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士方」|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靳尚谊题签
白雪石书赠邹士方条幅
【作品鉴赏】
繁华落尽见真淳
——浅析邹士方的中国画
丰丹 晓梁
都说邹士方的画有一股文人意味和书卷气息,当然不错。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美学家、作家和摄影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级),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宗白华和著名美学家杨辛、叶朗的学生。但仔细一琢磨,邹士方的这种文人意味和书卷气息,与历来的文人画和现今的所谓“新文人画”又拉开了距离。他的画完全是他心灵的写照和个性的张扬,一方面充溢着古代圣贤悲天悯人的情怀,一方面又弥漫着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孤独感、寂寞感、疏离感,甚至有点凄美的成分。
傲立 邹士方作
尽管他与当代中国书画大家交往甚多,成为忘年交,但看不出他的师承和烙印。他游离于现当代中国画流派之外,借鉴西方现代流派又不仿效。他不是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也没有拜师学艺,因而少了束缚,少了框框,多了洒脱和自由。因此,读邹士方的画不会有似曾相识与人雷同的感觉。
苍天可荫 邹士方作 李燕题
邹士方的作品“无门无派”,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发挥自己个性的独特艺术品,成为当今画坛的独特风景线。
邹士方信奉“似与不似”和“不即不离”的艺术理念,对艺术的分寸感的把握恰到好处。他的作品独辟蹊径,浑然天成,自成一家,于古朴中见清秀,在豪纵处见精微,大笔挥洒而不失于荒率,色彩斑斓而不失于媚俗,新奇而不怪诞。
登临绝顶我为峰 邹士方作
他的构图、用墨、用色打破传统中国画的程式。他喜欢用红色和紫色,特别喜欢用曙红(或胭脂)与石青、石绿,红与青绿的对比,红、青、绿与墨色的对比会产生一种凄楚的美,带来别致的视觉冲击力。他在用墨方面十分大胆,率真、稚拙。有时满纸皆黑。他认为中国画主要的“色”就是墨,水墨与生宣纸本身洇性的结合乃是中国画的本质所在,是中国画的灵魂。如不能充分利用生宣纸的洇性而创作,那就等于浪费了生宣纸的独特材质。因此,他的画水墨效果极佳,很有韵味,颇具艺术张力。
盖世英雄 邹士方作
他善于用现代人少有的孤寂的眼光诠释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满纸云烟,骨带烟霞。作品中浸透着现代人少有的古代圣贤的不畏强权、卓世独立的的孤独感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笼罩着一尘不染的圣洁氛围,使观者凝神静气,心胸不存芥蒂,灵魂得到洗涤,向善之情油然而生。他开创出“有故事的山水画”,景中人物不再是传统山水的“点缀”,而成为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指引观者探究画面背后的传奇故事,思索画面深处的意蕴,从而产生无穷的联想,咀嚼韵外之旨,捕捉弦外之音。
隔花人远天涯近 邹士方作
他的画中的山水从来就不是某地某时的特定山水,也不是写生后加工的山水,而是他眼中的山水,与胸中的山水,梦中的山水,道中的山水,碰撞、交汇、融合的嘉山秀水——邹家山水。他的笔墨也不是一家一派,不是外来强行地插入,随意地涂抹,而是滋润圆融地把握,酣畅淋漓地喷洒,欢快美妙地身心顿悟。天地交响,天人合一 ,山水与他已融为一体,他与大自然也和谐共生。
古装人物 邹士方作 李燕题
观其画如诵唐人绝句,吟宋人小令,唱元曲散板,览明清笔记。旷古回音,天雨奇花,老庄超迈,禅佛玄机,尽揽其中。心清道远,水秀山明。感天地之正气,发思古之幽情。
古装人像 邹士方作 丁聪题
他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曼妙红衣少女(或少妇)背影(或侧影)已成为他山水画中的个性标志。长发坠地,红裙袅袅,是他对往昔刻骨铭心恋情的追忆,还是对人间坚贞不渝的爱情的祈祷?二者都不是,这是他对文艺女神的拥抱!有诗为证:
文艺女神
邹士方
你那娇羞的一枚唇红,
燃烧起我饥饿的爱情。
雪深春天还浅,
雪下的春正在萌动。
秋的枯叶正复苏成生命的花瓣,
白色的鸽子煽起欲望的彩虹。
春天万物都在净化,
你纯洁得一尘不染通体透明。
我默默地等待你,
像等待第一滴春雨,
我虔诚地仰望你,
像崇拜第一颗晨星,
我热烈地追寻你,
像追寻黎明的曙光,
我静静地聆听你,
像聆听第一响雷声。
你轻盈的脚步像春水的歌唱,
你甜甜一笑,
坠落万树红云。
荷花仙子 邹士方作
邹士方的独特的境界和纯熟的技法有多方面的来源。个人的生命深深地裹挟在大历史中,许多个人的生命体征事实上是时代的烙印。
红脸白脸 邹士方作
他的继母马志华是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从师于于非闇和赵梦朱两位大师。1937年入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任研究员,专事古代名画临摹研究。1942年毕业于京华美术学院。曾与俞致贞成为北京画坛女画家的代表。她1943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画展,有马晋、王森然、郭风惠、周元亮、惠孝同、启元白(启功)、俞致贞、黄均、洪怡等嘉宾前来观摩并题名。从小的耳濡目染,艺术的种子慢慢发芽,他小学时就有国画作品送到香港展览,并获得第一笔稿费。
花能解语偏无语 邹士方作
1980年代初,他开始与当代艺坛巨匠刘海粟、吴作人、刘开渠、李可染、吴冠中,书画大师启功,以及众多书画名家交往,一直交往了几十年,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刘开渠、华君武介绍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观千剑而后识器”,“ 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钱锺书语),潜移默化,笔墨薰陶,他从临摹到创作,近三十年过去了。脱胎换骨,终登堂奥。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魂是清风骨是泥 邹士方作
刘海粟赞他:“彩笔擎天云海奇”;蒋兆和赞他:“笔墨流露真性情”;白雪石赞他:“繁华落尽见真淳”;王琦赞他:“洗净铅华,深秀在骨”,“静心纳环宇,风神达古今”;娄师白赞他:“梦笔生花”;秦岭云赞他:“出笔不凡”、“大宇风采”、“独出蹊径”;李燕赞他的古装人物“似古之民间壁画憨趣可掬也”。
空山新雨后 邹士方作
他独特的经历是他的艺术财富。幼小时失去母爱。青年时遭“文革”,父亲关“牛棚”,因为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初恋女友与其分手。中年时在美学、文学、摄影领域如鱼得水,崭露头角。冰心、沙汀介绍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冰心、季羡林、端木蕻良、管桦、吴小如、蒋星煜、赵清阁、刘章、张允和为他写书评,吴祖光、蒋孔阳、常任侠为他著作作序。之后,他经过不少坎坷和困顿,遭受阴谋和欺骗,侮辱和践踏,指鹿为马者有之,口蜜腹剑者有之,恩将仇报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饱尝世态炎凉,人间冷暖,看惯秋月春风。
绿肥红瘦 邹士方作
繁华落尽见真淳,庾信文章老更成,老树著花无丑枝,年逾古稀正年轻。文人之心不老,艺术之树长青。诚为士方文翁、画翁写照乎?
美丽中国 邹士方作
梦山图 邹士方作 李燕题
日长如小年 邹士方作 黄苗子题
山涛 邹士方作
圣洁 邹士方作
水云间 邹士方作
苏醒 邹士方作
卧游 邹士方作
雾中的仙 邹士方作
西施女 邹士方作
戏曲人物 邹士方作 丁聪题
小息 邹士方作 娄师白题
雪惋怀霜 邹士方作
异国恋 邹士方作
中国梦 邹士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