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竟是救命良药?原来人体内隐藏着一个“细菌江湖”

5岁的汕头女孩琪琪为了备考体育考试,误信偏方误服了“秋水仙碱”等药物,随即出现了腹痛、腹泻、血便、休克等症状,辗转几家医院,都无法控制病情。

转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后,琪琪病情仍然危重,肠道炎症明显,屏障功能严重受损。琪琪每日腹泻多达20次,通过胃管注入少量流食后即可出现呕吐,同时合并肝功能损害。因此患者营养状况极差,不能下地走路,全身皮肤可见多处褥疮。

除了反复腹泻以外,琪琪因为继发严重的感染,不得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她在ICU期间使用的一种抗生素多黏菌素B琪琪不仅使他全身皮肤因为色素沉着而颜色明显发黑、晦暗,像一个“小黑人”,还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诱发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广州会诊专家认为:患者病情重,一般情况差,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粪菌移植是治疗伪膜性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案。经过7次粪菌移植以及消化内科医护团队的支持治疗和护理康复,琪琪的腹泻情况终于缓解,并可以正常进食,复查肠镜提示肠道已基本正常,治疗1个月后好转出院。

提到粪菌移植,还得从正常的肠道菌群说起。

1    肠道细菌的江湖纷争。

念佛的人常常说,人就是一副臭皮囊。这句话还真没有说错。无论外表多么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肚肠”都少不了“臭烘烘”各处细菌。

据统计,生活在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多达1000  种,细菌总数达到 10万亿  个,相当于  全球人类总数的一千五百倍。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细菌的地方同样如此,如此多的细菌生活在狭窄的肠道内,自然少不了各种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从孩子刚刚出生就已经开始。

母亲子宫内的胎儿是无菌的,一旦胎儿出生,吸吮乳汁,母亲产道,肠道,和皮肤上的细菌,开始进入孩子的身体。这些人体的第一波移民,都是与人类共存数十万年的各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他们进入人体后,在合适的食物——乳汁的培养下大量繁殖,迅速占据了所有空间,同时他们会合成人类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参与人类正常生理活动,可以被称为益生菌。

在这之后,不断的有外界的其他细菌进入体内。这些细菌无法与早已经成规模的益生菌争斗,只能在肠道内低调发展。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不会引起疾病,但是一旦身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或者益生菌受到破坏,这些细菌就会趁机作乱,所以他们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益生菌是母亲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他们与人们共生,利用人类摄入的食物进行繁殖,不仅制造一些人类所需要的维生素,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改变肠道内环境,使环境不利于条件致病菌和更凶恶的病原菌的生长,可以说他们是我们的忠实卫士。

2    人是人类和细菌的复合体

我们常说,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对于我们肠道内的内环境来说,这句话是相当准确。

健康人要保持稳定的内环境,肠道内要有健康的菌群,要让益生菌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细菌所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肠道内的健康问题,他们能影响到大脑,心脏,胰脏,肌肉,皮肤等等器官和组织。这些细菌并不是在人体之外的存在,他们就像我们的一个器官,事实上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剖宫产的孩子比顺产的孩子会有更多的健康问题。相比较于顺产的孩子们,剖宫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肥胖,过敏,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部分原因是顺产的孩子首先植入的细菌是母亲产道和肠道的细菌,而剖宫产的孩子首先植入的则是医生手上和医院床单上的细菌。这些植入的细菌不仅仅会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种,更会改造肠道环境使其变得不适合其他细菌繁殖,也就是说,人出生时获得的菌群有可能会陪伴我们一生,他们会带来的益处和害处也会陪伴我们一生。

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是保持动态稳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类细菌多一点或者哪类细菌多一点,但总的来说细菌数量比例变化不会很大,而且一直保持益生菌为主。但是当“健康人群”开始熬夜,酗酒,抽烟,高糖高脂饮食,生活方式不在健康时,肠道内的菌群也开始发生变化,一些不那么好的细菌数量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我们的身体开始出现肥胖,血脂血压血糖增高,血管内开始出现斑块,肌肉量逐渐下降。虽然这些异常状态不一定是由菌群失调导致的,但这些共生菌的确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3   霸道的抗生素和恐怖的艰难梭菌

益生菌是肠道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吃下去的食物,绝大部分都不是无菌的,甚至有很多可以说“很脏”,但我们每天摄入这些富含细菌的食物,并没有天天拉肚子跑医院,就是因为我们的消化道自有一套防御系统。细菌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了一部分,通过食管进入胃内,胃液中含有盐酸,强酸性的胃液杀死大部分细菌,剩下的半死不活的残兵败将好不容易进入肠道,却又被肠道内的益生菌群殴,即使没有被杀个精光,也已经规规矩矩做个低调的细菌,泛不起什么大浪了。

如果把肠道看作一片茂密的森林,占据优势的益生菌就是深林中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们,他们占据了几乎所有的阳光,抢光了全部资源,在他们的遮蔽下,其他种类的植物只能卑微的生存,却永远长不成什么气候。益生菌就是肠道的统治者。

森林最怕大火,“肠道森林”最怕的则是见人杀人见佛杀佛的的抗生素。抗生素进入人体后,不会区分哪些细菌是自己要对付的|"坏细菌“,哪些是有利于人类的”好细菌“,统统”烧个“干干净净。大火过后的森林,没有了参天大树的遮蔽,各种植物会疯狂生长,同样经过抗生素摧残后的肠道,益生菌被杀死后留出来了巨大的空间,新进入的细菌会趁机扩大自己的种群。如果人体免疫力低下,益生菌数量不能迅速恢复,其他细菌趁虚而入有可能做大引起新的感染。

艰难梭菌就是这种“趁你病要你命“的细菌。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耐受力极强的细菌,艰难梭菌能很容易的进入人体内,并在体内繁殖。它分泌有两种毒素,引起肠壁细胞的坏死,导致腹泻和出血。在益生菌占主要地位的正常情况下时,肠道内的艰难梭菌数量不多,产生的毒素也极少,不足以引起症状。z

但是当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时,原本在体内占主导地位的益生菌被杀灭或抑制,不容易被抗生素杀死的艰难梭菌开始大量繁殖,同时产生巨量的毒素。这些毒素轻则会引起腹泻,重则导致伪膜性肠炎,患者出现大量的水样泻,可排出斑块膜状物。细菌和毒素侵入血液,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中毒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导致病人死亡。

4    便便的神助攻

抗生素导致的腹泻和伪膜性肠炎并不是一个新的医学问题。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医生就已经发现使用抗生素后,病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解剖死亡病人检查会看到结肠内壁有膜状物附着,膜状物脱落的地方有明显的溃疡。当时认为这是使用抗生素的一种并发症。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艰难梭菌是导致伪膜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

像开头的主人公一样,出现伪膜性肠炎的多是长期患病,身体虚弱,免疫极差的患者。这种肠炎极为凶险,死亡率曾经高达30%,在老年病人中死亡率可达到70%。即使现在医生发现对艰难梭菌敏感的抗菌药,伪膜性肠炎的治疗仍然十分棘手。

好在人们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艰难梭菌只能在益生菌受到大规模损害后,才容易迅速繁殖,这说明益生菌创造的环境可以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于是人们试着从健康人粪便中提取菌种,移植到患者的肠道内,希望恢复肠道菌群以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尝试过用粪便移植的方法来治疗抗生素腹泻,现在,随着人们对肠道内环境重要性的了解,医生越来越倾向于减少使用抗生素,而借助于肠道自然菌群这种“友军”的帮助,来恢复患者紊乱的肠道环境。我国还建有“粪便银行”,专门来收集健康人的粪便提取细菌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捐赠粪便者每次还能能获得数百元的补助。

古人说天人合一,人体就是一个小世界,现在看来真是有先见之明,为了这个小世界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谨遵古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保持身心健康。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