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卫兵:怀念陈老师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三十春秋尘与梦,唯留恩师笑谈中。在大宋文豪黄庭坚的故乡,有一位银鬓皓首的老人,带领着一群而立之年的“孩子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师道的丰碑,树立人生的楷模。他就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陈庆雅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坛先辈,一位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说来容易做来难。我们敬爱的陈老师,教导我们如何为师,如何做人,从来没有大声说教,而是以身作则,润物无声。他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感染我们,教育我们。
“雷新民同学是个大烟囱”一次下课抽完烟,就把烟头随手丢在走廊上,刚好被陈老师看见了。尴尬的雷新民同学一时间手足无措。而陈老师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弯腰捡起烟头,掐灭,送到垃圾桶,转身走了。当时,我们几个抽烟的同学也都深感无地自容。我想,他那微微一笑,意在告诉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教育思想!不要太过难为情;他捡起烟头送到垃圾桶,意在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好公民,怎样做一个好老师。
戴致保同学是个大胡子,按照《学生守则》要求,学生是不能留胡子的;陈老师不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训导他,强迫他刮胡子,而是在大扫除的时候,看到老戴干得满头大汗,上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戴辛苦了,歇会吧,看你汗水都顺着胡子流到嘴里啦,是不是味道很好哇?今天我喊你老戴,希望明天能看到一个小戴,那多帅气呀!”我想,老师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教育者应该用怎样的教育手段去教育被教育者;为人师表既要讲究内在的,也要讲究外在的。
虽然,以上讲的是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们却是受益终生。自此以后,这几十年来,我是再也没有留胡子,再也没有随手丢垃圾。我想,这就是陈老师传道的魔力,人格的魅力吧!
敬爱的陈老师传道授业,言传身教的故事比比皆是,笔下难书其万一。两年相处的点点滴滴,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班级卫生区,他是放下锄头拿起扫把;在课间操他是和我们一样,伸臂弯腰和踢腿;在黄庭坚纪念馆,他给我们讲述一个名人传承千古的条件......我想,这也是一个全国优秀教师成功的原因和道理。
想起没有进师范以前,我们也是所谓的老师,许多的迷惑,许多的不解,只有遇到陈老师,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为师之道为人之本。老师用他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说一千,道一万,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爱生如子,对学生无微不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敬爱的陈老师,对我们班五十六个同学的家人家事,了如指掌,知根知底。他把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当作儿女,他把我们每一点心事都看在眼里,他把我们每一点需求都放在心里。他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关怀倍至,事无具细。
还记得那一年中秋节到了,班里的气氛无形中一下子沉闷起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那时的我们,早已不是孩子,能够无牵无挂。虽然身为学生,可早已为人父母,又背井离乡,月圆人未圆。男同学坚强,能把思念藏在心里;女同学感性,忍不住会把思念写在脸上。慈父般的陈老师早已洞察入微。在月圆中天的时候,给每位同学送上一个月饼,一杯修水茶,一番温暖的向候和祝福!一时间,我们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人生能遇如此良师,夫复何求?那一晚,我们载歌载舞,对月吟诗,忘却烦恼,放下思念,只剩下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还记得,朱燕华同学突然病重,深更半夜,老师第一个赶到宿舍,召集我们把她送到人民医院急救。几个小时的手术,老师一直守在手术室外,怎么劝也不肯离开。
还记得,余爱民同学的妻子突然辞世,老师第一时间安排同学,陪他回家料理后事,召集班委成员前往吊唁,组织同学捐款资助。
还记得,冬天大雪,天寒地冻。傅卫兵同学垫的是摇窠絮,盖的是薄棉被,老师及时送来毛毯御寒。
还记得……
一桩桩,一件件,数不胜数。在校期间,我们五十六个同学,谁没有得到老师的照顾;谁又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怀?我想,今生能做陈老师的学生,既是我们师生的缘分,更是我们学生的福分。如果有来生来世下辈子,我们由衷地希望,我们还能再做陈老师的学生。
岁月消磨了我们的青春,却永远也消磨不了我们对敬爱的陈老师深切的思念。光阴荏苒,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们曾经再次相聚。第一次聚会母校,看到老师精神矍铄,身板健朗,讲起话来,声音宏亮,我们由衷地为老师高兴为老师祝福!第二次重聚修水,老师却是拖着病体出席,而他老人家脸上始终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生怕给我们带来压力和不安,那句:“有生之年,还能和大家欢聚一堂,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快乐”,至今犹如还在耳边回荡,谁能想到仅过二十三天,老师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临别握手,竞成永别。笔下写到此刻,怎不催人泪下?我恨老天不公,为何不让这样的好人长命百岁?这样黄鹤杳杳,思念如潮,万语千言,笔下难书。谨以此赞,献祭老师,老师在天堂,当以开怀畅慰。
一片丹心,只为放飞希望而沥血;
一支粉笔,写出天下满桃李。
平凡做人,严于律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京师有名君优秀,修河墨井竖丰碑。
天下教书匠,谁能与君比?
为师者,君捍师道有声威;
为人者,君为楷模千秋记。
青山不会老,人间存浩气!
爱无止境
陈庆雅(国家优秀教师)
陈庆雅老师,祖籍广东省兴宁市,1953年考入九江师范,1955年毕业,首先工作于大桥中小。1963年调到山口中学任教,1980年调至修水师范任教,1999年,在教育战线工作满44年,光荣退休。
在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陈老师坚守“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教书”人生信条,注重身教重于言教,一直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专研每一节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省市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著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他呕心沥血地育人,循循善诱,废寝忘食。他用自己阳光雨露般、公正无私的爱照亮、滋润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1985年12月,陈老师被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86年9月,被九江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1989年9月,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总工会评为“国家优秀教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陈老师用四十多年的春秋巨笔,书写了桃李满天下的辉煌,也为修水教坛留下一座永远的丰碑。
编辑 : 卢常艳
审核:龚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