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的好坏,都藏在吵架里

文/安德鲁·G·马歇尔

二十年前,来到我诊所的夫妻往往抱怨吵得太厉害。那时候,他们说:“我们无法沟通。”

但现在许多伴侣却似乎连适当的争吵也不愿意。不拌嘴、不争吵,也没有痛苦,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真的有可能没有纷争矛盾,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事实上,争吵是健康两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暴露真正的问题,让双方可以将小困扰与严重问题分清楚。

争吵创造大胆说出口的动力,并且营造“必须做些努力”的氛围。虽然有时候争吵会让我们不安,但这种不自在也许是好的。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害怕和相爱的人撕破脸呢?

我们没有正视争吵的第一个理由是,现代趋势要求伴侣除了要当情人之外,也要当对方最好的朋友。朋友之间如果彼此叫嚣,是很不礼貌的;朋友应该互相支持、互相了解,而最重要的是接受我们原本的样子。

“我老公有个很糟糕的习惯,就是喜欢打断别人说话,”32岁的市场调查员凯特说,“他的伴郎甚至在婚礼致辞时拿这个来开玩笑。我已经懒得取笑他了,但是他说,当我嫁给他时就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所以,我现在只好默默忍受。”

有孩子的夫妻对于争吵尤其紧张不安。

“别在孩子面前吵架”是一个时代的流行语,因为他们对于削弱子女自信心或造成其他心理问题方面格外谨慎。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睡觉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别在孩子面前吵架”变成几乎不吵架的借口。

这很可惜,因为当孩子见识到具有建设性的吵架时,可以从中学习到关于坦诚、折中妥协与和解的重要一课。

另一个理由是,有时候夫妻因为太过和善,以至于从不吵架。在许多这样的夫妻关系中,一方或双方曾目睹自己的父母离婚,因而十分清楚争吵的破坏力有多强。

忙碌的工作行程也意味着夫妻相处的时间更少。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说,如果你们俩几乎见不到面,那么你们争吵的机会也很少。

但是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就像工作过度的父母强调“亲子时间”的重要性,夫妻也希望彼此的相处能够完美。

这种期望不仅给夫妻带来压力,想尽办法避开两人共享的闲暇时光,也使夫妻俩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不满。

职场的变动是造成我们更不愿争吵的另一个罪魁祸首。

有些年轻气盛的夫妻,尤其是20多岁的夫妻,因为想要保持完美而承受极大压力。

这些人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就读最好的大学,毕业后得到令人称羡或高薪的工作,正要购买自己的房子。

完美的夫妻关系是另一个努力的目标,可惜的是,争吵不适合放进这幅画面中。

27岁的电视调查员米歇尔说出了许多力求完美的人的心声:“如果让我们的朋友知道克劳德和我之间有问题,我一定会很恼怒。”

米歇尔非常在意成就,并且担心如果她落人之后,她的同事便会得到升迁。她的婚姻变成了竞争的一部分。

遗憾的是,这对夫妻把这个游戏玩得太好了,以至于米歇尔并未察觉任何严重问题,直到她丈夫消失了两个月,并在世界的另一端重新出现。

在上述种种不争吵的理由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恐惧:

“万一争吵后一发不可收拾该怎么办?”

“如果我发泄出来,会不会整个人抓狂?”

“他对我的印象会不会变差?

当然,这些都是很合理的担忧,尤其是对那些很少发泄的人来说或者过去曾经吵过架而留下不好的经验的夫妻。

这些夫妻该如何克服他们的恐惧呢?

二十年来我见证伴侣争吵,我发现其中有两大关键陷阱会将争吵从具有成效与疗效的事情,转变成徒劳无功的事情,即夫妻争吵的两大法则。

了解这两大法则,更有助益建立一个有建设性的争吵环节。

所有吵架的责任

都是半斤八两

每次我和姐姐吵架,试图要我母亲评理的时候,母亲就会说出这句箴言。

从事婚姻咨询二十多年来,除了婚姻暴力、辱骂、成瘾之外,我尚未遇到过有哪对夫妻不该为他们的问题共同承担责任。

我常会听到很具说服力的故事,让我很想相信,我已经找到第一法则的例外了。然而,稍加探究之后,我总是发现,这则故事并非如此黑白分明。

婚姻不幸福,双方都有相等但不同的责任。

遗憾的是,英国文化,尤其是法律,总是执意要区分罪人与无辜者。

当我们告诉朋友“你一定不敢相信他对我说了什么话”,或者“你猜她干了什么好事”,我们会组织故事,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大好人。

我们不会提及自己曾逼近对方的脸,用尽全力吼叫,或者我们常常刻意忘记自己恶意且不体贴的行为举止。

不管是在我们自己脑海里重现争吵,或转述给想听的人听时,我们觉得自己相对正确,而错误都在对方。这个过程也许会让自己较容易和自己相处,却更难和对方共同生活了。

外遇问题又怎么说?外遇也是半斤八两的问题吗?

外遇发生之后,社会确实想要标出欺瞒的“罪人”,以及被欺瞒的“无辜者”。但是在我的经验里,情况往往复杂得多。

蒂娜与同事发生外遇,她先生马丁发现后,她感到非常羞愧。于是他们一起接受婚姻咨询。

“我之所以被诱惑,是因为马丁不肯听我说话,”蒂娜解释,“他一直都好忙,似乎再也不在意我了。当这个男同事向我投来关注时,对我极具诱惑力。我说什么他都感兴趣。”

未出轨前,蒂娜试着和马丁谈,并计划一起参与更多活动,但马丁最重要的合约正等着续约。

马丁被工作绑住,甚至没有注意到蒂娜发生外遇。这让蒂娜倍感难过:“我每次出门都会精心打扮,当然也更频繁出门。我的心情一直都是——前一分钟很兴奋,紧接着又很惊恐自己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马丁仍然没有察觉。”

最后她坦承外遇,并将之结束。

蒂娜的行为是错的,但是马丁的行为也有责任。无辜?罪过?谁能真正归咎于谁?

摒除所有伴侣争端中的“如果”“但是”以及“企图找借口的情况”,就会发现双方的责任大约各占一半。

一旦认识到半斤八两的道理,夫妻在剧烈争吵时,就不容易掉进互相怪罪的陷阱。毕竟,问题是双方共同造成的。

80/20法则

顽固的问题,也就是那些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几乎有80%是跟过去有关,只有20%关乎现在。

童年时期建构的模式,会附带影响成年后的关系,但是我们常常浑然不觉。当基蒂在25岁考取驾照时,无法理解为什么她的伴侣不会开车成了一个大问题。

她说:“这个问题从不曾困扰我。”

然而,当她得知争执可能源于童年时期之后,她开始找出其中的关联:“我大约3岁时,父亲开始失去视力。事实上,我最早的记忆就是他的车子在一场严重意外之后被拖走。从那时候起,都是我母亲开车。有时候她会对自己在宴会中只能喝不含酒精的饮料而感到愤怒。”

对基蒂来说,她的伴侣自动跳进乘客座位,触动了她关于过去的联想。当她了解了自己的感受,并且向伴侣解释了这一切之后,开车这件事就不会再成为引爆点。

布赖恩与安迪是另一个“80/20法则”案例。

两人的品味与设计理念的差异造成了彼此的嫌隙。他们经常因为添置物品而吵架——20%是因为客厅的天然纤维地毯,80%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以及原生家庭对于金钱的态度。

安迪生长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钱一直很充裕,直到父亲开始酗酒,事业失败。从这个经验中,安迪学会在有钱的时候尽情享受。

布赖恩来自工人家庭,有六个兄弟姐妹,虽然他父亲的工作稳定,但是钱总是不够用。

他最深刻的童年记忆之一,就是在沙滩上捡到一张10元钞票;他很开心地把钞票交给母亲,而那个星期,他母亲就用这笔钱加菜。布赖恩从童年经历中学到的是:赚钱很难,应节约用钱。

虽然了解80/20法则无法解决布赖恩与安迪该买哪种地毯的争端,但是确实让情况免于失控,或者掉入无尽的循环中。了解80/20法则可以阻止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避免坠入痛苦的争执。

大部分伴侣都想避免争吵,因为争吵令人不愉快,有时候会让问题更严重。然而,对双方关系来说,争吵太少和太多一样糟糕。

没有什么方法比争吵更能把问题摊开来,比起一方或者双方把意见吞进肚子里,最后却转化成怨念来说,我们更需要争吵,有建设性的吵架。

作者:安德鲁·G·马歇尔,文章摘自《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