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冬天

算起来,除了过年放假,已有近三十年,没正儿八经在老家过冬了。

其实,和大连相比,老家的冬天,也还是很冷的。虽没有海边的寒风刺骨,但那种干冷的感觉,还是有些让人生畏。

小时候的农村,一般人家冬天也没什么取暖设施,虽然每年入冬前都会在木头窗棱上重新糊一层厚厚的纸,但屋里屋外,差不多还是同一个温度。家里没有温度计,想知道天冷不冷,都是早晨起来,看看外屋水缸里的水是不是结了冰、结的冰有多厚。取暖主要靠烧炕,但做饭时烧的那点柴禾,炕也热不了多长时间,冬天夜又长,晚上睡觉时,炕也凉得差不多了。有人想了个土办法:晚上睡觉前,在输完液的五百毫升玻璃瓶里罐满热水,盖上胶皮塞,放到被窝里,可以暖上几个小时。那时,谁家有人生病输液了,空下来的玻璃瓶都是抢手货。塑料热水袋是后来才传到农村的。

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羽绒服,也没有秋衣秋裤,只知道冬天要穿棉衣。深秋天气凉了,会套上两条单裤;刚入冬时,天不是太冷,会穿稍薄点的棉袄棉裤;到了数九寒天,再换上厚些的。脚上一般是棉鞋,头上则是带耳儿的棉帽。孩子多的人家,都是老大穿新的,弟弟妺妹们穿旧的,哪块儿磨破了打上个补丁。

冬天烧煤炉子取暖兼烧水、做饭,是后来的事,好像是在八十年代初。刚开始,是在煤面里掺入一定比例的粘土、加水和成煤泥,用勺子整成中间粗、两头儿细的纺棰形、晒干,烧的时候再掰成小块填到炉子里,但燃烧效率不是太好,经常有烧不透的情况,还要把烧后发黑的部分再捡出来、砸碎,下次和煤泥时掺进去。八十年代后期,蜂窝煤炉从城里传到了农村,一开始,是用模具手工压制蜂窝煤,后来逐渐改成了机制蜂窝煤,一毛来钱一块,但燃烧效率有了极大提高,一天如果省着烧,四、五块也就够用了。烧煤最大的风险是中煤熏(一氧化碳中毒),差不多每年冬天都会听到哪个村的谁谁晚上中了煤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为了保暖,屋子的窗户、门都封得比较严实,空气流通不畅。

那时候,冬天去上学是件很辛苦的事,早晨从热被窝里爬起来,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而学校为了防止学生集体中煤熏,不到每年特别冷的那几天,是不会生炉子的,当然,也许是为了省钱。教室里的门窗密封一般也比较差,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写字时经常会把手冻麻。有的父母则会给孩子做一个暖袖,套在棉袄袖子上,写字时把几个手指头伸出来,写完了再缩进暖袖里。

到了冬天,被风一吹,露在外面的手和脸都会皴,严重者裂口乃至生冻疮。初中住校时,有位同学的手冻疮严重,深可见骨,看着瘆人,一直到开春才见好。自己小时候腿上曾经生过很严重的皮癣,痒得很,经常会忍不住用手挠,直到挠破出血,结痂。棉裤粘上的血也会结痂,不到一个月,棉裤的裤腿里面会结一层,走路都磨腿。严重时,只好让母亲把棉裤拆掉、清洗干净、晒干,再重新缝上。

但冬天也有冬天的乐趣,最大的乐趣就是下大雪。那时候雪下得比较勤,鹅毛大雪很常见。下雪时,直接用手接了,攥成雪球,放进嘴里,味道甘甜。雪停了,大人要到房顶上去扫雪,小孩子也会跟上去,与其说是扫雪,还不如说是去看光景。下雪后还可以用筛子扣麻雀:在院里扫出一小块空地,用木棍支起一个筛子,筛子下面撒上一些干粮碴,木棍的一头儿系根长绳,把绳子扯到屋里,自己则站在门后,看着饥饿的麻雀到了筛子中央,快速拉绳子,运气好,能扣到三、五只,运气不好时,会把家里的老母鸡扣到筛下。自己经常因为着急,捣鼓半天也抓不到几只。扣到的麻雀最后会进到灶膛里,被烤焦成为美食。

村北面有条小河,进入三九隆冬,河面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调皮点的孩子会冒着挨父母骂的风险跑到河面上溜冰:拿个小板凳,倒放在冰面,人坐在板凳腿中间,手持两根细铁棍,向后一撑,能滑出去很远。冰面上骑自行车也是一项挑战,因为阻力小,骑起来会省很多气力,但如果技术不过硬,则会摔跤。曾经有位同学因为刹车不灵,把车子骑进了冰窟窿。

进入二十世纪后,村里的很多人家都装上了暖气炉,穿了多年的棉袄棉裤基本上也都换成了羽绒服,感觉冬天也不像以前那么冷了。只是,越来越严重的雾霾,给人们的冬天出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麻烦。今年,县里为了环保,政府出补贴,实施了煤改电、煤改气工程,村民自己只掏电费、天然气费。到县城里买楼房的人也逐年增加,将来老家的冬天应该只会越来越好。

今天,大连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不知老家几时会下。

(0)

相关推荐

  • 老家的土炕

           "热被子大炕,胜过做皇上."         还是国庆假时候,气温就低到了叫人缩头缩脑想钻热被窝的程度."秋雨入梦起乡思."今天这样的天气,我的心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100号作品】李秀亭||怀念老家的土炕(散文)

    怀念老家的土炕 作者:李秀亭     主编:非   鱼 年逾八旬的我,离开生我.养我长大的老家快七十个年头了,每当冬季寒风呼啸.雪花飘飞的时候,对老家土炕怀念之情就会骤然袭来.尽管现在生活在具有中央空 ...

  • 【诗词楼阁】燃煤炉子,旧时光里的温暖

    文:胡庆国 燃煤炉子,旧时光里的温暖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吧,厌倦了楼房的拥挤嘈杂,就和妻子商量着,搬到县城的平房住,但那片平房尚未集中供暖,冬季只能靠烧土暖气取暖,想到每天都乌烟瘴气,浓烟滚滚,灰尘满天 ...

  • 老北京的冬天,其实是暖的

    大雪节气刚过,北京的天气是越来越冷,最低气温早已过了零下,好在北京的暖气还比较给力.但是在过去没有暖气的时代,您还记得老北京人是怎么取暖的吗? 那个时候,不管您是住四合院还是大杂院,取暖的方式大多都是 ...

  • 李蕊芬:童年拾遗——儿时伙伴姐妹花

    文/李蕊芬 我们搬家了,搬到西北煤炭工业管理局的机关大院儿了! 西北煤炭工业管理局坐落在建西街中段南侧.一座青砖灰瓦灰窗框的办公楼,迎门台阶两侧的高台上摆着万年青盆景.一条水泥路像一条灰色的带子从办公 ...

  • 郝加献:关于煤的记忆|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郝加献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60后,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 ...

  • 乡村隆冬记

    <送东阳马生序>里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

  • 西北老家的冬天很冷

    西北老家的冬天很冷 (张德强) 按照季节来说,西北老家的天气还不算最寒冷的时候,因为大雪还没有完完全全铺天盖地降落,可在我的心里,寒流已来袭,感觉这个冬天照样好冷的. 最近,看到老家有爱心团队又开始一 ...

  • 诗歌||老家的冬天

    老家的冬天 冬天 老家累了 睡着了 任凭风儿咆哮着 任凭雪花不再返回故乡的门槛 就那么孤零零的杵着 山,光秃秃的 一眼望去 只有裸露的黄褐色 那些曾经挂满果实的栗树 被风剥光了衣服 不知是在接受考验还 ...

  • 【诗歌】老家的冬天(外二首)

    ◎老家的冬天 老家的冬 被父亲 用一捆柴薪 点燃成 一堆乡愁 几位老人的笑声 在火焰上 从冬至 跳跃到立春 ◎樱花开在总溪河 孕育一冬的心事 被三月的风 暴露在 总溪河畔 从万寿桥 到东关大坡 撒落 ...

  • 改厕后干净了,却不敢用了!冬天上冻,夏天费钱,老家一些农户无奈拆掉了

    说起农村改厕,那真是好.俺们村一分钱不花,厕所还给做好顶,装上纱网门.做好了,人家来人拍个照片就行,所有的一切工程不用主家做任何活.听说上面有补贴,反正夏天用着方便. 干净是干净了,但是以后就要多花钱 ...

  • 老家改厕后干净了,夏天用着方便,最怕冬天上冻,不烧开水没法冲

    我外婆家也改了厕所,安了蹲便器和冲水水箱,看着像模像样,挺干净的.用的时候才发现,水冲力太小,冲不掉.并且还是之前的茅坑,茅坑很快就满了,没地方排,你说烦心不烦心. 整个村都改了,反而不会用了,第一是 ...

  • 冬天,在五台老家的古巷中与你踏雪穿行

     今冬,五台山的雪犹如怀抱琵琶的女子,千呼万呼始出来.看见雪花纷飞,我顿时激动得像个孩子,奔进古巷,踏雪穿行,与雪花共舞-- 雪花,翩翩而下,飘落在我的发.我的眉.我的肩,凝眸处,我仿佛看见你正微笑 ...

  • 【三秦文学】依然:【这个冬天,在窑湾老家】(随笔)

    这个冬天,在窑湾老家 文/依然 走出家门,西北风有点急躁,把多天来懒散的头发吹的有点疯狂.无云的蓝天,那一轮艳阳,斜挂在运河边的垂柳梢头.   坐在教堂的秋千上,一个人也荡不高寂寞的心情.平常人来人往 ...

  • 【虞见纪实】李老家的香菜,香在冬天里

    李老家的香菜,香在冬天里 虞小见(学石) 12月24日,尽管是寒冬,但虞城县李老家乡一些村庄,却正热火朝天.袁村寺.李老家.刘庄.崔老家等村,正是香菜收割的季节.数千亩的香菜地里,人头攒动,一群群村民 ...

  • 林尚人║触摸冬天(组诗)

    ◎触摸冬天 冬天不必触摸 只要你走出房门 扑面而来的寒风,如须刀 而痛冷如千针,直刺骨髓 这是肉体之感 而心灵的感觉则不同 有人厌恶冬天 尤其北方,万物萧萧 有人喜欢冬天 希望严冬来修养品性 品味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