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警惕两个误区
【异史氏曰】在《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中看到这段文字:“即便是最努力的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仿写一下:即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地认为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今天写上,明天字就消失了。”同样,期望有一个不费力气就能提升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不过一种梦想而已。如果一位教师不将心思花在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与理解的表达的话,再好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只是策略与方法,策略与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人们对教材与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任何教学策略与方法只有在自己理解基础的实际运用才能产生效益。所谓尊重差异,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场景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因为同样策略与方法对我而言是确乎有效的,但换到你生上可能就是灾难。
“坊间流传的学习方法一般都是错误的。有关如何学习与记忆的实证研究显示,被大众奉为圭臬的学习方法多是无用功。即便对于那些把学习当成工作的人来说,例如大学生和医学生,他们所使用的学习技巧也远称不上是理想的。”姑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武断,至少这段文字提醒教师,在介绍所谓方法与规律的时候,还是要告诉学生,这些“方法”与“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遇到的问题也是“活”的,所谓方法与规律,只有在“活人”手里应对“活”的问题时才能发挥作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