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小编语:  

不少家长有一种困惑,随着孩子年龄长大沟通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孩子出现逆反,家里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家里沟通渠道不畅,同一问题的不同论调,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不同思维,曾经能说会道的妈妈在孩子面前视乎有点理屈词穷,要强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显得越来越无力,面对孩子的叛逆,无奈又无助。

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同样也遇到学生逆反的问题,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学生不服气,有些沟通不到位学生不予接受。还有的年轻老师不具备指导家长的能力,在与家长接触中家长不服气,甚至老师的权威受到挑战。

如何与孩子沟通是家长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老师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同样是一门必修课。

“张老师好!我和我家孩子无法交流怎么办?气死我了……”典妈发来信息。

“怎么回事?慢慢说。”

“我和她就聊不到一个频道上,有时候她就不和我说话,专门气我,把房间门一甩,一个人在自己屋里吼。敲一阵子门才打开给我顶几句又关上,不开门我又不放心……”

“你的意思是让我怎么帮你?”我征询她的意见。

“麻烦你抽时间给孩子开导开导吧?我已经没脾气了。唉!”

“开导什么?我怎么见孩子?”听着她那种语气,我怀疑她不能把孩子约出来见我。

提起典妈妈,还是在一次家庭教育的报告会上体验分享环节,走上讲台,泣不成声,分享着自己的辛酸事

孩子高考发挥失利,一家人都不满意。孩子选择了复读,而且是到外地复读主要是想摆脱妈妈。放假时要么去姑姑家或大姨家,就是不想回家,不愿意听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用孩子的话说“与妈妈就没有共同语言”,受不了妈妈的强势做派。

典妈是公务员,爸是国企老板。可能工作性质的原因妈说话的语气和做事就显得有点强势,女儿对此不买账,又看不惯,对妈妈带有审问的口气非常反感。妈妈还常常拿她和亲戚或同事的孩子比,搞得压力很大,非常恼火,母女间经常干架。孩子对妈妈敬而远之,就是不愿意和她说话。到外地上学既不让她送,也不让她接。放寒假时,当她和孩子爸爸到外地接时,还是忍不住唠叨。结果,孩子拒绝上车,不愿意回家……

又是一个亲子之间不好调解的矛盾,的倔强让妈妈无所适从。典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分享的时候哭得很伤心,并自我责备。感知到亲情比孩子的分数重要,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分数。高考前压力很大,最后的成绩很不理想,为了证明自己她选择了到外地复读。能看得出孩子很有志气,但妈妈给予的压力太大而躲避。

约时间见面后,我们就典典选择的复读学校聊起根据我对那个学校情况的了解,以及近段时间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以及解决措施谈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这些问题成为我们的共同话题,我们各自谈了自己的观点,聊得挺开心。不一会儿她就很服气,这样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介绍了一些情况,征询我的意见,我们一起进行分析。她非常高兴的是我对她的一些方法表示认同,树立了的她的信心,还有点小激动。

聊完复习备考,聊生活、聊他们家,聊他们家人的关系。她说复读其实是为了躲避。“与其说不到一起,干脆不如不说,躲得远远的,也落得清净一些”。

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典妈又牵挂又担心,知道自己唠叨使孩子逆反,但她心里也存不住话,不说出来就不放心。当和妈妈在一起聊的时候,说到“你是我妈,我能不想你吗?有话好好说,别总是反复说。你的女儿并不比别人差,我会让你自豪的。”

听着的话,妈妈情绪激动,内心复杂,流着眼泪,孩子给她擦着。最后破涕而笑。看着他们母女牵着手离开的背影,我感到很欣慰。

由此,我们应该反思: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唠叨埋怨是造成逆反的利器,冷战对立伤害亲情;

相互理解才能有效沟通,敞开心扉才能走进内心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父母要想和子女沟通顺畅,就要理解、体贴子女,更需要换位思考。因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样看问题往往会有差异,如果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很容易消除不少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提出高要求,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搞题海战术,造成孩子心身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复习效率下降,考试成绩当然不理想。

   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中学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不少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他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中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对社会的了解大多来自父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接受家长的一切想法。

真诚地与孩子交流不要把自己总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谈话开诚布公,把最真实的想法、情况当面说出来,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否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要把握态度对于那些心理压力过大的孩子,刚开始沟通时,家长可能会遭到拒绝或出现过激的语言。当交流不畅的时候,家长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切忌当场发怒激化矛盾。应尽量淡化矛盾,及时转变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帮助他们反省。

作者简介:

    张胜利,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政教处主任,全国知名班主任,著名德育专家,著名励志演讲专家,教师培训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河南最具智慧力和最具影响力班主任,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新班主任》封面人物,《班主任》栏目人物,《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栏目人物,《教育时报》班主任栏目撰稿人。2010年度“感动天中”十大人物。专著《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班级管理慢功夫》《漫步心灵》

(0)

相关推荐

  • 全班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

    文/图   汤章涛 我没想到老师会让我发言,也算是三生有幸了哈.但是我想说的是,虽然小伦的学习成绩差了一些,但他一直都很努力,我从不为他感到任何的羞愧. [教海微语] 全班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 某一天 ...

  • 十岁男孩暴打母亲:当了妈,你连“人”都不是了?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11分钟 十岁男孩暴打母亲:当了父母,你连"人"都不是了? 文/晏凌羊  01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一个班主任老师,教 ...

  • 老师不要做家长的“帮凶"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老师不要做家长的"帮凶" 有个朋友, 绝对是个好妈妈,孩子知书达理. 但作为一个老师, 最近,她摊上事情了,非常 ...

  • 班主任经验——家校阅读和写作

    班主任经验--家校阅读和写作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的嵇怡老师作为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应为家长搭建交流平台. 家校联系中往往是这样:高中学生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 ...

  • 家长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宝典

    [文章比较长,但观点在理,有大孩子的家长可以看看.据本人观察,孩子逐渐长大的同时,父母也人生阅历逐渐丰富,于是他们往往会变得贫于说教.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常常有很多误区.] 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与青少年进行 ...

  • 父母和孩子如何沟通—读陈美玲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

    原创充满元气的笔歌墨舞2021-04-29 07:07:54 好久没更新,最近读完陈美玲的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和大家分享下: 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 1.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

  • 白老师语丝1134: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学问,怎样才能不将聊天聊死,来学几招吧

    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我们要过幸福的日子,用自己喜欢的样子. 白老师语丝1134: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学问,怎样才能不将聊天聊死,来学几招吧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通情达理" ...

  •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 ...

  • 孩子不听管教,家长与其生气,不如试着和孩子有效沟通

    全文共1859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闺蜜小雨的老公脾气很暴躁,他们家有一个六岁的小宝,此时的宝宝又正处于执拗敏感期,所以闺密常常和我打电话,说起家里的鸡飞狗跳.小雨也和我说其实每次和孩子发完火之后,她 ...

  • 孩子突然抗拒去幼儿园,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沟通及时处理

    小宝去年9月份正式入学幼儿园,这是一个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过渡,因为各种担心,所以那段时间我上网查了不少的资料,从而了解到一个新的词"幼儿园新型冷暴力." 所谓的新型冷暴力,就是 ...

  • 如何做好初中生家长?怎样和孩子正确沟通?一篇演讲让你豁然开朗!

    本文的演讲文稿来自: 陈默教授:青少年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 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孩子生理迅速发展时,心理会有变化.试想,当一个男孩子长得跟爸爸一样高,他心里会 ...

  • 如何做好初中生家长?怎样和孩子正确沟通?

    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孩子生理迅速发展时,心理会有变化.试想,当一个男孩子长得跟爸爸一样高,他心里会怎么想:嘿嘿,你敢打我吗? 再比如,特别瘦的男孩和特别胖的女孩,他们平时的苦恼就可 ...

  • 家长怎样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沟通

    每一位做父母的如果想要和孩子达到真正的用"心"沟通,首先就必须要懂得做孩子的朋友;想要做孩子的好朋友,父母就应该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而平等交流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最好手段.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