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宋词赏析:张元斡《兰陵王·卷珠箔》
兰陵王·卷珠箔
张元斡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①。栏杆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②、沉水倦熏③,中酒心情怯杯勺④。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着。障泥油壁催梳掠⑤,曾驰道同载⑥,上林携手⑦,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⑧。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注释】
①乍阁:初停。
②屏山:屏风。
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④中酒:此作因酒而身体不适解,犹病酒。如杜牧《郑瓘协律》诗:“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杯勺:盛酒之器,指代酒。
⑤障泥:马背上挡泥土的布垫,指代马。油壁:油壁车。
⑥驰道:秦朝专供帝千行驶马车的道路,此指御街。
⑦上林:皇家的林苑名。
⑧华表、双鹤:见王安石《千秋岁引》“华表语”注。
【译文】
珠帘高卷,早晨薄薄的阴云带来的一场雨刚刚停止。栏杆外,烟濛濛的杨柳逗弄着晴天,芳草蔓延到石阶上,与红芍药花相互映衬。东风真可恶,它妒忌花儿,将枝头的嫩瓣纷纷吹落。屏风遮掩着,炉内的薰香无力地冒着烟雾。饮酒只能引起不适,我害怕再去碰那盛酒的杯杓。
回想旧日的京师,那时我正年轻,狂放不羁,迷恋着歌舞欢笑的生活。我备好骏马和香车,催促她快快梳妆打扮,曾在御街上与她同坐一辆车,在皇家林苑中跟她手拉着手,元宵放灯夜刚过,早就有了下次的约会。又怎能相信结果会漂泊离散?
孤居寂寞,心里还不忘当年行乐。如今留在衣襟上的脂渍粉香已经淡了,曾弹出美妙乐声的琴弦也已经断了!白璧似的明月照耀着玉树琼枝,春天还像从前一样美好。我惆怅那别后京师的华表上,如何能再飞回双鹤来呢?这相思之情,除非是在醉乡里才能暂时忘却啊!
【赏析】
张元斡的爱国词都激昂悲愤。如说“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邨狐兔?”“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贺新郎》)“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石州慢》)如此等等,颇似歌行,已开辛、陆先导,但未被疆邨先生看中;另一类不涉及时事的抒情之作,“又极妩秀之致”(毛晋《芦川词跋》),如上一首《石州慢》即是。但这首《兰陵王》有些特殊,它足两者的结合。作者在伤春恨别、追忆年轻生活之中,同时写入了故国之思,对沦于敌手的“旧京洛”十分怀念。但全词仍以婉约绮丽面目出现,并没有剑拔弩张的措词。词分三叠,李攀龙云:“上足酒后见春光;中是约后误佳期;下足相思如梦中。”(《草堂诗余隽》)这话说得真不怎么样,把词看成只写恋情,已不免肤浅;归纳三叠大意,也不确切,名家也有乱加评点的。
首叠三层意思:一、朝雨初晴,卷帘一望,烟柳拂栏,芳草侵阶,芍药花开,红绿相映;足说春光正好;二、东风妒花,恶意摧残,吹落嫩萼,是惜好景不长;三、掩屏不看,倦对薰香,欲以酒消愁而又怯杯杓,是说无法排遣愁闷。这好花好景象征着年少时期的欢乐,也是旧京当年的繁华,两者是一致的。
二叠回忆昔时情景。年少之时,沉迷歌笑,裘马轻狂,长与情侣同车携手,日游夜约,乐不知倦。叙事前,先出“旧京洛”三字,使人瞩目,又用“驰道”、“上林”一再提醒,以至举出京师最热闹的“灯夜”,藉此强调对汴京的怀念。末句兜转,由昔而今,“争信”是用反问语气,表示对世事变迁,非始料所及的感喟。“飘泊”二字中包藏着无数流离之苦、家国之恨。
二叠抒恨,是眼前境况。“寂寞,念行乐”五字承前叠意,束住“寻思”事。“甚”非问词,是“正”,亦即“如今”的意思。“粉淡衣襟,音断弦索”,应前“歌笑”“梳掠”;说人面不知何处,音信至今杳然。然后说只有春色还和从前一样。呼应一叠的描写,把首尾联系起来;前面说白昼,这里说夜晚。“琼枝璧月”,形容春景美好,所谓“月照花林皆似霰”也。虽春如昨日,而京洛已非属宋矣。这里用传说中丁令威化鹤典故相当灵活:一足取其歌词中“城郭如故人民非”意;一足说纵“华表”依然,而鹤亦难归,故曰“那回”。“鹤”又成“双”,是藉以暗比自己和情侣再也不可能在京洛作逍遥游了。末句“相思”云云,仍回应前“中酒心情”,说如此“春恨”,又怎能“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