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末流诗人张乔的这首诗,短短28字,字字动人,堪称千古绝唱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中国历朝历代都饱受战乱之苦,百姓颠沛流离,夫妻离散,丈夫戍守边关,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夜晚十二在读诗时,读到一首《河湟旧卒》,被这首诗深深震撼了,写得真好!

《河湟旧卒》

唐·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这首诗是唐末诗人张乔的作品,在唐代诗人中,张乔并不出名,其生卒年不详,今安徽省池州市人,与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等东南才子并称“咸通十哲”。唐末黄巢起义时,他隐居在安徽九华山并终老于此。

张乔的诗清雅巧思,拿这首诗来说,诗歌始终围绕着一位老兵,从他的少年到迟暮,诗歌以老兵的视角带我们回顾他平凡又辛酸的一生,就像是这个老兵在跟我们讲故事一样。没有过多铺垫,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就这么自然流露,却能戳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老兵说,青年时代我就随军参加了河湟的戍边之战,一直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十万将士大部分都战死疆场,活着的没有几个了。现在就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同样写边塞战乱之苦,写戍边战士的艰辛,但它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气干云不同,比之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张乔的这首诗没有那么多豪迈之气,有的只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老兵的生活,但这种生活才是真实的,毕竟面对战乱面对妻离子散,真的能像王昌龄、王翰、岑参那样的人能有几何?也因此他们的边塞诗能流传千古。

但,我们冷静下来,战争不是有昂扬不屈的斗志和热血沸腾的情怀就够了的,战争需要流血,需要牺牲,需要用白骨用生命去换取胜利,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这些牺牲的无名无姓的人,正是那个“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叟的战友,正是一个又一个河湟旧卒。因此《兵车行》让人动容,让人落泪。

因此十二说这首诗写得好,因为它接地气,它真实,它有人情味,它能拨动我们内心脆弱的心弦。

另外这首诗从表达技巧上也有其高明之处,我们说整首诗叙事简单,笔调平缓,但故事天生就有让人意犹未尽让人着迷的魔力。

此诗仅“独吹边曲向残阳”一句,便拥有无穷无尽的韵味。老兵饱受戍边之苦,十万汉军零落尽,他庆幸生还,回到故乡,他应该是厌倦边塞战乱生活的,那他为何还要吹边曲,这不是无端增加自己的痛苦吗?

并不是的,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一个“独”字表明少年时和他一起参军的朋友亲人都已经牺牲了,只剩他一个孤老头子了,所以他吹边曲一来是对故人、战友的深切怀念,于平淡中再次揭露战争的残酷;其次这说明他现在的生活与边塞战乱生活无异,因为后面有“残阳”二字,既是实指黄昏日暮时分,又指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战乱四起,百姓生活并不安定。

杜甫《兵车行》二百余字,各种描述丰富详尽,而这首诗不过短短28字,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愈读愈有味,甚至不输前者。

所以——这首诗不仅讲了一个好故事,也是一首好诗,堪称千古绝唱。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