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间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南京临时政府意义
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组建革命政权成为首要。但由于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客居香港,革命党人一时呈群龙无首状态,只得推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1911年10月11日晚,由革命党人蔡济民等组成的谋略处召开会议,决议宣布中国为“共和的中华民国”,废除清王朝年号,“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从而最早揭出了“中华民国”的旗帜,开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创建。稍后,湖北军政府发出《布告全国电》,明确地呼吁全国18省父老兄弟,“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同时宣布湖北全省各地方一律改为共和政体。
随着各省各地区军政府(有的称都督府)的相继建立,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组建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这一活动是在武昌与上海两地分别进行的。
11月7日,湖北都督黎元洪以“义军四应,大局略定,惟未建设政府,各国不能承认交战团体”为由,向各地军政府发出征求意见电。9日,又署衔通电各省,请派全权委员,赴鄂组织临时政府。
在此前后,上海的原清政府体制内立宪派要人也在频繁活动。还是在10月下旬,林长民即已致函湖北的汤化龙,策划联合反正省份组织统一的联合政府①。1 1月11日,张謇、赵凤昌、伍廷芳、温宗尧、雷奋、杨廷栋等会集“协计临时议会”,以取代谘议局联合会,并于当日由程德全、汤寿潜出面,联电沪督陈其美,援引美国独立战争时召开“十州会议总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之方法。具体措施为:“各省旧时谘议局”和“各省现时都督府”各派代表一人,常住上海,“两省以上代表到会,即行开议”,②。12日,他们即用苏、浙两省代表名义,电请全国各省派代表来沪,会商组织临时政府。为争取主动,张謇还设计了“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方案,暗留下袁世凯执掌新政权的伏笔。由于武昌的电报在不同的地区分别有所延误,各省又多就近遴派本已在沪的名流为代表,至15日,已有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上海等处代表在沪集会,议决会议名称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沪督陈其美等同盟会党人,基于同光复会搞磨擦,与武昌方面争高下的需要,竟也全力支持这个联合会。于是,便形成了武昌和上海两个筹建全国政权的中心。
两个中心,都有各自的打算,并且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前清立宪派、在籍或寄寓的达官显宦及绅耆名流的不同利益。但这一时期,上海方面的意见还是体现了关于仿照美利坚合众国的制度,建立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思想,这在陈其美邀各省来沪的通电中表达得非常清楚:“自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国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乃易于观成。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当为我国他日之模范。美之建国,其初各部颇起争端,外揭合众国之帜,内伏涣散之机,其所以苦战八年,收最后之成功者,赖十三州会议总机关,有统一进行维持秩序之力也。考其第一次、第二次会议均仅以襄助各州会议为宗旨,至第三次会议始能确定国会,长治久安,是亦历史上必经之阶段。吾国上海一埠,为中外耳目所寄,又为交通便利,不受兵祸之地,急宜仿照美国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总机关。”
1 1月17日,上海方面得知武昌也发出了商组临时政府的电报后,当即决定,以各省都督府代表会名义,致电黎元洪和黄兴,要求会议在沪举行。20日又议决:“承认武昌为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军都督执行中央政务。”③这实际仍是执行张謇所设计的“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方案。
武昌方面同意上海方面提出的仿照美国会议的方法,认为这是“一定不易之办法”,但对开会地点表示异议。是时,黎元洪在湖北军政府的地位已经初步稳定,聚集其周围的不仅有一批旧官绅,还有孙武为首的一派革命党人,实力也很可观。所以答复上海方面说:“既以湖北为中央军政府,则代表会亦自应在政府所在地。府、院地隔数千里,办事实多迟滞,非常时期,恐失机宜。”④并派居正、陶凤集等赶赴上海,力争各省代表会在湖北举行。
在此形势下,上海方面感到不宜再坚持原议,同意各省代表均赴湖北,但又议决:“各省代表赴鄂,宜各有一人留沪;赴鄂者议组织临时政府事,留沪者联络声气,以为鄂会后援。”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