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新║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回忆我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我曾到广州的人才市场应由聘。

  2009年7月,我从学校退休。8月上旬我到深圳、广州的亲友家住了几天。有一天,我到广州天河书城的买书,10楼是人才招聘处,我看了招聘要求,其中有一条交30元应聘费可与3个用人单位交流、面试,我看到后感兴趣。

  第二天我向人才招聘处交了30元及证件、个人资料。工作人员笑着问我,你的想做什么?我说,我是退休中学历史教师、曾任学校文学社辅导老师,喜欢看书写作,有文章在报刊发表,还编著过几本书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我的身体好,有写作专长可继续为社会服务,要求到民办中学任教和任杂志社任編辑人员。

  工作人员在网络上搜索我的个人资料,然后笑着对我说:“听电话通知”。

  第三天上午,我在人才市场的办公室与一间私立中专学校的人交谈,对方说:“看了我的资料,学校的校刊需要我,除了协助出校刊外要我辅导学校文学社的学生,还谈了工资待遇,食住自理”。下午,我与一家杂志的人交谈,对方说:“杂志社可招聘我,还交谈了工资待遇,其中一条是要为杂志社拉广吿”。

  广州天河书城

  我初次接触人才市场,知道了私营企业用人,注重真才实学。我的知识能被社会认可,心情很好高兴地回到住地。

  我回到家里,把此事与妻子交谈。妻子说:“远走不如近爬,在家乡有事做,为什么要去广州做工。你会用电脑写作是自由撰稿人,可写文章向报刊、网站发表,可与文友们座叙,退休后在家安度晚年多好。”

  8月中旬。原《客家风情》杂志社的周硕寰主编与我联系。他在电话对我说:“有人要我写家史,时间一年,可聘一个人做我的助手,助手兼电脑打字和帮助寻找资料,两人的劳务费由对方付;条件是在一年时间内不许我向刊物写稿,我们要住在主家的别墅里。”

  周硕寰先生是兴宁市大坪镇人,退休军队上校军官,会写文章著有书的军旅作家,他退休后继续笔耕任《客家风情》杂志社主编;《客家风情》是省级侨刊,可发行世界各国有客家人的地方。

  我曾在《客家风情》发表约10篇文章,其中《客家研究专家冯秀珍》一万多字;他知道我编著书数本,其中有一本《仙口风情录》(村史与族谱合编),为此他推荐我给对方写家史。我提出写书的助手由妻子担任。我妻子是个退休教师,会电脑打字是我写作的得力助手。周硕寰先生同意。我与妻子讲周硕寰先生介绍我写家史的事。妻子同意为对方写家史。

  几天后,梅州市梁氏宗亲会要我参与编写《闽粤梁氏宗祠通览》,宗祠会付劳务费给我们。为此,我与周硕寰先生说明情况,辞去写家史的工作。

  《客家风情》杂志

  2000年我曾参加村中梁氏族谱編写,为此了解梁氏宗族文化,被梅州市梁氏宗亲会委任为《闽粤梁氏宗祠通览》责任編辑,我专心编写该书,妻子负责该书的打字。闽粤宗祠是梅州唯一两省梁氏共建的宗祠,该系梁氏宋末由福建宁化县迁至广东梅县松源镇青塘村落居。现在松源镇的梁的氏有六百余人,外迁约七十万人,每年各地的梁氏宗亲都会到松源镇寻根问祖。11月20日闽粤梁氏宗祠重光庆典20周年庆典仪式,约二千人参加庆典活动。《闽粤梁氏宗祠通览》以捐款赠书形式发送给各地宗亲。当时印书的成本约5万,捐款有十余万。我们几个编写人员能够以文化转为经济受到宗祠领导人的好评。

  我通过应聘和編写《闽粤梁氏宗祠通览》,知道了当今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潛规则。文凭只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但是用人单位是注重“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能力。”

文章配图来源: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李瑜;校对:梁德新;

策划:高铭帆;责编:琚然;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延伸阅读

梁德新║“文魁塔”与仙口村的人文

梁德新║松口华侨与海上丝绸之路

梁德新║百年前的侨乡梅县松口镇为何远近闻名?

梁德新║活跃在家乡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梁德新、李淼达║石窟河上的潮盐运输

梁德新║梅江的水运业和松口“火船码头”

梁德新、饶凌云║华侨之乡梅县松口镇荔香园的文物价值

梁德新║孙中山与松口华侨的情谊

梁德新║陕西的客家人

梁德新 余焱昌║侨乡学校官坪小学

梁德新║同乡聚会共议家乡公益事业建设

梁德新║人文荟萃的客家山村

倾情于书法艺术 精心于培育人才——记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曾道中(作者:梁德新)

梁德新║回忆我流浪做工的日子

梁德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梁德新║老人有事做日子快过

梁德新║文化革命期间我在家看“禁书”

梁德新║打工仔看理论书

作者简介

梁德新(曾用名王森欣, 笔名梁豪),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知识和机遇攺变了命运,读了师范中专在小学任教,读了大学后在中学任教。对文学情有独钟,有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编著书数本;在职其间兼职及短期借调文化部门,曾任梅县第10届政协委员(兼学习文史委员)、梅州市《客家人》《客都旅游》杂志社编辑。退休后还有写作兴趣,还会为报网站写文章。

(0)

相关推荐

  • 寻觅美丽,第二届闽粤赣港澳台“大客家”摄影大赛开锣

    2016年11月26日,第二届闽粤赣港澳台"大客家"摄影大赛暨蕉岭县长寿旅游活动月启动仪式在美丽的"世界长寿之乡"蕉岭隆重举行.来自京.闽.粤.赣.港.澳.台等 ...

  • 论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公尝文化

    生活在闽粤赣边地区的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到处可见,那些百人居住的围龙屋都是同宗,也有聚族而居的千人村庄.如梅县松源镇有王姓人家约万人都是同宗,开基祖是王念四郎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由福建武平县迁至松源 ...

  • 梁德新‖退休后笔耕不辍,记录点滴【客都原创】

    退休后继续笔耕 文/梁德新 我是个中学退休教师,在教育部门工作30年.我对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研究,在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2011年我聘为梅州市旅游局<客鄀旅游>杂志社编 ...

  • ​张烱尧先生《我的人生路》首发式隆重举行

    <张海涛文集>之后的又一文化盛事 张烱尧先生<我的人生路>首发式隆重举行 知名人士云集  张云波总会长亲临祝贺 秋初依然酷热,但阻挡不住参加张烱尧先生文集<我的人生路&g ...

  • 葛马冲梁氏祠堂修缮倡议书

    葛麻冲梁氏宗亲祠堂修缮倡议书 尊敬的葛麻冲梁氏宗亲.兄弟姐妹.梁氏后人: 葛麻冲梁氏祠堂位于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陆化村良客塘中西面.此祠堂乃我梁氏先人,于清朝末期建造,历经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 ...

  • 严立平‖迢迢南迁路,松源河上桥

    迢迢南迁路,松源河上桥 图文/严立平 在闽粤边陲的的山谷田畴,曲曲弯弯的松源河上分布着千姿百态的沧桑古桥,飞越山重水复伸向远方. 松源河发源于客家祖地闽西梅花山系,其间千米以上的高峰40多座.这里是龙 ...

  •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记梅州市客家民俗学者林作尧先生

    梅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林作尧先生 林作尧在60岁之前是梅州地方受人瞻目的人物.他是"岭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曾任梅州市人大代表等职.2004年至今,他的生活是看书.写作.收藏.旅 ...

  • 闽粤梁氏宗祠重光20周年庆典在梅县区松源镇举行

    闽粤梁氏宗祠重光20周年庆典 文/梁德新 梁庆 2019年11月16日上午,在梅县松源镇郊,举行了闽粤梁氏宗祠重光庆典20周年纪念活动.海内外嘉宾.群众约一千人云集"闽粤梁氏宗祠" ...

  • 林作尧‖我的心路历程【客都原创】

    我的心路历程 林作尧 本文内容是梅州电台"梅江直播"采访后的整理稿(2016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 一.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坦然度黄昏,享受天伦之乐,交友之乐.吟东篱赋 ...

  • 梁德新‖我在中专学校任教二、三事

    我在中专学校任教二.三事 梁德新 我人生的历程中做过诸多职业.想不到在我退休后曾任中专学校教师.我曾在"梅州市华南职业技术学校"工作. 我退休后半年的生活 2009年7月,我从学校 ...

  • 林作尧‖刍论客家人的迁徙和落居

    刍论客家人的迁徙和落居 文/客都林作尧 [摘要]客家先民究竟何时开始从中原南迁?这也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据几十个客家姓氏族谱查考中发现,中原人氏南迁真正与客家民系有明显直接关系而又成批成群.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