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道09】塔岭古道:见证了婺源“回皖运动”

追寻徽州古道最后记忆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题记

“五岭”古道南起婺源县江湾镇,跨越芙蓉岭(或谭公岭)、对镜岭、羊斗岭、塔岭、新岭,至休宁县山斗乡,全程约三十公里,是目前徽州境内保存最完好、距离最长的青石古道。本文2017年已发,现重写后再次推出。全文2000字,阅读需10分钟)

古道评价指数
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
强度指数★★☆☆☆ 完好指数90%
塔岭,休婺两邑界岭,旧有一塔亭,故名。现存古道起于婺源县溪头乡塔坑村,止于休宁县岭南乡璜茅村,为“五岭”古道“第四岭”路段,全程约4公里。

自屯溪出发,走京台高速至安徽境内最后出口——“璜茅”,约半小时车程,即抵达休宁县岭南乡璜茅村塔坑组,当地人俗称“外塔坑”,与塔岭那边的“里塔坑”相呼应。从车水马龙的休婺公路转入塔坑的乡村公路,能够明显感到外面的世界突然静了下来,偌大一个村庄,仅有几位留守老人,稀稀拉拉地聊着闲事。当年的“大岭脚村”,如今仅印记在那几栋关门闭户的老屋里。

我们走在村中的石板路上,蕨草从石缝里毫无顾忌地生长着,曾经的“店面”门框已腐烂了一截,狗尾巴草无力地倚靠在斑驳的墙根下,绒毯般的青苔从台阶蔓延至墙根,爬墙藤旁若无人地爬上门槛,挤进门缝,像一群调皮的顽童,窥探着里面那段悠远的历史。

古道依溪前行,路面是就地取材的石块,按自然形状拼凑而成的,基本平整,与大名鼎鼎的“五岭古官道”似乎不大般配。在蜿蜒的山谷间,古道两边梯田里草木葳蕤,甚至已长出三四米高的灌木。狭长的山谷,丰裕的溪水,桥或是这条古道的特点,从塔坑到塔岭头,有近十座石桥横跨溪上,有架石而过石板桥,有垒石成拱的石拱桥,但几乎每座桥拱都被凌乱的藤蔓覆盖着,即使有题额也无法辨认,甚是遗憾。路边三处路亭,均梁朽瓦落,仅有一处重新加梁盖瓦,并隔成三间,疑作牛栏使用。

果然,前行不远,遇见四五头黄牛迎面走来,路面的青草也是它们“清理”的。黄牛毛色亮泽,膘肥体壮,估计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在徽州农村,春耕后,会将黄牛放养归山,至秋耕时再牵回。牛是情感动物,“放山”的黄牛自然群居一起,同食同宿,夜间,强壮的公牛会主动“站岗放哨”,将母牛幼崽围在其中,以防猛兽袭击。在动物界,保护弱者,仅是本能而已,也算不得什么高大上的“美德”。人虽把自己从动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但很多时候恃强凌弱,弱肉强食,同类相残,如果动物灵性,不知会怎样看待人类。

前行近一小时,上几步台阶,为一平坦“小土坡”,约半亩地,似有建筑残痕。此处就是古道的标志性地点——“塔岭”,与我想象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相去甚远。作为休婺界岭,塔岭也是长江与新安江的分水岭,此处曾有界碑、塔亭,现已圮毁。然而岭不在高,扼关则显,相传,明正德四年(1509),江西余干县(今万年县)王浩八带领义军占领婺源,进军休宁,在塔岭被伏兵击溃,残兵就地将掳掠来的金银财宝全数埋在塔岭附近,当地至今还有一句民谣:“塔岭头,饶岭边,谁能得的到,富过江南半边天”。

在徽州境内,关于藏宝的传说几乎各地都有,千百年来一直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越传越多,越说越玄。据说塔岭的“藏宝”有十八担之多,也有人说这批“宝贝”是太平天国残兵埋下的,只是几百年来,从未有人见过,或许只是当年那些食不果腹的山民百姓望梅止渴的臆想而已。

作为徽州的重要门户,塔岭印记着诸多文人学子的墨宝,宋代歙籍诗人方回有诗云:“第四岭头分两邑,相背无情水流急。浙河东下彭蠡西,到海终须合为一。海东闻有沃焦石,万国之水不供吸。世故人心千百岐,有生必死终无迹。焉用皇皇兮仍汲汲,君不见塔岭之塔焉在哉,不如有酒斟一杯。”方回的人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朝代更替中来回折腾一生,在灰暗的时光里,他走过“五岭”,才感到“心千百岐”、“有生必死”,才有了“不如有酒斟一杯”的从容。这或许也是我们行走古道的内心驱动吧?

塔岭之塔早已陨落,我们在塔岭下的“里塔坑”村里找到了“界碑”的踪迹。

村中仅有一二十户人家,房舍依溪傍水,古朴老旧。与路边一位正在浇筑水泥洗衣板的老伯攀谈得知,原用于洗衣的石板刚被县文物局收走,拿到1000块钱补偿。那块被搬走的“洗衣板”正是塔岭界碑,据了解,该碑刻有“赣皖界碑”四个大字,右边并列刻着“皖省政府移交委员会、赣省政府移交委员会”,还有当时交接双方“王昭圣、谢尊喜、胡宝深”等五人名字,名下刻有“勘定”二字。左边落款“民国二十三年”(1934),即婺源首次划入江西管辖当年。据说碑中大小两个“赣”字,都有人为磨损的痕迹,应是之后十几年里婺源“回皖运动”的历史见证。

塔坑村在宋代已有建制,名“塔岭寨”,然而不仅那些寥落山岭的青石古道慢慢淡出人们视野,就是村中这些存在近千年的石板路面也将不存。我们走进村庄时,村民正在挖开石板,浇筑水泥路面,再过五十年一百年,那些分化的水泥块,还能记住这些千年不腐的青石板吗?我真想将这些石板买下来,运回去,找个地方放着,让这些承载着徽州人走南闯北历史的记忆,永远留在那里。但我没有这财力,即使有,这些在此生活千年的石板,一旦离开,它的历史也就戛然而止了。不知村口那两棵古老的红豆杉,看着相伴千年的邻居离他而去时,是否会流泪,会滴血。

过村庄,走上水泥公路,约500米,在塔岭溪与东面山谷流下来的溪水交汇处,是一座单拱石桥,长近十米,宽高均达六七米。这里是南北、东西两条古道的交汇点,过桥前行是五岭古道第三岭——羊斗岭;往左缘溪而上,翻东流岭,至东流村,部分古道残存;往右下行至上溪头村,也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徽 州 古 道 精 彩 回 顾】⬇

歙县

箬岭古道(上)(下)黄连凹古道(下)(上)

连岭古道1、23456

文昌古道塔岭古道半岭古道

歙岭古道水岭古道光坑岭古道

峰高岭古道(上)、(中)(下)

贤源岭古道(上)、()

朱岗岭古道长陔岭古道(上)、(下)

【休宁】

五龙岭古道(下)(上)马金岭古道

右龙岭古道(上)(中)(下)白际岭古道

平鼻岭古道塔岭古道廻岭古道

高湖山古道浙岭古道思贤岭古道

觉岭古道大燕岭古道

吊石岭古道(上)、(下)仰山古道(上)、()

新岭古道(上)、(下)大连岭古道

【太平】

穰岭古道

【祁门】

陶家岭古道大洪岭古道榉根关古道

秋风岭古道百倍岭古道举公岭古道

【黟县】

西武岭古道(下)、(中)(上)西宏古道

棠梨岭古道

【黄山】

松谷古道汤岭古道(1)、(2)、(3)、(4)

云谷古道(上)(下)白云溪古道

黄山皮蓬古道(上)、(下)天都老道

【婺源】

重龙山古道谭公岭古道、芙蓉岭古道、

对镜岭古道羊斗岭古道

【绩溪】

竹岭古道(上)、(下)逍遥岭古道(上)(下)

翚岭古道(上)(下)新岭古道丛山关古道

杨桃岭古道竦岭古道

(0)

相关推荐

  • 寻找徽州的香格里拉:从秘境大洲源到格桑花开的江岸)

    题记: 从深渡码头沿新安江陆路而下,到千岛胜境的百公里皖浙一号线途中,有崇山峻岭.高山峡谷.土楼山寨.平湖秋色.溪流大川,不仅风景雄奇壮丽,民风也淳朴自然.尤在其核心区域大洲源,更是山岭逶迤,村寨星罗 ...

  • 古徽州(五)李坑的小桥流水人家

    早上我们看完程村梦幻般的日出后从石城出来,今天将往彩虹桥.思溪延村.月亮湾.长溪走,然后到达小桥流水的李坑村,这一路都是国内比较热门的网红地. 婺源有一种颇具特色的廊桥,不仅造型优美,主要还能供行人歇 ...

  • 徽婺古道·塔岭古道·外塔坑

                  民国以前的徽州,千年间从徽州府所在歙县经休宁到婺源,有六条孔道,塔岭古道为其一.宋代诗人方回(公元1227-1307年.歙县人)所写<寄还程道益道大昆季诗卷>: ...

  • 徽饶古道上的虹关古村

    打开中国历史分省地图,在安徽徽州与江西饶州版图中,清晰地标明一条联接饶州与徽州的"徽饶古道".战国时代,婺源浙岭头是吴.楚两个诸侯国疆界,这里,至今还矗立着一块吴国和楚国的国界碑- ...

  • 【徽州古道63】婆岭山古道:连岭古道一支线

    婆岭山古道是古时歙县小溪.绍濂一带前往石门.狮石及遂安(现淳安西部)的交通要道,现已基本圮毁.(全文2700字,阅读需10分钟) 古道评价指数 精彩指数★☆☆☆☆ 危险指数★★☆☆☆ 强度指数★★☆☆ ...

  • [徽州古道30]吊石岭古道(上):婺源北上古商道

    吊石岭古道 2018/6/22.大雨/晴 吊石岭古道不仅是婺源北上行商的货运要道,这一带还是婺源詹墨制作中心.在那里还有古法制墨作坊,甚至有人珍藏了早已失传的"中华三大奇药"之首- ...

  • [徽州古道30]吊石岭古道(下):婺源北上古商道

    吊石岭古道(下) 2018/6/22.大雨/晴 吊石岭古道不仅是婺源北上行商的货运要道,这一带还是婺源詹墨制作中心.那里有古法制墨作坊,还有人珍藏了早已失传的"中华三大奇药"之首的 ...

  • 【徽州古道31】黄山汤岭古道(2):一条尘封已久的千年官道

    题记 汤岭古道跨越黄山南北,肇建千年以前,是古徽州北上的通衢孔道.诗仙李白曾醉卧路边,徐霞客经此登临黄山绝顶,抵御太平军的关隘依然屹立.古道平坦宽阔,清幽古朴,沿途奇石飞瀑,山秀水清,是景区内少有的一 ...

  • 【徽州古道31】黄山汤岭古道(3):一条尘封已久的千年官道

    题记 汤岭古道跨越黄山南北,肇建千年以前,是古徽州北上的通衢孔道.诗仙李白曾醉卧路边,徐霞客经此登临黄山绝顶,抵御太平军的关隘依然屹立.古道平坦宽阔,清幽古朴,沿途奇石飞瀑,山秀水清,是景区内少有的一 ...

  • 【徽州古道31】黄山汤岭古道(4):一条尘封已久的千年官道

    题记 汤岭古道跨越黄山南北,肇建千年以前,是古徽州北上的通衢孔道.诗仙李白曾醉卧路边,徐霞客经此登临黄山绝顶,抵御太平军的关隘依然屹立.古道平坦宽阔,清幽古朴,沿途奇石飞瀑,山秀水清,是景区内少有的一 ...

  • 【徽州古道32】歙县贤源岭古道(上):古徽南下一“鸟道”

    贤源岭古道(上)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古时道路多为羊肠小道,明万历<歙志>记载:古道出入谷间,无跬步夷旷,险绝处高则架木为栈,低则垒石为塘(路),因其与兽蹄鸟迹相交,故称为鸟道.明弘治< ...

  • 【徽州古道32】歙县贤源岭古道(下):古徽南下一“鸟道”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古时道路多为羊肠小道,明万历<歙志>记载:古道出入谷间,无跬步夷旷,险绝处高则架木为栈,低则垒石为塘(路),因其与兽蹄鸟迹相交,故称为鸟道.明弘治<徽州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