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地理期末不完全临考突击指南(建议今天看完)

Reference for your revision(descending* ordered):

  1. Your active notes(oops, someone does not take notes actively, disaster 😜)

  2. past paper(find them on http://www.xtremepapers.com or ask me for weekly feed)

  3. checklist(William made it for four topics and you have to ☑️ before you go to the exam tomorrow morning)

  4. revision guide(buy one  or ask for a copy since someone has it)

  5. the textbook (well, it is heavy and contains a lot other new content, so that is why I highly recommend you have a pocket-notebook for last day review)

人口部分在这版教材中是人文部分的第一单元,排篇布局先是从自然增长(1.1)导致人口变化谈起,以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组分变化(生育能力-⚠️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以及年龄与性别金字塔三个部分为主要内容,逐渐过渡到人口结构的转型(1.2),尤其以五阶段模型(如图1.15 P96)、老龄化、人口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如图1.22 HDI P101,相关指数的变化 如图1.25 P103)三个部分为主要内容。

接着,本章又深入到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1.3),以环境的承载力、食物紧缺的原因和结果、资源开发的相关技术创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的限制。最后,本章在我们如何对待并处理自然增长(1.4)的讨论中作结。在这一部分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是政府的人口政策是鼓励多生多养还是优生优育,其中的案例研究(case study)就是我国的人口政策变革,“👪独生子女”政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家庭规划项目(family planning programme)”。

在我们进行到人文部分的第二章——“迁徙”之前,我想再明确一点:

同义转化的重要性

e.g. population change=demographic transition

Hope you can list more when you are reviewing by yourself.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见副推送。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迁徙本身就是人口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1),我们在之前的第一章更多了解的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侧重点放在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等,而现在开始就是机械增长(net migration),关注重点也转向了国内、国际的人口流动/迁徙/移民,要特别关注的是推拉力影响因素(如图2.2,图2.3,以及巴西的案例研究 P124)在其中的运用、导致迁徙的原因(皮特森的四种分类方法值得一看,如图2.6所示)。近年来研究迁徙的模型还有图2.8的总结,在复习时也要加以关注与归纳。

在进入国内的迁徙(2.2)之前,我们可以先扪心自问或者回家问爸妈这个问题:我们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吗?有没有搬过家?其实我们能够在这里共同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迁徙,而且还有人是国际迁徙。所以在第二节要关注到我们如何根据距离、方向和模式来判断迁徙的类别,进而能够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分别举例来分析迁徙,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会去考虑迁徙对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人口结构的影响。

那正是由于我们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包括现在的我们都生活在城市之中,而且很多从别的城市来求学的人都又留在这里,这种城市之间的迁徙会带来怎么样的生活圈的变化,可以参见图2.23。而这些也都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切实存在的,虽然上海房价大都居高不下,但有人买得起、甚至因为拆迁获利,也有人因此离开了上海。“逃离北上广”这类就经常被误读是“逆城市化”的案例,但要注意的这个不是真正的"counterurbanisation",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你去举例说明,请注意:

counterurbanisation has three features-"period","regional restructuring", and "de-concentration". (see Page 134)

进入到国际迁徙(2.3)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区分自发的迁徙和被动的迁徙,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历史上绕不过去的黑奴贸易、以及现在的欧洲难民潮。这部分内容也与之前相似,要考虑到由此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与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的案例研究(2.4)在教材中的体现就是美国新任总统曾提出要着重解决的,而且在很多美剧里都有涉及相关内容——美国的墨西哥(非法)移民。

这也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运用“推拉模型”的一个实例。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见副推送。


聚落作为A1人文部分的最后一章,也是建立在人口基础上的,首先要有人,其次要有人来,才能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形成聚落。

这一章的标题是变化中的聚落(settlement dynamics),也就意味着这一章的主旨是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的。从一开始农村聚落的演变(3.1)开始,教学内容是以英国为例来逐步推进到农业的变化、逆城市化与农村景观的变化、农村所能提供的服务设施(⚠️要与之后的城市对比着来看哟),第一节内容是以蒙古代表LEDC和英格兰的珀贝克半岛代表MEDC为案例研究来结束。

第二节的关键在于城市化的这个循环♻️,尤其是要确定每个术语的定义。对于城市化的趋势与城市化相关的事项(3.2)而言,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城市化不仅是摊大饼式的占地,也是城市的更新和改造,后者是对于如英国这类MEDC而言更加重要的议题,所以也是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案例研究,比如这一部分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世界性城市(global cities)都是值得关注的,这一点也在之后的章节中得到体现,伦敦是一个在这部分重复出现的高频案例。

当我们在考虑第三节的城市内部结构中聚落的变化(3.3)时,我们不能忽视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其中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与多核心模式的比较都是在分析一个城市的内部结构时有用的模型。这三种模型与竞租理论(离城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便宜)的结合往往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的真实写照。所以在掌握这些基本图的基础上,再去分析图3.34这样的后工业化城市结构图时,就能更准确地分析在LEDC国家的城市结构特征,简化为图3.35。除了功能分区之外,还有许多影响着城市中各类活动的因素,比如制造业、零售业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务。第三节也要关注到城市CBD区域的一个变化,建议在个人复习时关注LEDC和MEDC之间的差别,但着重关注伦敦的城市中心改造(P176)。

第四节是以巴西的圣保罗为例来研究,也是城市管理(3.4)的案例研究内容。

没有忘记我们的同义转化吧:

favelas=squatter settlements=shanty town=slum

在这个部分,我们要考虑到贫民窟的住宅问题以及贫民窟布局在城市的什么位置,如何转型,并且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贫民窟还能够有积极的影响。

随后在以开罗为例的案例研究则解释了城市基础设施中的软件和硬件,并且从交通、用水系统、住宅以及污染几个方面来考虑了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在第一个侧重于贫民窟的巴西圣保罗案例之后是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的埃及开罗,随后第三个案例讲述的内容是英国伦敦内城的改造,强调的是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最后一个案例是我国降低城市化的策略,强调我国对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与管控。

我们可以看出第四节是综合考虑了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典型城市案例,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也适合作为人文部分的最后一节内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学习中的整体性思维与差异性思维进行解读。

【真题演练】

参考答案见副推送。


*descending means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to least.

So if you would like to work with me, why not start with making your own notebook for geography, and stick some of the past papers with it. That is how you make a all-in-one magic tube to A success in a easier way.

Of course the checklist and the guide will be helpful when you are mapping out the outline of this part, but they are not that useful if tomorrow is the exam day. You shall finish up with them one week ago.

Well, the textbook. If you never forget anything, maybe you can remember them all. But I highly doubt your abilities in remembering everyth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