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过早》 2024-07-30 17:58:54 过早 武汉话之“过早”,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吃早点。我相信过早这个话题肯定被很多人写过,但是我仍然时时冒出要写它的冲动。是这个话题太有汉味?还是过早对于我本人有太多的记忆?我也说不清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过早可以在家里过,也可以在外面过。家里过早,通常是下面条、炒油盐饭、煮烫饭之类。油盐饭类似扬州花饭,佐以臭腐乳蘸辣椒酱,是绝配。烫饭类似上海人的泡饭,是把现饭现菜一锅煮。倘能佐以酸豇豆,那是非常合理的选择。现在速冻食品很多,水饺包子南瓜饼之类,买回来扔在冰箱里,早上起来或煮或蒸或炸,都很方便。不过据我所知,绝大部分武汉人都是愿意在外面过早的,尤其是上班族。这不仅是因为在外面过早比在家里过早更撩撇,重要的是,好(hào)吃的武汉人,把外面的早点弄得太精彩了!我小学上学每天必经位于中山大道笃安里旁边的蔡林记热干面馆,常在那里过早。武汉卖热干面的餐馆和摊点极多,但蔡林记确实是做得最好的。他的面掸得好,软硬适中。他的佐料很精到:自制的辣椒油、瓶装的老陈醋、剁得细细的咸胡萝卜丁等等。尤其他的芝麻酱,真是又香又浓。芝麻酱是热干面的灵魂。蔡林记的芝麻酱,不是用瓢来舀的。他是用一根寸把宽尺把长的竹片放进酱钵子,然后提起竹片在已经添加各种佐料的面碗上面悬空划几道圈,依附在竹片上的芝麻酱便均匀地呈线状流下,平铺在面的上面。芝麻酱能够调成这种状态,才是材料、配比都正宗!其实蔡林记热干粉也很不错。用热干面的办法处理米粉,很有创意。进一步延伸,他们家后来推出的热干豆丝,也是非常爽口,大受欢迎的。外地人总抱怨热干面太干,难以下咽。殊不知,武汉人吃热干面,总要配一碗蛋酒或一杯豆浆,这才是正确的吃法。面窝也是武汉特有的早点。我家隔壁邻居有一位太婆,就是靠在自家门口支一口小锅炸面窝为生。我从会说话就叫她面窝婆婆,街坊邻居们也都叫她面窝婆婆,她本来的姓名,就一辈子淹没在她那口油锅里了。在我们那条叫“木兰宫”的小巷里,炸面窝卖早点,基本上顾客就是街坊。有时候起晚了,搞不赢,就在门口一边刷牙一边“订货”:“面窝婆婆,麻烦您家给我留两个。”于是出门就可以拿到两个面窝去上学。正因为如此,面窝婆婆就把她的面窝炸得特别地道。面窝其实与“面”无关,它是用籼米、粳米、黄豆,按一定配比磨浆,再加上盐和姜末葱花,把稠稠的米浆舀到专用的模子里油炸而成。这样炸出的面窝,才会香、泡、松爽。现在武汉满街卖面窝,老板多是外地人,且炸的面窝很结实,就是只有米没有黄豆的原因。面窝也有很多变异的品种,比如苕面窝、豌豆面窝,虽然别有一番风味,比如豌豆面窝,又脆又香,但实质已非面窝了。我家老爹吃得最多的早点,是发米粑粑夹面窝。这种发米粑粑是米浆发酵后,在平底锅里用柴火炕出来的。它正面雪白柔软,底部薄薄的一层锅巴金黄焦脆,极易消化,因此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卖粑粑的老头总是拖着一辆板车,做粑粑的大钢灶就在车上。然后就是一大桶散发着醉人甜香的米浆和烧火用的刨花砍渣。老头把米浆一瓢一瓢舀到平底锅里,一瓢浆就是一个粑粑。他总是让两个粑粑相连,这是因为炕好的粑粑通常是论对卖的。吃粑粑的人也明白:米粑要成对相贴锅巴在外,才有外焦里软的最佳口感。其实这种做法已经为发米粑粑夹面窝埋下了伏笔。把刚出锅的一个热面窝夹在一对刚出锅的米粑中间,厚度将近一寸。一口下去,那种脆软交错、甜咸融合的感觉,非常奇妙!与发米粑粑夹面窝齐名的吃法,还有烧饼夹油条。好这一口的人,胃口好而且喜欢干咽。烧饼在北方叫锅盔。用刚出炉的烧饼裹上一根刚出锅的油条,没有相当大的嘴巴和相当大的口劲,咬不动。我有一位大哥,七十岁了,还喜欢吃烧饼夹油条。我本人嫌费劲很少吃,看他吃真是过瘾,香!他说,一套烧饼夹油条下肚,至少半天不会有饥饿的感觉。油条到处都有。武汉人用炸油条的材料,炸制一种叫“油角头”的东西来。它粗细长短与手指头差不多,口感接近一根油条两端最结实柔软的那一部分,嚼起来香而有口劲。吃稀饭,就咸菜和油角头,很般配。我上小学时,学校后门的后花楼有一家早点店,糊汤粉和什锦豆腐脑做得特别好,另外也炸油角头。我家老爹在他家隔壁上班,有时候我上学跟老爹一起走,走到这儿就求老爹买点油角头。老爹高兴了,就给我称二两,用干菏叶包着,香香的一直吃到学校。说到豆腐脑,一般都是甜的。武汉的什锦豆腐脑,在豆腐脑里加油盐胡椒葱花,再撒上一把折断了的油炸馓子,很好吃。如果是我来吃,还要加上大大一瓢辣椒油。冬天的早晨,喝上一碗这样热腾腾、辣呼呼的什锦豆腐脑,真叫暖和!能够上排行榜的武汉早点,除热干面外,还有豆皮、汤包、烧卖。毛泽东在武汉过早,喜欢老通城的豆皮。原来在汉口车站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有一家老通城,生意特别好。为了保证质量,他家的豆皮是限量供应的,每天只卖多少盘,卖完为止,决不粗制滥造,所以他家的豆皮威震三镇。有一次毛主席到老通城吃豆皮,吃高兴了打开窗户看热闹,被楼下的路人看到了。刹那间人山人海,把几条繁华的大道堵得水泄不通,“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保卫人员费了好大的劲,才让老人家突出重围。听说最后清场时光是被挤掉的钢笔就拣了一箩筐!其实豆皮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材料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好吃不好吃,就在于做豆皮的商家是否能够真材实料,肯下工夫。我家不远花楼街民权路口有一家做豆皮的,生意非常好。小时候无聊,站在那里看做豆皮,很好玩。看多了,就知道了豆皮好吃的关键:一是必须是“豆”皮。做豆皮的浆,与做面窝一样,是需要大米绿豆按配比来磨的,而不是纯大米来做。因为如此,豆皮才松软可口;二是糯米饭要蒸得火候到位,很柔软但是颗粒分明;三是配料要扎实。肉丁、干子丁、蘑菇丁、大头菜丁、葱花、胡椒,一样都不能少。豆皮的皮儿,必须是两面都有,把糯米饭包得严严实实,且两面都要涂上鸡蛋来煎,所以那颜色才金黄灿烂。我看有的地方做豆皮,本来就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皮儿,还偷工减料只用一面,上盘时把有皮儿的一面朝上。那叫瞎搞!武汉的师傅做豆皮,基本工具是一只硕大的蚌壳。这玩意在师傅手里,既是勺子又是刀。那种娴熟优美的操作,我真是佩服!可惜现在看不到了。汤包各地都有,武汉以四季美的最为著名。四季美汤包源于江浙,但是按武汉人的味口进行了改良,变甜鲜为咸鲜,工艺精湛、味道鲜美。当年中央在武汉开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都品尝过四季美汤包,并且给予很高评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经带几位黄石朋友到四季美过早,一位名叫老瘪的朋友排队时闻到异香,叫嚷至少要吃三笼。结果两笼也没吃完就告投降。这玩意虽然好吃,毕竟还是面皮儿包肉冻,腻。据说现在四季美汤包品种繁多,增加了蟹黄、虾仁等高档馅料,我没尝过。只是这样一来,我怀疑还是不是“汤”包了?烧卖也是各地都有。从实质上讲,烧卖就是馄饨般的薄皮包上各种馅料蒸熟的食品。有的地方用韭菜鸡蛋,有的地方用豆腐,有的地方用虾仁鱼肉等等。武汉的烧卖用的是糯米。糯米蒸得稀烂,调和上猪油、五花肉丁、干子丁、蘑菇丁、以及大量的胡椒,包在擀得很薄且周边有均匀褶皱的烧卖皮儿里。这里的“包”,是把四周的皮儿轻轻拢起来使边缘竖立朝上,合口部是看得见馅料的。因为糯米饭已经是熟的,蒸笼上汽后蒸个上十分钟就好了。武汉烧卖香、软、烂糯而又鲜美,口感缠绵难以名状,过瘾。当年做得最好的烧卖,出自三民路的民生甜食店。现在做得好的,当属解放大道新华路口的德润福。另外,统一街贤乐巷和文书巷之间有一家小店也很不错,还卖冷冻烧卖。知道我的爱好,家住统一街的二哥每次到黄石来,是一定记得带几斤冷冻烧卖、并且一定不会忘记带上蒸烧卖时垫底的松针的。我的工作出差比较多。在外面跑来跑去,总是感觉只有在武汉过早最方便!在武汉,无论你下榻在哪里,最多方圆200米范围内,是一定能够找到过早的地方的。在北京、上海,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要好得多,但毕竟他乡,道路网点都不甚熟悉。而且武汉的早点品种繁多选择余地很大。上面的介绍,不过是管中窥豹。如果要拉一道清单,加上各种米粉、面条、馒头、煎包、油饼、发糕、酥饺、水饺、糊酒、油香、糯米包油条等等等等,上百种是应该有的吧?武汉好的早点,不在餐馆酒楼中,也不在所谓的小吃城里,而是在街头巷脑的百姓之中。我家小弟原来住在六渡桥八元里江汉区工会的院子里,隔壁卖牛杂粉,背后卖热干面和炸酱面。牛杂粉远近闻名,顾客盈门,连武昌那边的爹爹婆婆都过江来吃;热干面和炸酱面的水平不在蔡林记之下,生意非常火爆,我儿子每次到他家过早,一定要搞上两碗才算过瘾。此仅随手一例。在武汉,每天早上一出门,满街是卖过早的,满街是吃过早的。卖的、吃的,都是风风火火、咋咋呼呼,把个刚刚醒过来的城市弄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我爱这人间烟火。我爱这市民生活! 王建福,企业退休职工。经常写点生活题材的散文随笔自娱娱人。出版有散文集《人间有味》《春花秋拾》。《新东西》编辑部主 编:向天笑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早餐~武汉的过早美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早餐是一个城市烟火气的开始,也承担着安抚空置了一整晚的胃的重任.跟很多吃货一样,我曾无数次对着「中国早餐美食地图」流口水,梦想着能把全国的美味早餐都吃一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鸡汤》 鸡汤 王建福 过了霜降就要立冬了.冬天是进补的季节. 在中国,无论东西南北,城市乡村,说到滋补身体,老母鸡煨汤几乎都是必选.我小时家贫,是否喝过鸡汤?毫无印象.估计没喝过.现在日子好过了,物资丰富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阳春面》 阳春面 有同事问我: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于是赶紧查,一查才知道,吃了多年的阳春面,其实也叫素面或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10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便称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价十文,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戏说港饼》 戏说港饼 前些日子清理家里过年剩下的糖果零食,林林总总一大堆.夫人说多半过期了,赶紧扔掉.我把夫人的命令打了个折扣,留下了几个港饼,舍不得扔. 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农村招工到黄石,每逢回武汉探亲,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春来又想个儿粑》 春来又想个儿粑 前天,诗人胡晓光在作协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白瓷盘.盘里摆着两个蒿子粑,深绿细腻如墨玉璧.还附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就欠这一口!" 我回答:"哈哈哈,我也欠这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湖鲜美在梁子湖》 湖鲜美在梁子湖 重阳前夕,几个老同事相约到梁子湖去吃螃蟹.酒足蟹饱后,就想到应该说说梁子湖的湖鲜了. 据说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我没有认真去查证落实.湖北的大湖太多了.一头一尾与人家相邻的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粽子》 粽子 这两天粽子丰收了.先是银行回报客户,送了一篓嘉兴粽子.后是儿子单位发福利,提回两盒粽子.今天又是隔壁邻居包粽子,热腾腾香喷喷端来一筲箕! 端午节到了,该说说粽子.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东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竹笋》 竹笋 竹笋下山啦! 每年清明到谷雨,集贸市场里的竹笋就压断了街.各种各样的竹笋,一堆堆任人挑选.肥肥的毛竹笋,一个能有七八斤.细细的水竹笋,一斤能有一大把.剥开一层层笋衣,或嫩黄,或洁白,或翠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米粉》 米粉 我爱吃米粉.米粉爽滑.不烧口,易于消化.米粉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吃不厌.比如,按形状分,有宽粉.粗粉.细粉:按做法分,有汤粉,捞粉,炒粉,凉粉:按配料分,有荤粉,素粉:荤的有肉蛋海鲜多种选择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红菜薹》 红菜薹 红菜薹本是贵菜,但它的生长对气温特别敏感,因此时常出现"价格坐过山车"的情况.若天气暖和,菜薹就疯长,搁地里不管,两天就会变老:买回来不吃,两天就会空心.于是菜农割不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