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

炊烟袅袅……

文/施国标

一座不算高大的附房,就在我的楼后,平红瓦盖顶,上头还有一个烟囱,墨色。紧贴附房其后,是一块不大的田园,长满了多种疏菜,进入初夏,豆藤抽丝了,正朝竹棚上爬去。梨果被套上了护果的纸袋,交给了待着成熟的时间;一棵枇杷树果子除了摘乘的外,也被馋鸟啄尽了。

夕阳西下了,余辉染红了天边,也洒向了这座附房,炊烟再次升起,消失在这方天空里,烟,婉如粉色的轻纱。所有的这些映衬,像一幅画,又极像色彩浓烈的油画;这一景色,极像一张旧时的农家老照片,充满了乡愁情味。欣慰的是:这便是我家的附房,它正是我需要的乡愁还原。它的“根”正因为有了一座“灶”,才有了轻薄的饮烟,旧味难得。

我对“灶”是情有独钟的,它陪随着我一起走来。

在液化气尚未普及时,农家户户有灶,烧饭做菜都在柴灶上完成。但“灶”,不是一用到底的,时间一长会有裂缝出现,有烟漏出来了,这样就要重新翻砌。在一个小村里,真正有本事的灶匠只有一二位,因此约请也难。我喜欢看灶匠砌灶,从开头看到收尾。

灶匠来了,他已有了些岁数,他是当地人最信懒的一个人。他是砌灶的老手,老灶拆去后,脚跟头堆满了砖头,他便开始谋划。他需要小工,有时轻的我也做了,如搬搬砖头,操操沙灰什么的。他当然从砌灶脚开始,他不用带尺,一根芦苇折成两断,就是他手中的尺。他的心中是有一座“灶”的,不用思索,就留出了“出灰道”、风箱道、然后放上了火楞;再往上是留出灶肚,并按需留“肚” ,一般多数是“两眼灶”,“三眼灶”极少;还有一处“烘鞋肚”。快到砌灶面了,他开始注意留“小锅眼”、“汤蠸眼”。灶砌得好不好,是灶匠的功夫,砌“灶肚”是关键,其“肚”的空间大小、“火楞”与“锅底”的距离,都关系到“灶”的发火、省柴、还有灶烧煮的快慢等问题,这些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但这位老灶匠都能做到。

“灶”的造型是半圆的,但都由直线组成,梭是梭,角是角,线条要毕挻。灶面由双梭线组成,上面就是铺出的灶面,难在其梭角必须与灶座的梭角在上下一条“线”上,故有“额方灶”之称,是工艺的集聚。再往上砌是“灶胸”部分,略带弧,它与灶面间要留出一个小孔,好让烧火的人从灶后观看到灶面的情况。“灶胸”与“烟道”同步向上的,到了一定高度就“嘎然而止”,而“烟道”还得继续向上,直破屋项。“灶胸”是一个若大的方框,直线依旧是灶匠的功夫。灶的“糙场”砌好后,接下来是粉饰,石灰加“纸经”,加强粘度,最后灶匠用纯石灰浆用刷帚刷过一遍。此时,我看到老灶匠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因为大功基本告成。他笃定地抽了一筒水烟,悠然自得。

画灶花开始了,我继续盯着他。只见灶匠用手稍稍按了一下石灰粉浆面。大约是差不多了,他便拿出了木尺,从一竹管里抽出了粗与细的两支笔,这便是灶匠画花的全部工具。他先画了“灶胸”上的直线,一根粗,一根细,笔靠牢直尺,画得很直,一气呵成,这是他的又一功夫,美学在这里迸发。他在“灶胸”面上画了几个方块,“胸”侧也画了方块,功夫的确到位,根根线条如刀刻一般的整齐,画工在不断显现。“烟道”的边上画了“草纹”,虽很抽像,但不失神韵,赋予了生命。向上画到顶端处,“草纹”大环形出现,出笔时紧密扭动,再借助笔毛的柔性快速挑出收笔,极有韵味。“灶胸”画是最醒目的,是一处“画龙点情”之笔。我不知道他要画什么?只见灶匠找来了一块黄泥,放在一只小碗里加水磨成浆汁,原来这是他画画的调色料。他胸有成竹,画出了一条鲜活的金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在灶面之下,他先画了“回”纹线,然后是画圆弧动态草纹。灶座的面上打了方格,在方格线上再套上半弧线,出现了规正的“萆叶”纹;灶脚则用墨汁涂黑。灶匠有如此功夫,难怪灶匠难请,成功的也位数不多。

一座新灶出现了,端庄大气,它就是一件工艺品。

灶的功能远远不止烧饭做菜,煮汤圆、烘塌饼、煮猪头、煮猪脚、油走甜肉、煮粽子、烧大锅咸酸饭是最合适不过了;在“灶肚”里利用柴火还可煨红薯吃,拉出柴火放在“脚炉”内还可煨蚕豆吃等等。是现代液化灶难以所及的,土灶的铁锅子是埋在灶肚里的,而液化汽灶是“浮”在火架上的,靠锅底传热,过不了焖烧这一关。土灶是寄于大自然的杰作,燃原是田野里的柴禾,只要能点燃的什么都可以进“肚”,倒也保证了大地的洁净。

“灶”情难了。当我也用上了液化了气时,并非拆去了土灶。后来住房翻了楼,建了附房,但我仍在附房里叫泥水匠砌了灶。我叮嘱泥水匠,尽量保留传统样子,少用现代材料,灶上也要画花,越传统越好,尽把乡愁之情留下来。尽管后辈的“灶工”功夫要差一些,但毕竟把这座老灶给留了下来,让烟火味释放着旧时的情调,依旧饮烟袅袅……

2021年6月16日于阡芳斋

(0)

相关推荐

  • 农村才有的土灶,谁还记得烧的饭的味道?

    ​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在灶口烧柴火的景象,小时候总是奶奶做饭,我有时候就帮着烧火,只顾着往里面塞柴火! 多少年,奶奶走后,家里的灶也没有开火了,差不多已经塌了,土灶就像是和她共存的,有一种感情,永 ...

  • 诗画 |《土灶》杨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由罗文的单曲《又见炊烟》入思

    记忆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 在炊烟袅袅的院落外喊一声你的名字,你就蹦蹦跳跳地回家? 还是她坐在湛蓝的天空下,你躺在她的怀里听她唱儿歌哄你入睡? 烟雨蒙蒙,细雨纷纷,江南春雨雾朦胧.山不见,路不现,低头是 ...

  • 炊烟袅袅曾是家乡最诗意的画面,如今被专家说成了污染的罪魁祸首

    以前,我们把炊烟袅袅当作故乡最诗意的画面.如今,你们却把袅袅炊烟当成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农村查环保,却从土灶和烟囱说起. 我想说,几万年以来都是烧柴做饭,怎么没污染?千年来一直放鞭炮,怎么也没污染?温 ...

  • 三江源的清晨,又见炊烟袅袅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路上,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用脚步去丈量,用灵魂去触摸.我从西宁市出发一路向南,经贵德县,沿黄河逆流而上,行进400余公里,来到了三江源之行的第一站果洛藏族自治州.这个平均海拔4200 ...

  • 炊烟袅袅三两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的田园美景.虽然没人再有过同样的经历,但当见到这些远离喧 ...

  • (11020)[转载]炊烟袅袅三两家

    原文地址:炊烟袅袅三两家作者:忘忧sfm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的田园美景.虽 ...

  • 【山水情怀】(六):炊烟袅袅融晨雾,溪水淙淙奏瑟筝

    关于我们: ---那是一棵开花的树.我们叫它,青春. 鲁网3月25日讯 <当代诗歌地理>[2019上卷]出版以来,已为不少大学和图书馆所关注和收藏.刊物认真贯彻执行"二为&quo ...

  • 诗歌:炊烟袅袅| 绿野 主播| 夜色阑珊

    长风文艺 欢迎关注:changfeng1710 炊烟袅袅 绿野 蓝天之下佑大村庄 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日出月落山欢水笑 炊烟袅袅旖旎风光 清晨队长哨声吹响 村民荷锄奔赴山岗 挖土种植汗水下淌 期待金秋丰 ...

  • 「年度散文推荐」鲁玉琦|炊烟袅袅里的妈妈

    作者简介 鲁玉琦,山西垣曲人,运城市作协会员.作品刊发于<山西日报><运城日报><运城晚报><舜乡>及网络平台. 炊烟袅袅里的妈妈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从 ...

  • 【依依琴行杯散文大赛】鲍文昌丨炊烟袅袅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鲍文昌:河北衡水人,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工作.喜欢小说.散文诗歌和乒乓球.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 炊烟袅袅 鲍文昌 雨送黄昏,闲倚楼台,见窗外蓝天白云,远 ...

  • 炊烟袅袅【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于2010年获得了首届全国&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