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用心与用力
【异史氏曰】一位老师教《出师表》,用PPT将一段文字呈现出来,其中教材上有注释的一些词语用红色显示了,让学生将这段文字读了读,再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将这些词语的意思写出来,然后集体订正,然后在PPT上将注释呈现出来,然后将这段文字的翻译投射出来,也有让学读出相应语气的环节,但更多的是翻来覆去地一句一句的讲过去,不知不觉一堂就过去了。有点讶异。我翻了翻教材,“单元提示”的要求是感受古人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古今词意的差异……这篇课文的“预习”则要求了解诸葛亮,了解“表”这一文体,尤其是言辞的恭敬、恳切,还有读出恰当的语气。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显然没有看教材上的这些内容。
课后我同这位老师交流说,教学是要用心思考将精力花在什么地方的,至少要根据“单元提示”“预习要求”,清楚而明确地设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这当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何,譬如,哪些词语他们过去学过,掌握的程度如何。更要将心思花在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上,譬如,为达成目标学生要完成哪些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这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做些什么?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的注释是相当详细的,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借助这些注释去读懂具体的句子与段落,当然也不排除要有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某些注释的思考。没有用心研究教材,难免对着注释照本宣科;没有研究学生过去掌握了些什么,难免翻来覆去地就字面捣鼓。
研究了教材与学生,才可能将精力花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融合起来上,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初中文言文的“教”,教师需要用心考虑的恐怕是如何在通过指导学生的“读”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理解它们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死记硬背教材上的注释上。这个词语在这里是这个意思学生记得再牢,换了个句子他们能理解吗?
任何一堂课,如果教师事先都没有想清楚要干些什么和如何干,到了具体课堂上的所谓顺应学生不过自欺欺人的勾当。
教学的立足点无非两个,一个是以教师为中心,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但需要明白的是,教师教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得如何,或者说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如此说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绝对的,好的教学一定是兼顾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只管自己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教师花的气力越多,学生受到的伤害则越大,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游离状态就是这种伤害的表征。只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与帮助的“教”,至少是不负责任的。教学固然不能不用力,但更不能用蛮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