而是结构复杂的攻城器械,他“以大木为床,下施大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即云梯分两层,上层为半截梯子,下层为保护士兵前进的车子和半截梯子,等攻城时,通过转轴把上层的梯子展开,挂到对方城墙上,为士兵登上城墙提供前进的通道。
▲《武经总要》里的云梯
除了云梯,还有搭天车、行天桥等为士兵提供登城的器械,也有头车、木牛、钩撞车、尖头木驴等用于专门进攻城墙的的器械。此外,学名距堙,俗名土山的攻城手段也经常被用到,土山,顾名思义,就是在敌军城墙外就地挖土,修建一座高度和城墙相当的山坡,为士兵进攻城墙提供更稳定、更宽敞的通道。
▲《武经总要》里的搭天车和行天桥
▲《武经总要》里的钩撞车和尖头木驴
▲《武经总要》里的撞车和头车
▲《武经总要》里的距堙(土山)
须知,古代的城墙一般是用夯土技术修建的。夯土技术堪比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技术,用夯土技术修建的城墙往往十分坚固,能抵抗住冷兵器和木质攻城器械的猛烈进攻,以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为例,赫连勃勃用“蒸土筑城”,“其坚可以厉刀斧”,在时人眼里,统万城是一座“非朝夕可拔”的“坚”城。赫连勃勃生活在公元5世纪,那时候的夯土技术就已经如此先进,更不用说以后的时代了。此外,对方守军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对进攻一方占有绝对的地利优势,如果硬让士兵冒死攻城和登城,即将面临的死伤简直难以想象。
这时,一种挖墙角的方法出现了,也就是地道战。简言之,用头车顶着城墙,以保护头车下面的士兵,然后让士兵在墙脚处挖地道,并在地道中立起沙柱,架上罨梁,等地道挖得差不多了,放柴火烧掉沙柱和罨梁,等待城墙塌陷。城墙一旦坍塌,守军的防线出现裂缝,进攻一方就能找到突破点了。
▲《武经总要》里的地道
不过,无论进攻一方采用哪种器械攻城,都必然会产生士兵大量伤亡的情况,于是,如何在减少士兵伤亡的情况下攻克对方城池,便成了对主帅的极大考验。有经验的主帅一般会避免强攻,优先采用劝降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当然, 招降的难度太大,劝降这条路往往行不通。因此,有经验的主帅会采用各种兵法来攻城,比如“声东击西”——扬言进攻西北角,实际进攻东北角;“诱敌出城”——引诱守军主力出城,和守军主力在城外决战;“围而后攻”——先围城消耗守军的战斗力,等守军虚弱后再攻城;“围三缺一”——围住三面,放开一面,给守军逃跑的机会,在守军逃跑时寻找战机,诸如此类的战术还有很多,笔者就不一一介绍了。
可见,攻城绝非易事,这是比在野外进行会战还要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对一个将领综合能力的考验。正如岳飞所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位出色的将领能根据实时实地的情况作出准备的判断,采用适宜的策略,而不是一味依靠人多势众,这才是取胜的终极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