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收藏 | 日本经方大家江部洋一郎先生通过对比发现大小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靶点不同 得出调胃承气汤中甘草的意义

调胃承气汤中甘草的意义

上为甘草

中为大黄

下为芒硝

调胃承气汤组成: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胃中有燥热,且基本无大便硬、燥屎者,可使用白虎汤类。由于胃中燥热引起胃气不守,故过剩的胃热往上、往外侵袭,相应器官、脏腑中出现因热引起的诸种症状。

向外:胃→心下→膈(下)→肌→肌气↑

向上:胃→心下、膈、胸→肺→心、心包→脉中、脉外↑

甘草可修复燥热引起的胃损伤,守胃气,可处理白虎汤证的病理。

在三承气汤中,尽管调胃承气汤处理的胃、肠之热最弱,但是顿服时,从单次给药量来看,大黄、芒硝用量比大承气汤多。相应地,加入了大、小承气汤中没有的甘草2两。

基本上,大、小承气汤处理大便硬或燥屎时使用较多(也有宿食、下利)。此时,两汤的作用为清胃热,同时促进大肠排泄大便。

换言之,两汤的主要靶点在胃和大肠。

大、小承气汤→胃、大肠

一方面,顿服的调胃承气汤条文中没有大便硬、燥屎的记载,甚至下利较多。这是因为,小肠第一泌别清浊作用前的清浊混合物因胃热发生质的变化,已经化为不参与分别的病理产物(似痰非痰)。但因胃热较大承气汤证弱,所以并未成为宿食。似痰非痰不同于大便硬、燥屎等,是一种黏腻的病理产物,前面所述的具有下气作用的枳实、厚朴对此无效,需要使用三承气汤中最大量的大黄、芒硝,才能让这种黏腻的物质易于排泄和荡涤。

另一方面,虽为三承气汤中胃热最弱者,却不得不使用最大量的大黄、芒硝,因此用甘草2两以守胃气。

调胃承气汤顿服,靶点主要在胃和小肠。

调胃承气汤→胃、小肠

总的来说,在胃热参与前,尚未经过第一泌别清浊作用的清浊混合物存在于小肠者,为顿服调胃承气汤证;若已经过小肠第二泌别清浊作用,大部分浊已经被泌别为尿和大便,在大肠中以大便形式存在者,为大、小承气汤证。这一点是顿服调胃承气汤的特殊性。但是,部分大承气汤证中,存在与调胃承气汤接近的病理产物,这种情况的特征为有“宿食”的存在和“下利”的证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