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5【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鼻窦炎,清宫八珍膏,明目膏】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70)

鼻炎、咽炎有良方,学会保养很重要

先说说喉咙,这个喉咙在现代特别地重要,不但是吃东西的通道,关键还是说话、唱歌进行表达的重要部位,所以啊,现在咽炎病人就特别多,而且是慢性的多,治疗结果也多不理想。怎么办?奶奶说,“可以试一试曾氏调养堂的'二花茶’,还是天天保养重要。保养好了,不得病,利全身,保养不好,嗓子就废了。”

  奶奶说,慢性咽炎是一种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此病的致病原因很多,一是继发于急性咽喉炎或是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咽部临近器官的疾病,二是长期处于寒冷干燥或被粉尘、化学气体污染的环境中(现代房屋装修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人体的气体挥发物),三是吸烟或饮酒或是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四是因职业原因过度用嗓,这个在教师、歌手和演讲者中特别地多,还有做培训和需要大量说话的人群。人们在患了慢性咽炎后,就医时常会使用口泰、复方硼砂溶液等嗽口或者服用华素片、安吉含片、喉宝、克菌含片等常规方法治疗,一般效果也比较好。

  但若是长期用嗓过度者,就必须注意对嗓子进行常规保养了,象歌唱者、教师、演讲者、说话较多者都应该加强嗓子的护理和保养。二花茶用于嗓子保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花茶的配方是金银花、茉莉花、枸杞子各3克,冰糖适量,若是正在发作的咽喉炎,加胖大海1牧,用开水冲泡当茶饮。这个嗓子保养茶别看简单,但对保护嗓子和相关器官作用可不小。常喝此茶还可防止上火、口腔炎症和牙痛等。当然,体寒者不宜常服。这个二花茶原来是调养堂专为家族中的戏班子开发的,一直传承下来,效果很好。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咽炎,治疗效果确切。

  前面曾经谈到过鼻炎的治疗,可能是现在污染严重、鼻炎病人特别多的缘故,总还有一些人对此经常提问。我也多次向奶奶询问请教,昨天,她对此专门做了一个介绍。奶奶说,中医里用于保护鼻子的中成药主要有苍耳散,若是配合着使用五苓散,鼻子就不会有事儿了。苍耳子散出自宋代的名方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方是历代医家治疗鼻炎的有效良方,由苍耳子、辛夷、白术、薄荷组成,具有宣通鼻窍、开宣肺气等功效。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此方是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的代表方,具有化气行水排浊的功效。调养堂老师傅在治疗实践中,往往将二者结合生化出苍耳五苓方,用于鼻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加强。

  奶奶说,急慢性鼻窦炎无论是普通的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种疑难顽症,而调养堂先辈们根据临症经验结合中医理论,生化出来的苍耳五苓方是一种大胆创新和发展。此方的组成是辛夷花、白芷、薄荷、桂枝各10克,苍耳子9克,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5克。将上述药物加清水煎煮2次,分别滤出药液,将二次所得药液混合一起,每日一剂,于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若是患者舌质红黄腻,可加茵陈20克,滑石15克。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71)

中医保健有优势,宫庭中药膏和补酒有强大生命力

前面介绍了一些保护嗓子的小方法,没有想到反响强烈,因为现在用嗓工作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况且喜欢唱歌的人也不少,所以天然护嗓品很受欢迎。奶奶说,今天再补充一个食品护嗓的良方:薄荷冰糖粥。

  薄荷冰糖粥对于吸烟上火的咽炎患者特别地好。薄荷又称银丹草,性凉、味辛,可入肝经、肺经、具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的功效,用途广泛,民间常用鲜薄荷揉水为小孩子洗头来清夏热和头火,用鲜薄荷叶揉汁马上抺在蚊子叮过的地方,很快不痒,也不会起包。我看奶奶的医案上记载,有一个烟厂女工,因工作原因,经常会吸入一些刺激性的气体和粉尘,入而久之,患上了慢性咽炎,常觉喉咙干、痒、胀,难受,分泌物也比较多,伴有灼痛和异物感,用过很多润喉类药,效果不佳。后服用薄荷冰糖粥后,症状消失。

  冰糖薄荷粥的制法是:将新鲜薄荷叶洗净、沥干,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再加入洗净后的大米,烧开锅后改为小火慢熬,等到米烂粥稠时,倒入薄荷叶和适量的冰糖,再煮一会儿,放温后即可食用了。这个冰糖薄荷粥,还可以降虚火。

  有不少人询问中药保健的药酒方和养生的膏方,今天我从调养堂的医案中查到了一些,经过奶奶的筛选后,现在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为重视保健的朋友提供帮助。我将分三节进行具体介绍。

  脾虚的人很多,特别是到了中老年,还有运动量较小的上班一族,都会产生脾虚。清宫八珍膏对于养生补脾,效果不错。此方药性平和,不热不寒,具有大补元气、健脾利湿的功效,据长期观察发现,此方还能够有效抗衰老。配方是:党参、茯苓各60克,白术30克,薏米、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各90克,白糖240克,面粉适量。将上述药研成粉,与大米粉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蒸煮呈膏状即成。每日服用2到3次,每次两小勺。据说清宫皇帝皇后就常服此膏以进补。许多高官保健时,奶奶也常为他们推荐此方,据说某干休所每年都向奶奶所在医院大量定购此补膏,可见此补膏之受老年人的欢迎了,当然年轻人也可以常服用于养颜美容。

  明目延寿膏:霜桑叶、菊花各60克,蜂蜜适量。将二物磨成粉,入锅用清水熬煮半个小时,去渣取汁,将此汁与蜂蜜一起熬成膏状物即成,每日服3次,每次两勺,长期服用,可美容玉体,清虚热散风,平肝明目,降血压,对更年期的男女和阴虚、盗汗、潮热者尤其好。早晨服用量可以大一点儿,晚上可以小一点儿,自己可以灵活把握。

  食疗茯苓膏:茯苓、莲子、芡实、山药等份磨成粉,将大米、糯米分别磨成细粉,3份药粉、5份大米粉、2粉糯米粉,一起用适量的清水混合均匀,入锅用小火熬煮呈膏状即成,可作为主食随意服用。此膏功效:补中养神、益力气、除百病,久服轻身延年,安魂养神,耳目聪明、宁心益寿。

(转载文章,侵权告删;未经验证,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

  • 鼻炎老中医:六种常见的鼻炎类型,“数一数...

    鼻炎老中医:六种常见的鼻炎类型,"数一数二"的中成药,少往医院跑,建议收藏.用时不慌! 1.过敏性鼻炎--辛芩颗粒 由细辛,黄芩,苍耳子,白芷,荆芥,防风,石菖蒲,白术,桂枝,黄芪 ...

  • ​鼻炎散

    方药组成:芙蓉叶15g    香白芷15g辛夷花15 g细辛3g冰片1.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密封储瓶备用,切勿泄气. 用法:用药前,先用药棉棒将鼻腔分泌物擦拭干净后,再取适量药粉(大约0.15g ...

  • 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立愈方【转载】

    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立愈方 (2016-08-30 09:00:58)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珍贵偏方 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立愈方: 鲜痴头婆(即苍耳子)20克,猪鼻子一两.三碗水煲成一碗水服 ...

  • 【干祖望:眼耳鼻喉科方14首】

    干祖望,上海金山人,是当今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家,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72年奉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经干氏20多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将其建设成"全国中医重点学科&q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5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70) 鼻炎.咽炎有良方,学会保养很重要 先说说喉咙,这个喉咙在现代特别地重要,不但是吃东西的通道,关键还是说话.唱歌进行表达的重要部位,所以啊,现在咽炎病人就特别多,而且是慢性的多 ...

  • 医圣张仲景:1个方子,横扫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堪称古典抗生素

    泻心汤出自汉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名著<金匮要略>,是泻火剂中的代表方,被称为古典抗生素. 张仲景称泻心汤可以泻火解毒,化湿清热,所以可以清除三焦实热.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63)——鼻炎、咽炎有良方,学会保养很重要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63) 鼻炎.咽炎有良方,学会保养很重要 先说说喉咙,这个喉咙在现代特别地重要,不但是吃东西的通道,关键还是说话.唱歌进行表达的重要部位,所以啊,现在咽炎病人就特别多,而且是慢性的多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209) 感冒鼻炎春季高发 如何不得感冒鼻炎

      看曾奶奶频道 ,选择曾氏调养堂治未病,让天下无病!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209)感冒鼻炎春季高发  如何不得感冒鼻炎 昨天写了一节关于感冒及其并发症的博文,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觉得这个写得正是时候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29【老花眼,鼻炎】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7) 老眼不昏花,奶奶有办法 有几个老年博友一再询问:眼花了有什么好办法?也有老年朋友诉说了眼睛不好使的痛苦和不便.昨天和奶奶通电话时,我向奶奶问起这个问题. 奶奶说,办法倒是有,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69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连载   作者: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38) 胆结石是吃出来的,胆病多与大油有关 奶奶说,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在人体进食后,它将胆汁释放出来,参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68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连载   作者: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36) 胆囊炎治疗注意事项 胆囊炎是什么?哪些情况会引发? 有个博友问:"胆囊炎是什么?哪些情况会引发此病?若是方便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987 一味白萝卜 功效多如药 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987   一味白萝卜 功效多如药 曾乐 今天,有位好友反馈她儿子感冒后咳嗽不止,我们让她用白萝卜炖排骨汤给她儿子喝,只喝了两次,就好了,比服药的效果还好.说请奶奶仔细介绍一下这 ...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355) 将保健融于习惯当中 好妈妈将胜过好医生

    奶奶一直称赞中国先人们,将保健和防病治病与生活习惯结合起来的大智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果真如此的.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都知道,<红楼梦>里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过去中国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