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日出》冤魂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冤魂

"冤魂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冤魂"

在电影《云上日出》的片尾字幕中,常德细菌战幸存者向道仁老先生的这句诗,让人记忆格外深刻。曾经在战争的苦难中离世的冤魂们,无缘再见如今的新时代,但每晚皎洁的月亮,却映照过曾经的痛楚,历史更迭中,虽然已经斗转星移、世事巨变,却有着太多让人无法忘却的记忆,锥心刺骨般历历在目。而电影《云上日出》便如这月,照见了过往,也将过往用影像映给当今,映给未来。

这是一部反映在当年侵华日军的细菌战下,一所儿童教养院内的孩子们,在饥荒与病痛中的成长经历的影片,影片改编自夏家骏的自传体作品《在崖缝中生长》。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亲历者,夏家骏先生用斑驳又铭心的回忆,让我们从当年生活的一个侧面,来感受战争之苦与战争之恶,这些无声而悲壮的控诉,即便在和平年代,依然铿锵有力,也定将伴随着影片的公映,再一次面向全世界,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整部《云上日出》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一座废弃的教堂中的教养院里。在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的少年夏家骏,便投奔向了这里,从此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战乱之中的教养院,宛若一座避风港,在胡教官为首的几位创办人的努力下,院里的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他们一起等待着战争的结束,盼望着自由的明天。当然,他们不知道,几位教养院的创办人们,为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已经竭尽全力,时常陷入各种困境。

观影《云上日出》之后,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两部影片,其一是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太阳帝国》,其二是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两部影片都是反战影片,但所选取的角度,却又并非全部在惨烈的战场,而是通过更细微的视角,来投射战争之下,没有任何安全之地的恐慌与无助,无论是身为外国人住在租界,还是被教堂的传教士所保护的女学生,最终都难逃侵略者的魔爪。

在《云上日出》中,"幸运"的是,这批躲在教养院的孩子们,没有与侵略军有正面的接触,他们可以在教堂中修习,可以在教堂外捉鱼,但,他们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躲避细菌战的毒手,那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真切切存在的生死恐惧。片中的少年夏家骏,看着自己的小伙伴们,一个又一个的染病不起,然后没了呼吸,看着去长沙城寻找药品和防疫针的教官,也命丧于鼠疫……细菌吞噬着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同时,对于生者而言,巨大的剥离感和孤独感,也足以用痛苦侵蚀一个人的一生。

《云上日出》是一部细腻而感人,又让世界警醒的反战电影。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看他们嬉戏,看他们玩闹,看他们一日三餐,看他们在小河中放灯许愿……那是看似最无忧无虑的美好的童年。而曾经的一切,越美好,被撕裂的时候越痛楚,强烈的对比,让我们在一部电影之中,分别走过了天堂与地狱,依次遇见了天使和魔鬼。

但,影片又没有深陷于苦痛之中,而是通过少年夏家骏和小伙伴们的顽强,带出了生存的能量,正如影片的片名"云上日出",或许,这世界总有那么些天,甚至那么些年,被乌云笼罩,但,每一个顽强的生命,都能够穿破这乌云,等到这阳光。这种穿破的力量,是正义,是抗争,是坚守,更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活下去"的渴望。这或许也正是影片在反战的主题之下,所要表述的另一重期望:即便我们如今生活于和平年代,仍不要失却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