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 & 计算神器 | 算盘

一座城池四边墙,中间住着珠梁档。

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它就响。

这个孩提时代的谜语你是否还有印象,谜语的谜底是“算盘”。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算盘

算盘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百多年,不过当时的叫做算板,古人用算珠为组,置于框内,进行计算。

算盘的规格大多是长方形,四周以木条围框,内有轴心,俗称为档。中间有一个横梁作为隔开,上端有两个珠子,下边有五个珠子,其中上端的珠子代表数字五,下边的代表一,运算时以口诀辅助,这就是珠算。

柜台中央即是当时的算盘

算盘的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盛行的话应该是唐宋二代,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上就画有一架算盘。

到了明清二代,算盘更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做工更是精巧奇妙,是皇室贵族以及达官贵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类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买卖的都拿着电子计算机一般。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关于算盘不同的儿时回忆,但相同的是我们生活或多或少都与算盘有关。例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三下五除二”,意为做事干净利落,这原本可是一句珠算加法口诀。

60年代的珠算课

与算盘相识,或是一场玩闹后的偶遇,双手随性拨拉几下长辈放在书桌上的算盘,噼里啪啦的声响就会不由逗得自己快乐起来。

顽皮的男孩子对可以自由转动的算珠总有着莫大的兴趣,会把算盘想象成哪吒脚底下的风火轮,在脑海中做着异想天开的美梦。

时代在发展,更便捷高效的计算工具不断涌现,算盘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淡去,不再是那个家家户户都备着的工具。

60年代的珠算口诀

然而,它又以一个新的身份活跃在了更广阔的的舞台。2013年,它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随着时代大幕而落去。

“上二下五”的老式算珠如今只有在收藏领域才能见到,名贵的原材,纯手工打造,将历史与记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承。

算盘如今的身份和身价不由地让人们想起上世纪算盘在百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那个时候,打得一手好算盘是一项令人羡慕的技能,可以称得上是掌握了一手中国“功夫”。能在国营字号里负责打算盘,在老百姓眼中可是端上了铁饭碗的文化人,自身的社会地位也是颇高的。

齐白石《发财图》中可见算盘

由于算盘在生意中的醒目位置,所以也常常被认为是招财进宝的宝贝,更有精打细算的名号在外,于是顺理成章的进了古时嫁妆的六证之中,成了祝福新人富足安宁的一样陪嫁。

在小孩子“抓周”时,从眼花缭乱的各式物件中抓起算盘,围拢着的亲朋好友脸上就会露出喜悦的笑容,纷纷向孩子父母道贺,因为这寓意着孩子长大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

民国时期李鸿兴号的红木算盘

民国时期的上海已有商业中心之初貌,红木事业在此蓬勃发展,计算必备的红木算盘也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精贵物件,选料、工艺、品相都属于一流,使用起来金玉之声清越。

红木算盘既象征了人人爱之的“财”,又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的“雅”,不少商铺都会将尽可能选购一件用料最好的算盘挂在自家墙上,作为吉祥如意和生意兴隆的象征,就连当时的外国商户也跟风效仿。

清乾隆 鎏金铜嵌料石小算盘

算盘相较于高科技计算设备,它更有益于锻炼人脑的运算能力,也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髓,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它传承保留下来。

算盘由来已久,也是人们经商、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在工艺方面,它也可以看作是一件“小家具”,曾经也同样有着“苏作”、“京作”、“广作”这样的风格划分。

苏作工艺细腻;京作精于用材;广作取料粗硕。而三种风格都以黄花梨为最优选择。

民国 黄花梨算盘

在所有红木之中,黄花梨以不蠹不朽、密实沉稳、手感温润、不易反弹等优良特性赢得了算盘届的普遍好评。

黄花梨十分稀少,因此即便是古代士族阶级,最多也只能用黄花梨作制作算盘框,用其他颜色相近的木材制作算珠,如果有通体黄花梨制作的算盘,那价值和地位则又需令论。

收藏黄花梨算盘是一种在经济效益基础上还能收获美好回忆与喜气征兆的爱好。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算盘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这就是古人发自于生活的智慧与信仰。

算盘自发明以来,始终被视为招财的象征。以黄花梨制成者自然更具富贵气象,再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包天伟先生设计监制,这样的作品自然是集实用、陈列、收藏于一体的投资热门。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算盘

我们将算盘边框打磨得棱角分明而内敛婉转,每颗算珠取料都十分考究,手工打磨至饱满光滑,天然木纹色泽深润。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算盘

无论是使用还是装饰,远观或是近赏,都能浑然天成的富贵气象。

艺尊轩珍藏 黄花梨算盘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黄花梨算盘详情

艺尊轩创始人

包天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木雕艺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上海海派红木艺术博物馆馆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