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第2章第1节中国书画鉴定基础--谢先莹著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封面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封底

《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第二章中国书画鉴定

◎谢先莹著

中国书画作伪,早在“两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举世所重,时人不计贵贱,悬金招买,于是王羲之的伪作应运而生。南朝虞和在其《论书表》中记载,“(作伪者)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这是目前所见最早有关书画作伪的文献记载。由此推知,书画的鉴定活动也应当从此开始。文献中虽无鉴定的相关记述,但虞和对当时造假的描述,让我们能够按迹寻踪,管窥一二。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市场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推动下迅猛发展,许多人看到了艺术品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经济的诱惑让很多人忘记了社会责任、人格、民族忧患意识等,除了盗墓外,最大的祸害可能就是艺术品的空前作假。
中国书画的鉴定,在人文学科领域的确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但这道真实的风景需要拨开层层面纱,才能品读到它的真谛和魅力。这不只是需要专家的力量,更需要的是全人类的智慧、努力和监督。书画的收藏、鉴定、赏析,犹似三棱镜的三个面,各具光辉,但需三位一体,方能折射出虹彩。

范曾《苏子侣鹤图》

第一节中国书画鉴定基础

一、书法鉴定基础

1.要认识到书法是书法家品格的载体、人性的寄托、情感的反映。元代赫经认为,书法是人们“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而见其人”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个品行高尚的书法家,其作品必然是形神俱佳。而一个人品低下、心术不正、行为恶劣的人,即使书法技艺高超,但终为后人所不耻,秦赵高,东汉王莽,宋代蔡京、秦桧,明代严嵩即是这类人物。

2.要认识到书法作品“以神为本”。唐太宗指出,“字以神为精魂,若神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宋代蔡襄亦说,“书学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他把那种没有神的书法根本不当作书法,更不承认写这种字的人为书法家。足见古人书法理论,对书法作品的神,强调到何等重要程度。

3.要认识到书法的形式美。人们形象地用“筋、骨、肉”的关系来作比喻,指出优秀的书法要有筋、有骨、有肉。唐代徐浩主张,“宜先筋骨,筋骨不力,肉何所附?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病且未去,何能有焉”!宋代米芾把这个主张发挥得更具体,他说:“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秀润生,布置稳,不俗。”苏轼更把各书体的成功之作的特点归结为,“真书要飘逸,草书要严重;大字要结密无间,小字要宽绰有余”。

范增《八仙图》

二、绘画鉴定基础

只有具备一定的中国画论知识,才能理解中国画,认识每个时代、每个画家的艺术风格。只有认识各个时代、各个画家的艺术风格,才能进入鉴定中国画这个科学领域。

1.要通晓中国画论。中国画论是鉴定中国画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中国画论中,当推南朝画家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论”,诞生较早,影响深远。“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千百年来,各个时代都有人不断提出反映绘画创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和方法,但多是围绕这六法在研究,只是有所发扬,有所丰富而已。鉴定中国画,也应以六法为标准,去分析认识各个时代各位画家的艺术特点、风格,才能抓住要害,掌握关键。

2.要知道画家观察事物的方法。西方画家习惯于站在某个固定视点上观察和描绘在特定视野之内的事物。而中国画家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观察中边走边看,走走看看,在移动中观察,看到的事物更全面、更深入,与自然的关系更贴近、更亲密,山形步步移动,峰峦步步有意。同时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带有明显的感情因素,“以情观景”,按照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进行精心的选择,寻找那些最能说明自己感情的形象。物象之所在,即画家精神之所在。精神之所在,则力求清楚、明确,突出地予以表现,着重渲染,次要东西则尽量减弱,直至留下大片空白。可见,中国画既强调客观的观察,更强调主观的肯定;既强调对象神态的刻画,更强调作者情感的抒发,作者的感情都融于笔墨点线的交结之中。绘画语言把画家的情意、品格,各个方面的学识修养、精神世界,都融于诗情画意之中。所以,要认识中国画的特点,必须认识画家的思想、学识、经历、修养等,才能准确领会其笔墨意趣,才能言“鉴定”二字。

3.要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中国画在表现物象时,将其在不同的视点上、不同的视域内观察到的事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里。它的空间立场是徘徊移动的,游目周览,扫视物象的各个侧面,这叫动点透视,就是中国画的远近法,与西方的透视学不是一回事。这种远近法,同画家观察方法有关,也同中国画的构图,即经营位置有关。远近法使中国画构图的置阵布势有更大的完整性、叙述性和灵活性,将可有可无的删去,将画家感受最深、最能表达意象的形体作巧妙的安排,克服了绘画艺术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与此同时,注重平面布置,画面景物往往是取近少取远,或取远少取近,或把近处的景物往远处推,或将远处景物往近处拉,从而使画面所取之景物,远近大小不至相差太多。这样的平面布置,近的居下,远的居上,近不挡远,愈远愈高,使中国画在平面布置中取得纵深的空间关系,充分发挥中国画构图上的艺术规律,宾主、呼应、虚实、藏露、繁简、疏密、参差等。

范增《厚德载物》

三、书画鉴定“四要素”

1.不要只听故事。有人让你鉴定他的书画时,不管他说“画从哪儿来,在某某名家家藏中选来,甚至是在某画家身边讨得”等,只要让你鉴定,就必须亲眼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比较,不要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如当代画家宋文治先生,绝对遵守职业道德,有人到家求画,他总是客气的答复:“我所有的画,都是由北京荣宝斋代卖。”宋文治的绘画仿品目前在市场上是越来越多,笔者把这些仿品归类,与他的作品进行同类比较,找到真品与仿品的差异,总结出辨别方法,供参考。《扬子江畔大庆花》、《南京炼油厂》、《山川巨变》等是宋文治先生山水画的一个大类,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画作,基本上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创作的,在市场上仿品众多,大量地冲击着市场,有取其一隅的,有增减山峦或水坝、高压线塔的等,让买家上当。如他的《山川巨变》(115×27.5厘米),是1960年所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用丹青记录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记录着这个伟大的时代,人民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建设美好的幸福生活,建坝筑渠办电站,一派繁忙景象活脱于笔下。有的仿品省掉了江中的大桥,其余的小局部也有减省,层次较为模糊。总之,真伪一对照,仿品就会原形毕露。

峡江图

宋文治(1919-1999)

立轴设色纸本

纵66厘米横43.5厘米

私人藏

款识:轻舟已过万重山,善余同志指教,文治作峡江图于南京

钤印:文治(朱文)宋灏之印(白文)七十年代(朱文)

出版:《论新金陵画派》P94(河北美术出版社)

此图宋文治以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意为背景,险峻的峡谷,急流的江水,几叶小舟顺流而下,把诗人李白历尽艰辛,轻舟进入坦途,重履康庄的快感表现出来。

2.不要只看证书。专家评审、鉴定机构等出具的证书,如某某机构的红头钢印、某某鉴定专家的签名、某某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等,固然能证明作品的真伪,但不能确保无误。原因在于,一是素质问题。少数专家、机构为了钱,什么证书都敢出具。前些年,有一位国家级鉴定专家,自称书画、青铜器、古饰、陶瓷器等样样精通。河南一位刚入行的书画收藏者慕名而来,拿几张画让他鉴定,他每幅收费2000元,只要出钱,钢印、证书全部办妥。二是造假问题。电脑扫描的出现,什么样的证书都能搞定。

3.不要只看照片。不要看到某件作品与知名书画家的合影,就认为这幅书画是真品。电脑合成相片比比皆是。2008年,一位朋友带着一幅画让我鉴定,并一同拿出他和宋文治先生的合影,朋友认为是“真品”。作为好朋友,我仔细地对画作进行鉴别,发现了问题,是仿品。宋文治先生生于江南太仓,对江南的一草一树都谙熟于胸,对美丽的家乡有着浓郁的情感。在描绘江南秀丽的影色时,常采用“桃花源”式的浪漫情调,江南的村庄,远方的白帆,近处的小山冈,漫山遍野桃花树或其他“春花”,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意,给人们以无限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的绘画风格是有山、有水、有花,有村庄、有白帆、有春燕,一派祥和安宁、春意盎然,人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这一江南风格是宋文治对中国画的贡献,只要一看到江南三月春景,就想起了宋文治的“江南春色”,这就是他的绘画语言。如一幅仿品46×68厘米,模仿的是宋文治1983年作的《江南春晓》,大体轮廓的勾勒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细部的处理上存在不少问题,如桃花的用色,花色浓淡的层次。仿者深知宋先生喜用赭石,他也用赭石,可惜用得过重,江南的白墙青瓦就无法表现了。还有,仿品中取水的石阶没有画出立体感,房屋与水的交接处泾渭分明,画得过于生硬,房屋的倒影太重,远山用墨也过重。宋先生处理水与建筑物交接处,是按江南自然状态,水与雾气相连,过渡“缓和”,更接近自然。

4.不要只看是否刊登过。一件书画作品被刊登过,不一定就说明它就是真品、精品。当前有关书画方面的出版物很多,有的未能严格把关,致使劣质、低水平的作品都能出现在书籍或刊物上。

总之,鉴定书画惟有相信自己的眼睛、自身的能力。

绣栊晓镜图

北宋王诜

团扇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横2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详自己是否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此图人物造型似取材于另一幅宋代作品《饮茶图》(作者已不可考)。

四、书画艺术修养

鉴定书画,至少要懂书画,因此必须具有相当的书画理论修养。所说“书画艺术修养”,就是能写会画。宋代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说:“赏鉴家谓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能自画,故所收皆精。”我国已故书画鉴定专家张珩先生在《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中,总结他学习书画鉴定的经验时说:“我幼年学书画鉴定是从看字入手的。为了要有切身体会,学看字又从写字入手。自从对写字的用笔有了门径,感到看字也能比较深入……一个不受个人爱好局限的画家,鉴定绘画时在某些地方要比不会画的人占便宜,就是因为他能掌握作画用笔的缘故。”事实上,历代大鉴定家都是能写善画的书画家,不少人甚至是名垂画史的大书画家,如宋代大鉴定家米芾,书法号称宋代四大家之一,绘画也堪称大家。明代最权威的书画鉴定家项子京,家富收藏,兼能书画,今天在古书画上凡有项子京藏印的,是真迹的可靠性一般是比较有保证的。
近代中国一些书画鉴定名家,都同清末民初古玩行的经营者有些师承或家学关系。北京琉璃厂就产生了一批很有眼力的书画鉴定家。如悦古斋第二代老板韩博文,自幼在店中随父学做古玩生意,潜心练习书画,写一手好字,刻印技艺更绝,也画得一手好画。所以他鉴定书画,尤其是明清书画,眼力极高,功力很深。更为典型的是,古精舍掌柜张治平,在能人荟萃的琉璃厂,是书画鉴定的拔尖人物,当时人称“书画鉴定三杰”之一,写字、绘画均为一代名家,鉴定水平高于一般古玩商人。当代书画家、鉴定家启功先生自幼出入琉璃厂各个画廊,练就了一双好眼力,经他过眼的书画,真伪鉴定非常准确。现代鉴定书画名家无不精书擅画,谢稚柳是杰出书画家,早被列入当代最著名画家之列,其作品在港澳台、东南亚拍卖市场上售价很高。启功、徐邦达都是有名的书画家、鉴藏家,学术专著,均是自题书名,很有神韵。
上面所述,是就一般而言。至于特定情况,也不乏出人意外者。笔者始终有一种观点,即“无师自通”。很多大家并非出自名师,帝王将相不一定如庸俗之辈,贩夫走卒未必不是治世能臣,什么都不可绝对化。这就是书画鉴赏的无穷魅力所在。

编著者简介

二月河(左)与谢先莹(右)

谢先莹,字仲璜,号不敏,又号云宬,男,1965年3月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鉴藏理论家、书画家。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书画鉴藏》、《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中国书画鉴藏必备》、《中国书画鉴藏与市场》、《读懂大师——中国历代书画家的传奇故事》、《书画星河——中国书画点将录》等。
更多著作的系列章节请点击顶部“谢先莹著作集及书画作品集”阅读。

范曾赠书谢先莹并题字“谢先莹方家藏”,点击视频右下角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0)

相关推荐

  • 三位书画家合作一柄成扇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戏曲家.书画家杨维桢(1296-1370)三十六世孙杨元栋生活在清朝末年.伊承祖辈衣钵,擅书画,亦能诗.画专工"元四家"之一王蒙一路,尤善长松巨岭,绝壑鸣 ...

  • 诗书画家胡朝水作品(19):飞龙舞凤、天然真趣(外律诗 十首)

    胡朝水 字若水,别署适庐主人.1973年1月生,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胡朝水重彩山水课题班导师,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 ...

  • 佳士得为您解读中国书画鉴赏入门的五大要点

    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轨迹深受中国传统文学.哲学思想与戏曲的影响,到了近现代和当代则与西方美学思潮以及意识形态产生融合与转变,整个过程可谓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因此,当我们在观赏这些作品时,除了文化与历史内涵 ...

  • 中国书画鉴赏“四意”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及周.殷朝代的甲骨文始,传承发展至今,成为独立世界艺术之林的民族艺术.如何鉴赏这文化瑰宝,历代有无数论说,战国时<韩非子·外储说>就提到:"犬马 ...

  • 书画鉴赏丨中国历代名家梅兰竹菊绘画欣赏(2)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张大千 人物梅花 石涛 <灵台探梅图>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清 王翬 ...

  • 书画鉴赏丨中国历代名家梅兰竹菊绘画欣赏(1)

    齐白石 <梅花双蝶>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元 邹复雷<墨梅图 ...

  • 书画鉴赏丨中国12大国画名家顶尖之作

    中国画艺术千百年来早已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割舍不断,代代传承的中国文化情结.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国粹.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国画大师,也 ...

  • 最全中国茶基础知识,学茶必备建议收藏,一篇文章带你了解茶叶。

    央视的白岩松老师,在一次对话年轻人的节目中提到: "你今天喜欢喝可乐,一点不排除,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的时候,你一定会爱喝茶." 这是一个长者对年轻人讲述的人生感悟. 从可乐到喝茶, ...

  • 收藏的潜力股——著名大风堂传人冯大准书画鉴赏

    冯大准,字海天,1950年生于天津市,津门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画家,鉴藏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父亲当代书法篆刻大家冯星伯熏陶少有所成,参加全国和国外及地方各种美术展,12岁即有作品在报刊发表.曾拜著 ...

  • 中国美院教授——叶尚青书画鉴赏

    [人物介绍] 叶尚青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师事中国画大师潘天寿,为入室弟子,并兼私人秘书,得到亲炙,擅长中国花鸟.人物画,对书法.篆刻.诗词. ...

  • 中国书画拍卖和收藏成为热潮,那么应该如何看画?有无收藏价值?

    如今中国书画拍卖众多,书画收藏也逐渐成为热潮.那么什么是好画?什么样的画才有收藏价值? 首先判断一幅画的好坏要看重"画品"如何.我们常常说"人品",画同样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