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律诗起承转合的独立性

我们仍就之前那首诗进行分析,以便于大家对比学习。

先看例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起的独立性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我们知道首联写了四个地方,其主要的内容,就是交代地点,说明所处的环境。

表面上不带有其他不相干的物或感情色彩(其中的色彩,是隐藏着的,表面上不明显)。

这里解释一下,这个暗藏的色彩。比如,我们看电影、看电视、看武侠小说,经常看到说“青山不改,后会有期”,还有“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样的话。

古代呢,这个“青山”,就有后会有期的含义。李白是送别朋友的。那么,与朋友分手之后,难道不盼望将来再会吗,难道不希望还有重逢的一刻吗?当然盼望、当然希望。

“白水”,在古代也常用,自汉朝到清朝,这两个字,通常有“发誓、誓言”之类的含义。

李白用在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我们一定会再见面。我们看到,整个起的两个分句,无论物或是隐藏的含义,与承转合,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起的独立性。

2、 承的独立性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从这一联中,我们看到,作者已经完全、彻底、干净的离开了起句的物,从而走向了更为开阔、广阔的视野。

无论是“为别”,或是“孤蓬”“征”,就其义而言,已经与起句的四个景物,完全不是一码事。区别非常明显,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把读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

别、孤蓬、征,构成了承句的独立性。这个独立性,谁都能够一眼看到,与起的区别,很清楚,犹如楚河汉界。

3、转的独立性

一个“转”字,已经清楚的说明了对这个句子或这一联的要求。

注意:转,是话题和意境上的转折、转移,自然就是不可以停留在原来的地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所阐述的,无论是“意”或是“情”,都是将要分别的朋友真实的心理写照“意”者,心音也;“情”者,心动也。

古人说人的心动 ,是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但无论意或是情都是与心有关的。这个转从景语到了情语,其独立性,与起与承的区别较大,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在此就不再多罗嗦了。

4、合的独立性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班马的鸣,不仅是声音 ,更是送别双方的心情。这个心情与转的心情各是各的,同样区别明显。

整个合,与前面的三个步骤相比较,其独立性更是一目了然。如果要说独立性注意些什么,那就是起承之间,因为起和承是一个话题,一个意境,容易混淆。

容易把“起、承”写成一个样子。所以必须引起注意。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连贯性”与“独立性”,二者并不矛盾。不仅不矛盾,并且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关系,是唇齿的关系,相互依赖。

一定不要以为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和谐的统一体。

,引起话题,或者创造一个意境;===引领。

,是对起的扩展、提升或深入。===进一步,深一层,上一个台阶。

,话题和意境的转折和转换。===另一个话题或意境,往往是主题所在。

,关合全篇。===照应全篇,照应起,留有余味。

要注意写出起、承、转、合之间各自的特点,使其既有连贯性,又有独立性。

(0)

相关推荐

  • 醉梦|​​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醉梦·唐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

  • ​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一. 连贯性. 我们还是看大家已经很熟悉的李白的这首作品.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 ...

  • 千家诗(一百八十八)——送友人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律诗部分.这一回,我们要来一起鉴赏的 ...

  • 论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

    例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采用的布局方法是什么呢? 是典型的起承转合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着首 ...

  • 律诗起承转合及其表现方式

    2021-6-30 近体诗的结构从宏观上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用现代话来说,那就是有开头,有正文,有结尾.但是,近体诗又有它们独特的结构规律. 一.近体诗的结构规律 1.近体诗的结构:近体诗不同于其 ...

  • 浅谈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 马帮诗歌

    顾问:潜东篱 廊桥水落痕 威力 潮 辰龙 下雨不愁 乡心梦 风尘儒侠 宣传:徐学文 心灯 林丽蓉 题刊:黄孟炜 浅谈律诗中的起承转合 作者:潮 我们通常在写诗时,或点评诗,或欣赏诗时,总会谈到诗的起承 ...

  • 律诗讲座:从起承转合说起(二)

    ​        1."炼字"是以切境.切情.切题为前提,对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修炼.修改,从而达到声音优美.语言精炼.形象鲜明.情趣浓郁等目的.        "炼字& ...

  • 律诗讲座:从起承转合说起  (四)

    ​        1.律诗的"起 承 转 合",即:"发生.扩展.转变.总结". "起 承 转 合"属于格律中的"格"部 ...

  • 律诗的章法之起承转合法②

    律诗的章法--起承转合法 所谓起承转合法,并不是一二三四联固定的,也可以是一句起,也可以是一联起.可以是一句承,也可以是一联承,也可以是两联都承,要看具体情况.转也可以是一联转,也可以只是第七句转,也 ...

  • 律诗的章法之起承转合法①

    律诗的章法 近体是相对古体而言的,主要指律绝而言.五律在六朝晚期基本上已经很成熟了,在前面谈源流时举了很多例子,在初唐四杰集中,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亦在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四杰是继承六朝,并不是陈陈 ...

  • 律诗讲座:从起承转合说起(3)

    幽兰飘香 1.律诗押韵句的倒数第三字论不论?怎么论? 答:论,以去声为主. 对,是要论的.当然这个规则不是死的,有时还应以诗中的实际情感和内容而定.有时适当的用入声或是上声则会效果更佳.大家看苏轼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