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现代研究过程中,有一个难以逾越的...

中医方剂现代研究过程中,有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叫“老鼠(动物)不点头”。当临床验之有效的方剂,在动物实验研究时却得不到有效映证或者效果差强人意。是中医方剂真的不科学、没效吗?

  其实,早在上世纪中医研究者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中医方剂有针对致病因子者,有调节机体功能紊乱者,有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抗力者,治病的目标虽同,所用措施则异,不少药物、方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并不呈现显著的生理活性,由此就在中医方药的现代研究中出现了这一特殊现象--“动物不点头”。

  例如,天麻钩藤饮不影响处于正常状态时的动物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当高级活动发生障碍时,则出现调节效应,对高血压狗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正常血压的狗,则无降压作用。又如,白虎加人参汤只能降低病理糖尿血糖,对正常动物则毫无影响。再如利尿名方五苓散,在用于家兔实验性局限性水肿时,利尿作用明显,局限水肿迅速吸收消退,对正常家兔则不呈现利尿作用。

  现代实验药理学是在西医西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生理效应与病理效应二者趋向一致的情况较多。而中医方药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出现病理效应而正常生理效应不显著的情况居多,而且实验性病理模型与现实的病理反应往往不相一致,再加上实验动物与人体二者的差异常出现临床有效而药理实验不明显的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认为中医药很完美了不用研究;或者认为中医药落后了不必花力气研究,这两种想法是睿智还是愚蠢?

  恰在读冉雪峰之子冉小峰编的一本老书,又读到头条里的某些言论(如传统与现代医学,如废医验药),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合理地解读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