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邻国抗议被迫改名的欧洲国家,曾是世界强国,如今地位一落千丈
文/格瓦拉同志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国名的重要性、神圣性不言而喻,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否则不会主动更改国名,至于因邻国不满意而被迫更改国名的现象,更是极为罕见。不过,欧洲某个国家,便因为邻国的抗议而被迫更改国名,着实令世界震惊。这个国家,便是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南部同希腊交界,西部跟阿尔巴尼亚为邻,北部和科索沃毗连,面积约2.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8万,首都为斯科普里。北马其顿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南斯拉夫人的分支-马其顿族占64.18%,阿尔巴尼亚族占25.17%,此外还有少量的土耳其、吉普赛和塞尔维亚族。
北马其顿与希腊马其顿地区形势图
北马其顿在历史上是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而马其顿帝国的主体部分则在今希腊境内,分属中马其顿、西马其顿和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马其顿帝国由希腊人建立,在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时(前336-前323年),曾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但在他暴死后却迅速陷入分裂。从前146年起,希腊各邦国相继被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地区亦是如此。
罗马帝国灭亡后,马其顿地区接受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而从5世纪起,南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定居,由此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希腊人)、北(马其顿人)之分。从公元837年到15世纪初,马其顿成为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竞相争夺的对象,直到整个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马其顿帝国全盛时疆域图
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渐衰落,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开展复国运动,马其顿遂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被巴尔干同盟击败,被迫放弃巴尔干半岛大部分领地,希、保、塞遂瓜分马其顿地区,而塞尔维亚所分得的部分,便是今日北马其顿的领土。
一战结束后(1918年),塞尔维亚联合先前已经独立的黑山,以及先前被奥匈帝国统治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地区,组建起联合王国,并在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到轴心国的瓜分,就塞尔维亚本身来论,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侵吞,科索沃被阿尔巴尼亚兼并,北马其顿被保加利亚吞并,其他地区则被德国占领。
北马其顿庆祝独立日
1945年,铁托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驱逐侵略军,并将原南斯拉夫地区重新整合在一起,组建起包括6个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此时,北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离出来,获得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南联邦存在46年时间,因为各民族内部矛盾甚深,导致南共政权终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17日,北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独立后,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将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同时致力于加入北约,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对于马其顿的入盟意愿,其他欧盟国家纷纷表示支持,唯有邻国希腊表达强烈的反对意见,后者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在于“马其顿”的国名争端。
在希腊人看来,马其顿共和国属于斯拉夫国家,而马其顿帝国则是希腊人的历史遗产和精神家园。更何况,马其顿帝国的主体部分都在希腊境内,而马其顿共和国在历史上不过是马其顿帝国的边缘地区,不足以代表整个马其顿。不仅如此,马其顿共和国曾多次强化亚历山大大帝在本国的地位,声称它才是大帝的合法子孙,更让希腊感到不满。
希腊民众抗议北方邻国不肯改名
正因如此,自从马其顿宣布独立之日起,希、马两国间就“马其顿”国名问题纠葛不断,严重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为了迫使马其顿“更名换姓”,希腊屡屡在后者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声称若马其顿的国名一日不变,它便永不会改变立场。1995年,希腊同意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但仍阻止它加入北约与欧盟。
希腊的强力阻扰,令马其顿迟迟无法加入欧盟和北约,严重影响到它融入西方的进程。2017年,扎埃夫出任马其顿总理后,为了早日扫清入盟障碍,最终决定在国名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2019年1月11日,在扎埃夫的提议下,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将国家名称改为“北马其顿”,14天后,希腊议会批准协议。
北马其顿、希腊总理签署协议
同年2月8日,希腊议会表决批准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议定书。至此,希、马之间关于“马其顿”国名的争端结束,北马其顿入盟的障碍被全部扫清,即将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作为欧洲唯一一个因邻国抗议而改名的国家,北马其顿为了入盟,真可谓付出沉重的尊严代价,跟昔日强大的马其顿帝国相比,地位真可谓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