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太不上进了,还是这些家长疯了?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前段时间,小小留学生滞留英国的消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英国疫情状况大家也都知道,情况非常严峻,学校基本都是大面积地关闭,学生们也自然不能留校。
这些在英国的小小留学生有多少呢?有1.5万,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有的甚至是八九岁,他们分别在英国的一千多个中小学里就读。
英国采用“群体免疫”的方式对抗疫情,简而言之,就是让大部分人都感染,从而产生抗体。这让英国的民众人心惶惶,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谁还有闲心去照顾这群中国的孩子呢?
由于学校关闭,孩子不能去学校,只能去寄宿家庭。但有些寄宿家庭是拒绝的,害怕这些孩子把病毒带入自己的家里,致使小小留学生无家可归。
我不反对出国交流学习,出去走走看看打开眼界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始终想不明白,家长做出这样的决断,到底基于怎样的考量?孩子毕竟还太小啊!教育,是不是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实际情况出发?
这么小的孩子,正是成长的关键期,最是需要家长陪伴守护的时候。优秀,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了所谓的优秀,可以置亲情于不顾?有朋友想把孩子送到杭州来读书,我也建议他能自己带就自己带,亲情的滋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低段的孩子。缺爱的孩子,落下的功课,要用一生来偿还!
再说,留学就一定让孩子脱胎换骨,变得更加优秀吗?我看未必!早年公派留学的,确实是各个领域的精英,如今,海龟越来越贬值,含金量明显滑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学习和孩子自身条件密切相关,环境和教育方式只是其中一部分。
留学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其实,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另外的形态出现而已,比如上培训班。
不是说不能报培训班,培训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行有余力去上点培训班没有坏处。但很多家长内心无限焦虑,无视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报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对分数的追求达到了偏执的程度。
家长来咨询,孩子不上培训班怎么办?我总是告诉他,他愿意去就去吧,实在不愿意去也就罢了。否则,败坏了学习的兴致,最终人财两空,实在令人惋惜。
世界这么大,自然不乏优秀的人才。但理性想一想,福布斯只有一个,马云只有一个,状元也没几个,能上985、211、强基计划的,人数也是有限度,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综合作用。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不妨回顾一下,当年自己有多优秀。用爱浇灌,科学施教,至于结果,真的需要多一份淡然。
说实在,现在的孩子不容易,当学习变成生命的全部,负担是重的压力也是大的。总有家长讲,啥也不要你做,就读点书,哪来的压力?没有压力,是你想当然的没有,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没有压力?
不论是把孩子送到国外,还是违背孩子的意愿,从小上很多的培训班,在我看来,本质都是差不多的,眼里只有优秀,而忽视了人的存在。人总是这样,等到后果产生,才去追悔莫及。
为人父母,孩子能优秀自然是幸福的,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讲,我们要接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客观事实。让我们放平心态,与孩子一起快乐与悲伤,见证孩子的成长,享受那份难以言说的幸福过程。
其实,孩子的人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后天努力固然重要,但更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孩子考上北大清华,自然离不开艰苦的努力,更离不开天赋异禀。
我们很多家长,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无视现有的条件,提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孩子而言,是不是有点残忍呢?竞争超越甚嚣尘上,多少人被蒙蔽了双眼。理智一些,平和一些,对谁都好!
作为家长,能够让孩子热爱运动,身心健康,性格开朗,与人为善,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学业上的事,交给老师可也。千万不要生了养了,最终又花巨资把他毁了,得不偿失啊!
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醒:
父母过度关注知识、技能,把其它的情感都割裂了,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这时危险就快发生了。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冷漠、视别人为地狱的人,他的目标仅仅就是超过别人──
留学低龄化的背后,过分追求分数的背后,折射的是教育的焦虑。平和对待洋文凭的镀金效应,理性面对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成为她该有的模样,是家长当下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现场,家庭教育,是孩子终生发展的基础工程。陪伴孩子成长,重视精神喂养,思想道德教育从养成抓起,构筑儿童道德发展的支点,相信,即便孩子当下还欠缺点,未来,定会给你惊喜!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