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时节雨: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桥盟村集体经济也开始好转起来,决心再另选地址,建一所上档次高质量的教学楼。
原来的第二所学校因距村庄较远且偏僻,学校校舍也比较陈旧老化,校园地面下土壤瘠薄,也不利于植树和绿化,与规划新建起的村庄极不协调。
地址选在了桥盟村南,此时村上谋划了一片土地建设桥盟新村,并修了一条通往村南的宽阔马路,且两边还有非机动车道,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也是十分超前和时尚的,校址就选在新村的南面(当时还没有飞天淀粉和河南新亚,也没有永达路,更没有泰山路)。
学校新建了教学楼,以及教师办公、厨房、厕所、体育场等相应的硬件建设,一应俱全,这在当时全县农村学校来说,也是最高档了。
桥盟乡教办对桥盟村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举动十分支持,在全乡选拔有教育管理经验的校长,增加公办教师数量,再加上这里是全乡离县城最近的地方,村上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还有奖励。因此,桥盟中心小学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众多的教师。由于学校管理规范,教师们爱岗敬业,教学成绩在全乡常常名列前茅。
后来,在学校南侧,先后建起了淀粉厂和新亚服装厂,修建了永达路,后来横贯东西的交通大通道泰山路也通车了,也给学校的校外环境和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影响。
从2012年,在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再次搬迁学校。这次选在了离村更近的村南。
2016年秋,新学校正式启用。占地30亩的校园,建筑面积达到2500平方米,布局合理,环境优雅,配套齐全,除教室和办公区外,还建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和教学实验室等。标准的运动体育场可进行足球、篮球和网球的赛事。
校园绿化面积达到了5500平方米,各种花草树木相互映衬,使得校园生态环境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更为可喜的是,学校成为全县第一所集体供暖的学校,为师生冬季取暖提供了保障。
新学校的交通更为便利,通向学校的两条南北路也被叫成了"立德路"和"崇文路",学校门前的东西大道叫成了"清华大道"。
新学校的建设,新校园的育人环境,需要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学校也赢得了市县教育部门的多项荣誉。
综上所述,桥盟村热心建学校、热情办教育、泽被下一代的举动,是值得赞美的。全村一代代学子,走出小学,进入中学,再到大学,为改变家乡面貌和从事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那份火红的青春和年华。他们中有自主创业,为发展我县畜牧业和食品业作出贡献的大用集团杜氏姐妹,有就职于王健林万达集团北京总部的行政管理者,有就职于河南供电公司专家型的行政领导,有就职于河南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型的副院长,有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外深造海归人才,有国家援外水电工程技术专家……
长江后浪推前浪,家乡正在成长的后辈们,未来的前途无量,家乡人民期待你们,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