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少年因太孝顺母亲,竟然被关进大牢,众人却还说他活该
宋代 仁宗 年间,陈州有个叫彭奇的人,他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全靠母亲将他拉扯成人。
彭奇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以乞讨为生。
在彭奇十五岁的时候,母亲得了十分严重的病,可是他没有钱给母亲治病,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一天比一天病重。
这天彭奇上街乞讨,整整一天没要到吃的,彭奇回到家看母亲饿得面黄肌瘦,心中十分自责,难过得哭了起来。
这时彭奇听到邻居家传来了鸡叫声,他心里一动,便想了一个主意。
天黑以后,彭奇等到邻居都睡熟了,便偷偷跑到邻居家里偷了一只老母鸡。
回到家,彭奇便宰杀了这只老母鸡,然后洗剥干净,放进锅里炖了一锅鸡汤。
彭奇十分孝顺,将鸡肉全部给母亲吃了,自己则喝了一碗鸡汤,啃了几块鸡骨头。
母亲问彭奇哪里来的鸡肉,彭奇就说是山上捉的野鸡,母亲才放心吃了。
彭奇本以为这件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料第二天一早,邻居竟然找上门来,还嚷嚷着让彭奇还他们家的鸡。
原来彭奇昨晚杀那只鸡的时候,直接将鸡毛扔进了院子里,邻居发现自己家的鸡少了一只,又看到彭奇家里有鸡毛,便确定了是彭奇偷了自己的鸡。
彭奇自知理亏,无言申辩,便被邻居带去见了官。
县太爷抱着小妾睡得正香,一大早被吵醒,心中十分不爽,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便将彭奇打了二十大板,关进了大牢。
彭奇一听要坐牢,心中直呼:这下完了!
如果他坐了牢,那他的母亲该怎么办呢?
可是没人在乎彭奇心中怎么想,彭奇挨板子的时候,人人都还在外面鼓掌叫好。
彭奇在牢里待了三天,每当狱卒来送牢饭的时候,彭奇看到那些白米饭总是不舍得吃,他每次都将这些米饭装起来,打算从牢里出去以后给母亲吃。
有时候彭奇饿得撑不住了,才会吃两口米饭。
可这天晚上,彭奇所在的大牢里,却出现一队小东西给彭奇要饭吃。
那是一队 蝼蛄 ,其中一个领头的蝼蛄对彭奇说:“你的母亲无人照顾,快撑不住了,我们知道你是个孝子,如果你能给我们一些食物,我们便将你送出去见母亲。”
彭奇心中挂念母亲,便拿出了三分之一的食物给那些蝼蛄。
没想到那些蝼蛄吃完食物以后,竟然转身离开了。这让彭奇有些难过,难道自己被骗了吗?
可是过了一会儿,那些蝼蛄竟然又回来了,他们的身体变得很大,和七八岁的孩子差不多高。
只见那些蝼蛄走到墙边,在墙角挖了一个大洞,于是彭奇便从那个大洞里钻出去,从监狱逃走了。
彭奇出来以后,趁着夜色回了家中。
彭奇的母亲因无人照顾,已经饿得皮包骨头,她看到彭奇的时候,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
彭奇本想用那些米给母亲煮一些 米汤 ,没想到米汤还没有煮好,母亲已经撒手人寰了。
彭奇伤心欲绝,他将母亲安葬了以后,便离开陈州去了杭州。
在路上,彭奇遇到了一个江湖游医,他拜了那游医为师,从此跟着游医学习医术。
后来彭奇成为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他也顺利娶妻生子,只是他再也没有回过陈州。
编者的话:每个人都应该孝顺父母,但是孝顺父母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 不应该走弯路,否则只会害了自己。
声明:本故事为原创民间故事,不可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