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的届年轻人,为什么要自嘲“打工人”?

十年前有一部火爆的电视剧,叫做《奋斗》,片子告诉你,无论你有钱没钱,你都要去奋斗。
十年后的年轻人,却再也不被忽悠,不管有钱的没钱的,都不愿意去奋斗了。
日本的社畜,韩国的“三抛世代”、“五抛世代”,传播到国内,新一代年轻人接受了颓废、佛系、甚至是丧的生活态度,逐渐形成了一种 “亚文化”。
就在天下“苦丧久矣”时,《打工人语录》就像平地一声惊雷,一经祭出,立马就火出了一片新天地。
“打工人”一词是如何酝酿而出?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工人阶级”这种充满斗争属性的词汇,注定是陌生而又好奇的,他们隐约感受到,现在的工人虽然是社会的“底层”,但在历史上,他们喊着正能量的口号标语,精诚团结,共同做出了伟大的事情。
以现实中处于行为鄙视链底端的“打工”,结合曾经辉煌、如今没落的“工人”阶级,以上世纪50-70年代“大字报”为文化内涵,融合传销式洗脑宣传口号,构建了一个充满诡异又耐人寻味的词汇——“打工人”。
一、 对社会认同的寻求
从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的社会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脱离了原有设定好的“轨道”,自己去广阔天地里,重新选择人生的方向。这一批人以独生子女为主,人际关系上孤独,让他们寻求社交领域的“抱团”。
根据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理论的研究,只要有一点点的借口,就能形成一个松散的群体,产生淡薄的群体意识。这种心理意识的驱使下的行为,使得个体能得到群体的认同和保护,并且有助于群体利益的最大化,是一种“趋利行为”。
所以,需要找到一个群体的共性,来获得普遍的认同感。加拿大学者概括说:“作为一种尝试而产生的亚文化,是为了解决社会结构中的矛盾,他们产生了一种集体的认同方式,从这种认同中他们能获得并非是阶级、教育和职业中产生的个人认同。”
根据一份针对城市“新移民”的数据显示,多数人认为自己处于城市的“中下层”甚至“底层”;就职业而言,即使是“白领”这种貌似体面的职业,认为自己生活在“底层”的比率,竟然高达80%以上!
在一、二线城市中,移民人口的数量远远多于原住民,所以,任何关于“底层”的话题总能在社会上引发大量的热议。一方面,传统的外卖快递人员、体力劳动者、小型个体户都是“底层”的代表,他们经受着风吹日晒和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另一方面,没有底层标签的“社会大多数”,却用着“底层”的同理心关注着他们。不久前,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推文,引发了关于外卖行业高危性的讨论,很快获得破亿的阅读。
当现实的底层遇到“互联网上的知音”,注定会擦出别样的火花。
二、 对口号疯狂的追捧
全世界的人类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朗朗上口的口号毫无抵抗力。最早的口号,来源于两个搬砖的工人,互相唱着有节奏的“劳动号”,一边给对方加油打气,一边寻找着动作节奏。
当搬砖的人越聚越多,就需要一个“排他性”的口号,以此来证明“搬砖人”的“同志”身份。正如喊着“唱跳rap篮球”口号的,一定是蔡徐坤的粉丝;叫嚣“兽人永不为奴”的,大概率是魔兽的资深玩家;胸前印着“申花是冠军”的,必定是沪上的资深球迷。
一个好的口号,往往具备这样一些特征:一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二是能快速识别身份,划分敌友;三是宣扬核心价值观,振奋人心;四是可以瞬间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短时间提升战斗力。
原本一盘散沙、互相看不惯的人,无论是金融民工、IT民工、科研民工、设计民工,在《打工人语录》的提醒下,迅速认清一个事实:大家都是打工人!
“早安!打工人!”
“加油!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这些口号读起来,就像是冰天雪地里浓郁的二锅头,句句上头。
三、 对传统认知的颠覆
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都面临过彷徨,受到过质疑。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比如升学的压力、就业的搏杀、职场的勾心斗角、贫富的巨大差距、高昂的房价……这些都像大山一样横亘在当代他们面前,在快节奏的浮躁社会中,他们逐渐迷失了自我。
在主流话语权之下,年轻一代人似乎“做什么都不对”。年长一代人称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他们的文化是“非主流文化”,所有一切都被贴上“另类”、“失败”等标签。
在传统精英阶层的傲慢与偏见下,新时代年轻人选择了反抗。在感觉自己势单力薄,无力解决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时,只能在网络中利用风格化的意识表达自身的困惑。并通过调侃经典和主流文化来颠覆传统,达到反抗的目的。
“打工”、“搬砖”是底层人的专属符号。“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就连“窃格瓦拉”也对打工充满深深的鄙视。
被鄙视得越深,就越有自嘲的成本!
你说我们丧?——不,我们积极打工。
你说我们离经叛道?——不,我们以工人阶级为榜样。
在我看来,年轻人的这些自嘲,无关政治、无关风月,甚至无关痛痒。年轻人依旧是原来的那一批人,自顾自地颓废着、佛系着,只不过偶尔一声呐喊,多了几许世故与无奈罢了。

主要参考资料:

李春玲:《社会变迁与中国青年问题》,《中国青年社会学的关注点及研究取向》2018年第2期。

张综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学进展》2006年第14期。

风笑天:《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

(0)

相关推荐

  • 群体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

    摄影师:林宛儿 群体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 王静.雷雳 正如植物需要水和矿物质才能生长和繁茂,个体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体验到最佳的心理成长和幸福.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们需要(a)被他人接纳 ...

  • 成年人该如何获取和维护友谊

    小时候交朋友特别容易,有时候踢一场球就能交几个好友,而且是亲密无间的那种朋友.可长大以后反而不容易交到知心的朋友,总感觉人情复杂,感叹人心难测. 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同班的大学生互相打分,&qu ...

  • 这届年轻人,没到35岁就开始准备退休了

    深燃5小时前 关注 一边996,一边规划退休后的生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唐亚华.王敏.周继凤.黎明.李秋涵,编辑:唐 ...

  • 学者:匹配成考虑婚姻首要因素,这届年轻人爱情观变保守了吗

    原标题:学者:匹配成考虑婚姻首要因素,这届年轻人爱情观变保守了吗 在笔者之前参加的一场关于"985相亲局"的讨论中,有婚恋平台创始人认为学历匹配是爱情的基础,理应把毕业于211高校 ...

  •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越挣钱越穷?

    "比较有勇气,喜奔赴理想,天真未失,冲动颇强,煞是可爱". 青年,大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奋斗的一段时光.创业邦祝所有的青年朋友们五四青年节快乐!也祝所有读者,始终有青春心态,蓬 ...

  • UC头条:预约退休, 这届年轻人在认真准备了!

    近日,一位认证为腾讯员工的用户发帖称,35岁已经准备好退休了.据帖子描述,他有1000万的房产.1000万的腾讯股票.300万的现金,他认为自己拼了十多年,就是打算把别人一辈子的钱赚完提前退休. 点击 ...

  • 「用最拽的语气说最怂的话」,这届年轻人的求生欲到底有多强?

    提到「讨饶」 想必每个人都有点排斥 「讨饶」这个词先天带有一种耻辱感 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 作揖.赔笑.下跪.点头哈腰等丢脸行为 讨饶高手贾队长 尤其是年轻人 字典里压根就没有「讨饶」这个词 听说 ...

  • 付费阅读退化,阅文正被这届年轻人孤立

    最近在整理消费清单时,发现除了日常必要的开销,游戏与小说也正在分割我的支出清单.与游戏不同,在游戏上充值可能还会心疼许久,但是对网文重度爱好的我,也渐渐被网文付费分割我支出清单,并且成为其上的一个消费 ...

  •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不能吃苦了?

    很多长辈--包括父母,亲戚,年长的领导--对当下的年轻人总是有个刻板印象,就是脆弱,娇贵,贪图享乐,不能吃苦. 知乎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找各种证据,说明年轻人不吃苦,不努力,不奋 ...

  • 这届年轻人,还有「血性」吗?

    这届年轻人,身上的标签有很多. 内卷.悲观.佛系.沮丧.精致利己.摸鱼-- 甚至有人说,过分安逸平稳的生活,让年轻人少了一些血性,多了几分娇气和软弱. 真的是这样吗? 0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 ...

  • 每代人都要上保健品的当,这届年轻人格外夸张

    去年爆火的塔罗算命有降温趋势,占卜师索要无度更引起官媒点名.不过,对于最时髦的那群年轻人而言,塔罗算命本就玩腻,"科学迷信"才是新宠. 毕竟受过义务教育,这届年轻人在寻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