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雄丨游凤岭记

作者简介

周雄,1963年生,广西藤县人。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藤县历史研究会成员。

凤岭游记

周雄


如果你说自己是藤县濛江人,但没有听闻过濛江有座凤岭,或者没有登过凤岭,那你可能被人怀疑不是真正的濛江人。因为,凤岭是濛江人的至爱,真正的濛江人有谁会不知道凤岭?
我常和濛江的乡贤相聚,谈论濛江诸多掌故,对凤岭的形胜他们都能津津乐道,让人钦佩。可见他们对家乡的爱是炽热的。
我不是濛江人,但受到他们浸染影响,也对凤岭生起了慕意,试图某日风和日丽,邀友好登临游览一番。今年十月深秋,聚饮早茶又谈到凤岭的故事,大家干脆相约明天就上凤岭。
凤岭在濛江镇区东北方,约2.5公里的大塘头村后背,有南峰、北峰两坐山峰,海拔不高,仅210.5米。
凤岭还有“统(铳)岭”、“冲岭”的叫法。
据乾隆《梧州府志》记载:“铳山,县西北六十里濛江口上有三石堆形如铳,故名。”
“三眼铳”是明代时的火器。据传明人在浔江中的船上远远地看到凤岭形似三眼铳,就依形名之谓“铳岭”。再后来,本地人按照近音叫“统岭(铳岭)”,或“冲岭”。
直到清末某年某月某日,有高人风水先生欲寻找龙脉而登临铳岭。发现从某个角度看铳岭的山形,它似一只飞凤冲天,风水先生就斩钉截铁地纠正说,其实“铳岭”应当名至实归,叫“凤岭”才对。
从此,文雅的“凤岭”称谓为乡里所爱。民国后除了民间有“统岭(铳岭)”,或“冲岭”的俗称外,书面上都言“铳岭”为“凤岭”。
此后,有好事乡贤请工匠登到凤岭北峰的石壁,郑重其事地凿下了刚劲有力、有半人高,从右往左读的“嶺鳳”两个大字。
所以,如果你到凤岭游玩,你一定要找到“嶺鳳”这两个石刻大字“打卡”,才能证明你真的到了凤岭。
凤岭的山名石刻

那天,我和廖金胜、李绛明从县城到了濛江。各吃了碗“濛江粉”后,李绛明呼上发小黄启文、黄启武两兄弟一起游凤岭。他风趣地戏说,我队今日游凤岭有“文武二将”陪同,阵仗真够大的。确实如此,在随后的登山中启文、启武两兄弟,对我和廖金胜给予了“特护”照顾。
开车停在凤岭脚的“藤县周氏宗祠”后,李绛明告诉我们,传说中的“南海山”就在祠堂左侧不远,有界碑在,他的父母和兄长就葬在那里。
“南海山”为何被濛江人记挂?
原来,抗日战争时兵荒马乱,在日本鬼子侵略广东的大难将降临关头,南海县政府出钱在凤岭购买了一块墓地,让意愿的南海人远迁到濛江避难,并做好再不回南海的打算。此后,当地人就叫它为“南海山”,即到濛江避难的南海人百年之后的墓地。解放后分田分地,“南海山”依旧属于濛江的南海籍人所有。
当年,南海人为逃难迁到濛江寻营生,也为濛江带来了广东的新文化、新风尚。这是不用再细数的。
稍等“文武二将”来到周氏宗祠后,我们一起开始从祠堂的右侧,沿着小路登山。
古人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凤岭真是有仙气的山。
据嘉庆《藤县志》记载:“铳岭,在县四十三都安城圩上,其山高数百丈,岭后有石,上有石人对坐,世传为仙人下棋处。”现在的濛江街,古时属藤县四十三都驻地,濛江城又叫“安城”。

“对坐石人”在半山腰,既然是“仙人下棋处”,我们当然要首先去探访,沾沾仙气。

凤岭山不高,与太平狮山相比,登凤岭的山路并不险峻,一路上尽是缓山坡,我们这帮半百人登山不着力。李绛明说自己读高中时年轻气盛,常和黄启文晨跑上凤岭,然后下山到学校出早操。这份毅力着实让人佩服。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凤岭没有唐诗《寻隐者不遇》描写的密林和深云。凤岭山上泥土薄、砾石多,树木须根普遍不能深植到土壤里面去生长。故树木不多,只有零星分布,倒是草高芒根多。
但是,凤岭的山上不知哪位神仙把“对坐石人”、“官印石、”“蛤乸石”、“蝴蝶石”、“棺材石”、“灵芝石”、“罗隐洞”等,维妙维俏的大小石头,从天宫上散落在山上。乡人开动脑筋,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命名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并且编织成各种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精彩故事,形成共识,成了景点。
这无疑为人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小少雅趣和人文色彩。这种良习,恐怕是千百年来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传统之一。也应了西方精神学家佛洛依德“人生就是游戏”的精神分析法则。
凭心而论,凤岭的石景与太平狮山气势磅礴,鬼斧神工的石景相比,属小家碧玉,稍为逊色,但也算各有千秋。
东坡先生总结游山的经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尽不同。”游山玩水自己的心情和选择观赏的角度很重要。那要发挥你的形象思维力了。
去“对坐石人”景点的路上,我们没有选到观赏“仙人下棋”的最佳角度,真是件憾事。钻过一段小森林,攀上一小岩石,来到了对坐石人中间,大家欣欣然地拍照留念。有名的自媒体版主黄启文,拿出“家撑”放飞了无人机,捕捉最佳的画面。
双石人面前是段悬崖,在此赏景很好。难怪说“仙人下棋”景点,是濛江人称颂的八景之一。
在这里送眼远望,视野开阔,爽心悦目,山下一片片绿野尽收眼帘。
极目远处群峰如簇,重重叠叠,山染黛色,渺茫处峰峦浩如大海。左上,浔江横过眼前,它似一条绿色的玉带,江中百舸争流。
蒙江从右面的远处,如同窈窕淑女妖娆地蹁跹起舞,姗姗而来,呈现出大大的“S”形,又像一条飘逸开来的绿纱巾,最远处大洲、石眼洲依稀可见,大湾处的辣头村和“牛皮圩”对峙,最后折往左流,在新建的安城楼前同浔江相汇。
山下远处,金岗岭、濛江街、河东新区、沈屋、翰冲、沙塘岗、洲儿、大心坡等街区、村落历历可数,新建的房屋在绿林间鳞次栉比。
沿蒙江河两岸长满茂密的护岸翠竹,其后有一片片村落、荔枝林、龙眼林,以及由绿转黄的稻田等散落,一条条乡村水泥路将它们串联起来。碧绿的蒙江河里,静舶着几只大运输铁船,在默默地等待船主装货开船远航。
在蒙江河口,映入我眼帘的仿佛是横水渡还在摆渡过江,人声鼎沸,耳边似乎还能听到船工摇桨发出“吱吖、吱吖”的棹桨声,还有船工、过江船客发出的嘈杂声。
濛江古镇早已苏醒,勤劳的人们皆早起,市井一时沸腾起来,开铺的开铺,卖菜的卖菜,晒面条的晒面条,整米粉的整米粉,总之人们各忙各的营生。用四川话来说他们是各讨自己的“活路”。
蒙江桥下的江面上,训练划龙船的号令有节奏地起伏,最后冲线时龙船手“倏”地一齐站立起来“起冲”,“嘿唷、嘿唷”地齐声大叫。他们挥舞孔武有力的双臂奋力划桨,水花飞溅,龙船顿时如箭般飞快。岸边围观的人们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遥望远处浔江对岸的石炉角,眼前浮现出装满货物的“上海”帆船正逆水而上。赤膀上身的“船二”肩上紧拉着纤缆,使出吃奶死力,弯曲着腰双手紧抠凸起的岩石,双脚的脚筋紧绷,一步一步地奋力往后蹬着。帆船在“船二”的奋力下,缓慢上航。
眼前所有的一切景象跨越时空,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涌动转换,俨然是一幅大山水画长卷,一幅千百年来濛江百姓的“清明上河”动漫图。它绵绵不断,生生不息。
李绛明指着远处的金岗岭对我说,杨世文教授在安城楼所题对联的虎岭(金岗岭)和凤岭,在蒙江的左岸、右岸,像两个守护神,守护着安城濛江的安康。
从凤岭上远眺濛江

游览了“仙人下棋”处,我们又往上登山。半路遇到一位耕山的中年农妇,问她登山是不是走这条路?得到她肯定的回答。
据了解,清代时凤岭南峰建有文笔塔,至于何因何时建那就不得而知了。路上我误入荒路,在几处扯着荒草往上爬时见到一堆堆黧黑的断砖,说明这些砖必定有一定的年代了。这或许是拆除文笔塔的断砖。
前不久,我和友人去赤峡游玩,赤水村九十多岁的老人说赤峡山上的文昌塔、赤水村苏家祠堂的砖,在五八年都被拆除运上濛江建高炉“大炼钢铁”了。呜呼哀哉,难道凤岭文笔塔也曾遭此厄运?
登上了凤岭南峰。南峰是一个大平台,居高临下视野够阔,可以环顾峰下四周远景。南峰建有几座移动无线信号放大塔、机房。
在南峰看濛江镇“三江水口”的局势更恢弘了。古代交通主要靠水路,秦时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隋时开凿京杭大运河。凡是水路通和三江水口的地方都是一块聚宝地,水路交通到哪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就到那里。从濛江发展的历史看,果真如是。
这里依然可以俯看山脚的“南海山”。黄启武指着南海山的方向感慨地说,我队濛江何不以“南海山”的故事为契机,到南海区政府去联谊、去招商引资,或许能为濛江发展招来客商投资。我们接着想,这也许是濛江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新路。
历史上中国的贤士多情善感,都有浓厚的人文情结,人文情怀。他们胸怀修身治国之志,有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情愫,心系家国。更喜欢登高远望,“怒发冲冠,壮怀激烈”地拍栏击节,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家国命运的深切感怀。如苏轼、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等古代先贤,莫不如此。
我想,现在濛江的乡贤有谁牵头,倡议在南峰重建文笔塔,并且“一气呵成”,让“欲穷千里目”的乡贤,“更上一层楼”登塔抒怀,那该是多么美好,能流芳百世的文化逸事。

孔圣人说“登泰山而众山小”。登凤岭的最高峰北峰,并不是件难事。攀上两处不高的岩壁,我们到了海拔210.5米的峰顶。这里虽然仅有咫尺之宽,仅够数人站立,但却视野广阔,凉风习习,叫人心旷神怡。
听说,有风水先生给凤岭的留题诗云:“大燕山高凤岭低,凤凰飞去又飞归。”大燕山相去不远,在凤岭南面的天平镇境内,海拔高374.6米。
登凤岭顶的半路上,我们看见一位身着白衬衫的中年男子独自静坐在一块巨石上。看来他的身份不会是要终日劳作的农民。但不知他在那里做什么,或想什么?他不如到凤岭顶来,在顶上盘腿静默而坐,与天地相通,如太乙真人飘飘然,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那不更好。但可能他不识凤岭。
从凤岭顶往北看,山下是民国时期藤县最早修建的荔濛公路。这条公路盘曲穿行在山中、田间,车来车往,是通往藤北的繁忙交通线。多少年来,它不知演绎了几多濛江镇的流动历史。
在凤岭顶合影后,我们退落几步岩壁,找到顶下石壁上“嶺鳳”两字的石刻打卡留念。真有这样巧,廖金胜举起相机抓好拍我们,正好有一只大鸟高飞冲天,进入相机镜头的画面里。如果它真是只凤凰那就再好不过了,为我们呈现吉祥。我们再下撤落岩壁,在蛤乸石处欢快地留影后就开始落山。
下山途中,想到近排听到镇领导兴奋地介绍说,国家、自治区和企业有诸多大项目、大基础设施建设落户濛江。
凤岭体育公园建设就是一个项目,我们热切地希望有关人员能结合凤岭的景点,好好地把它规划设计和建设好,到时那会是游濛江的再好去处;还有正在建设的浔江、蒙江河岸防护堤,进入前期工作的龙樟界的休闲养生养老园、农贸市场和物流园;规划中的柳州至广州铁路在濛江规划有火车站;另外,还有一条高速路和浔江大桥要建设,等等,真是让人兴奋。
但愿这些项目尽快落实,如凤岭的凤凰一样展翼高飞,使濛江这方“三江水口”的福地经济社会再次腾飞,让大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充分感受到国家伟大复兴的红利。

凤岭风光照片欣赏

凤岭远镜

凤岭山脚的周氏大宗祠

凤岭山脚的“南海山”纪念亭

双石人

官印石

灵芝石

试剑石

罗隐洞

青蛙石(蛤乸石)

凤岭文塔遗砖

灵龟望月

南蛇出洞

双石鼓

凤岭顶(即府志云之“有三石堆积如铳”)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晨鸡国学社丨社员近作选

濛江地理志丨濛江的凤岭

南方诸友咏蜗牛集

《浔江集韵》第三辑之〈荷塘别调〉图书版

《藤县疍家》丨疍家的渊源考(二)

《藤县疍家》丨疍家的渊源考(一)

铭记一段岁月,追寻几许乡情。《安城风韵》,一本值得收藏的经典书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

(0)

相关推荐

  • “一山一世界、一叶一芬芳”——莲花山、西茶谷游记

    "一山一世界.一叶一芬芳" --莲花山.西茶谷游记 作者:余成器 在万顷碧绿的大别山深处,有两朵竞相争妍且永不凋谢的绝美"莲花",分别为"东莲&quo ...

  • 周雄丨濛江打击日寇真拼命

    作者简介 周雄,1963年生,广西藤县人.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藤县历史研究会成员. 濛江打击日寇真拼命 周雄 整理   一.高村伏击战     民国33年(1944)10月23日,日 ...

  • 周雄丨观《听雨亭》有感

    作者简介 周雄,1963年生,广西藤县人.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藤县历史研究会成员. 观<听雨亭>有感 周雄 我华厦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从来不缺甘愿洒热血抛头颅之民族魂.吾 ...

  • 【美文选粹】薛永新丨游皇姑幔记

    作者简介 薛永新,笔名:飘动的云飘动,山西河津人,大学文化,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有部分作品发表在当地的网络平台上. 文学 游皇姑幔记 作者:薛永新 七月九日清晨,从舜王坪下农家乐开车出发,八时许就到 ...

  • 老骥丨游绍兴稽东镇雪窦岭感怀

    游绍兴稽东镇雪窦岭感怀 作者:老骥 两山壁立谷深幽, 急水喷雷飞瀑流. 老树生云雨后碧, 丹崖映日眼前收. 峰巅不信有人住, 林外偏逢羽客游. 行到桥边脚无力, 未能登上岭高头. 早 行 江 畔 文/ ...

  • 【新史记】李周龙 丨龙门寺记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龙门寺记 □ 李周龙/ 文        鲁班之乡,景色之南,南眺凤凰展翅,北枕柏塔巍峨.省道玉带东西舞,渡槽巨龙南北飞:水库明镜映蓝天,林木挺拔擎白云:龟蟠鱼跃石彰传说,九井 ...

  • 李绛明丨濛江凤岭(组诗)

    作者简介 李绛明,笔名秋思,汉族,1962年生,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广西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藤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在<诗中国杂志>.<雅剑诗刊>.<西江月> ...

  • 濛江地理志丨濛江的凤岭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号梦荷斋主人.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 ...

  • 何海荣丨濛江凤岭及其题咏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曾任<藤县历代诗词选&g ...

  • 李绛明丨濛江拾遗之凤岭轶事

    作者简介 李绛明,笔名秋思,汉族,1962年生,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广西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藤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在<诗中国杂志>.<雅剑诗刊>.<西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