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说走就走!(一)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我极少写文章,也不太懂文章,偶有兴致写了这篇《出国行记》,却得到了丈夫和儿女的鼓励,多次要求我修改与分享,还要给文章想一个发布的由头。但我想,由头就不必了。这篇文字仅是我人生中一次特别经历的记录罢了,谈不上“用什么联系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不过,《红楼梦》中有言:“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本在人世间。一个人的文章就是其在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以及这些人生“味道”背后的感悟。我的这篇《出国行记》却也真实记录了一段国外生活。把它发在丈夫的公众号“悟事人非”上,还是希望大家读之能了解我当时的一二分心境。若是如此,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奖勉。

1

年过半百的我,从未迈出国门一步,是怎么也不会想不到还有出国看一看的机会。

2015年11月,我托女儿的福,在她邀请和安排下,远赴英国,历时20多天,有了人生中难忘的一次出国之旅。

对于出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稀松平常,但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却多少感到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在从小就受到“正统”教育的我们这代人内心深处,对西方和资本主义总有着“反感”和“敌意”,自然对去这些国家也觉别扭。但是,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国门大开,思想解放,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早已与世界融为一体。我也因工作关系,先后去了港、澳、台,算是出过境了。渐渐地,我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更全了些,也不再排斥国外了。我想这也是促成这次国外之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促成这次出国之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女儿的反复动员。2015年9月,还在读博的女儿被学校派去英国伦敦访学,期限半年。出国前她就不止一次提出,希望我能在她访学期间去英国旅游一次,顺便看看她。面对女儿一番心意,我有些犯难了:一是不会说英语,二是人生地不熟,去了什么也干不了,可能还会给她添乱。但为了让女儿高兴,我也就暂时答应了。后来,女儿到了英国,日子一久,对她的想念与日俱增,再加上她每天都跟我视频讲述近况,我能感受到她在异国他乡对家人的思念。我终于决定去一趟英国。

决心下了,但真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还是有些害怕。于是,我决定约个好友结伴而行。这时,我想到了曾经与我一个办公室工作的王姐。王姐现已退休。刚好,赋闲在家的她也想去开开眼界,一听到我的想法和邀约,便欣然同意了。

就这么着,我们开始一起做出国的准备,收拾物品,办理签证,忙得不亦乐乎。王姐为此还专门在家学起了“中老年旅游英语”。在众多准备工作中,办签证算是最费劲的。光资料准备和审核,王姐就跑了三次,用了近三周的时间。资料总算备齐,我们又被告知每人要缴3600元,还必须去北京录入指纹。费钱、麻烦不说,即便如此,就我们俩人自己填的这些材料,还不一定能通过审核,如果通过不了,钱也不退。面对这个情况,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等到晚上(因时差关系)向女儿“求救”。

当天晚上,女儿在电话里告诉我,要我到北京“英国签证中心”办理,并为我们安排了一位在京工作的同学帮忙预约。第二天,我和王姐前往北京,在女儿同学的帮助下,来到签证中心。由于签证中心规定不让他人陪同办理业务,我俩只好自己进去取号、排队、递交材料、等待面签。在等待的当口,我们心里忐忑不安,心想人家会问点啥呢?正想着,签证中心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走来问我,“这是谁给你准备的资料啊?”她边翻资料边指指点点的说:“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没有翻译成英文。你可以放我们这里,我们帮忙翻译,一张70元。你也可以出去找人翻译,可能会便宜点,但今天下午三点前必须回来办理。”还好没有问一些我们答不上来的问题,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并对小姑娘一连串说了几个“好”。

走出签证中心,我和王姐告诉女儿同学,需要翻译申请资料。正商量着,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搭讪:“要翻译资料吗?一张50元,很快!”毫无疑问,这个人肯定是做这个业务的,我们仨相视一下,便跟着这个人去了。中年男人算了一下,我和王姐每人交了500元,他跟我们保证下午三点前完成翻译。他没有食言,下午两点多,我们便拿到了所有翻译材料,按时交到了签证中心工作人员手中。之后的办理事宜就十分顺利,不一会儿,走完了包括录指纹在内的所有程序。走出办理大厅,我和王姐如释重负,心情无比轻松,好像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11月20日,签证终于拿到手了。那一刻,我和王姐高兴坏了。对我来说,这就意味着马上就能见到女儿了。高兴之余,我们出国的劲头更足了。接下来,兑换外币,预定机票以及上网了解英国风土人情……好像每一件事都特别有意思。

然而,就在我们沉浸在出国的兴奋中时,法国发生了“IS”恐怖事件。一时之间,各大媒体反复报道,营造了国外极度不安全的氛围。而且,“IS”还扬言说,下一个袭击目标是伦敦!这个消息让我们对此时去英国又有了些许不安,王姐的家人更是担心欧洲不安全,决定让她放弃出国。就在我和王姐反复纠结之时,俄罗斯的军用飞机又被土耳其击落,国外乱象让王姐决定不去了。

王姐不去,对我影响不小,接到她的电话,我都懵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着实困扰了我好一阵儿。不去,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就白费了,女儿的期盼也落空了;去,一个人,安全问题、语言问题、生活问题……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袭上心头。连续几天,我都在和丈夫女儿商量这个问题。最终,女儿的期盼和坚持、丈夫的鼓励和支持,打消了我关于此行的一切顾虑,订了11月27日从北京飞往伦敦的机票。是的,此行可能会有危险,肯定会有困难,但这都战胜不了一位母亲去看女儿的急切心情,因为我不能让女儿失望。

2

11月27日,北京时间早上7:25,丈夫送我到济南西站,目送我安检进站。可能是因为这次出行与以往不同,当我站在二楼候车厅的高台上与丈夫挥手告别的一刹那,眼泪不禁流了出来,平生第一次感到对眼前这个和我一起生活了快30年的男人如此依赖。告别丈夫,我坐上了济南到北京的列车。列车还没到站,女儿的同学就打来电话,告诉我她到车站接我,然后送我去机场。说来也快,我一下车就与女儿的同学接上了头。我们一路聊着往机场去,聊了很多,像是见到女儿一样。女儿的同学陪着我过了安检,一直把我送到候机大厅。我们在拍了一张合影后,我示意她早点回去。就这样,与女儿的同学分别后,我一个人在候机厅静静等着登机。

下午14:30,我登机了。飞机上坐着不同肤色的乘客,这是我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外国人,仿佛这就进入异国他乡一样。好在空乘人员都是中国同胞,这让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尽管如此,不免紧张的我,还是小心翼翼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不敢有“多余”的言语和行动。途中无话。

经过十多个小时,飞机于伦敦时间11月27日17:50降落在希思罗机场。刚下飞机,女儿便打来了电话,告诉我她已在出口等我。听到女儿声音,知道她离我近在咫尺,心里别提多兴奋了。按照女儿说的,我赶着去与她汇合。当见到女儿时,我踏实了,感觉特别安全。这让我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小的时候,看到父母就觉得安全,可当一个人老了,见到自己的孩子就感到安全,不管在哪里都是如此。”

母女相见,自是一阵兴奋。此时,我最想做的就是拉着女儿赶紧回家。但是,不知为啥,女儿在高兴之余显得有些忧虑。她没有告诉我什么事,上来就很认真很冷静的说:“妈,我先带你熟悉一下这个机场吧,看看从哪出站,如何坐车,你可要记住呀!”我不解的看着她,心想:“不是有你在么?”她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满是愧疚地对我说:“我今天刚收到通知,12月6日有个面试,我过几天要回北京一趟。”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懵圈了。原本此行,女儿计划全程陪我游览欧洲,现在看来,我得一个人在国外待上几天。“11月29日,我们去意大利游玩,之后我就从意大利直接回国,你要从意大利一个人回到伦敦我的住所,或者跟我回国。但我想,你好不容易出国一趟,还是多玩几天,再说我处理完国内事宜就会返程,很快!”听到这里,我确有些不知所措,心想:我来的真不是时候,要是再晚几天,和女儿一起来该有多好!再看看女儿,她满是愧疚和担心。我努力的对她说:“我试试,应该没问题。”于是,我们转了一圈机场,然后乘车回家,我努力记忆着回家的路……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江山,女,60后,非著名业余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