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学道需努力,得道任天机

成功不是一件个人能控制的事情,它取决于很多因素,我们无法预测明天,这就是三分天注定。但我们可以决定,花费多少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完成的事,这就是七分靠打拼。

提及爱因斯坦,几乎妇孺皆知。但他的成名,完全是个意外。

爱因斯坦第一次声名大噪是在1919年提出相对论的时候,这次成名仅限于科学圈里面,而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美国民众就更不关心这个德国科学家了。

爱因斯坦真正出名的时间点是在1921年4月13日。这天,他乘着船到访美国。恰巧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知道了此事,随意安排了两名记者去报道爱因斯坦的到访。

记者来到码头接船,令人意外的是,码头上人山人海,有两万人组成欢迎队伍,迎接爱因斯坦的到来。除了有两万粉丝迎接外,美国政府还派了警车来开道,这就更令人意外了。记者没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马上找到机会对他进行面对面采访。

没想到爱因斯坦心性随和,说话非常机智,跟传统的物理学家完全不一样,颠覆了人们对物理学家的刻板印象。他还随身携带了一把小提琴,看起来非常有艺术细胞。看到此时,两名记者完全被爱因斯坦所征服。

他们说爱因斯坦是个艺术家、梦想家,反正绝不仅仅是物理学家。美国媒体的正面报道,让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美国一举成名,随之蔓延至全世界。

后来有一位网络科学家对此提出了疑问。当时的美国并没有人关注爱因斯坦,为何有那么多民众去迎接他的到来呢?经过调查才发现,那些民众不是来迎接爱因斯坦的,两名记者搞错了。他们是来迎接迎接锡安主义运动领袖,哈依姆·魏茨曼的,爱因斯坦只是在车队里有个席位,但是车队不是来接他的,他相当于是魏茨曼的随从。

爱因斯坦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一次偶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是那个守株待兔的宋国人,而是有真正实力的科学家,这件事算得上是偶然中的必然。

科学界有这样一个理论:科学家都是在早年时期做出一生中最大贡献的。今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古迪纳夫教授就曾被他的老师劝诫过:都30多岁的人了 ,还来学什么研究?与他同班的杨振宁已经获得过诺贝尔奖了,他才刚刚开始起步。

不过古迪纳夫并不理会外界的眼光,只埋头做事,今年打败了全世界99.9%的化学家人,成为有史以来年龄最高的(97岁)诺贝尔奖得主。他用事实证明,年龄不是问题。主要的问题在于,年过壮年的你是否还愿意花那么大精力去学习去钻研。只要你愿意,时间长了自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你有想实现的愿望,那就开始吧,抛开年龄,抛开对自己的偏见,努力去做。你不能决定自己的财富,不能决定是否能够功成名就,但是却能决定成为多好的自己。

坚持不懈,就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们应该追求偶然中的必然,无论何时都不懈怠,向阳生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