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文学遗产》2021年第2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目  录

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从范畴到命题

——从文艺美学回望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张晶  4

交互中的意义生成

——都城与文学的双向建构及其文学史价值  康震  14

专题研究

张良臣及其“晚唐”律绝  祝尚书  24

家族图谱与家世记忆

——柳宗元自撰家族墓志碑铭文的文化蕴涵  李芳民 34

新《春秋》学与柳宗元古文的论辩艺术  谢琰  46

汉晋四言赋的文体鉴定  林晓光  58

汉魏禅代与魏晋军戎诗风的衰落  王晓萌  70

《法宝联璧序》与南朝文学集团的产生  李猛   81

南北文风交融与北周郊庙燕射歌曲新变  何靖  95

选子入集:论总集采摭子书篇章的方法  伏煦  108

从性情说看明代理学家诗法论的多重向度  刘洋  119

《剪灯余话》之文本形态与明永宣间文学生态  陈才训 132

胡应麟诗学体系建构中的画论元素  魏刚  142

《晋春秋传奇》的版本与作者探考

——兼论周大榜及其剧作的戏曲史意义  左怡兵  154

体用离合之间:清末时期小说类群的建构  徐大 165

“现代性”与“科学帝国主义”初体验

——论近代早期的火轮船诗  潘静如 178

学术信息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  57

“第四次明代文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暨前七子与明代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164

英文目录  192

内容提要

从范畴到命题

——从文艺美学回望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张晶

内容提要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对于文化强国战略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从文艺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提升,可以直接介入到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中。从目前的研究分析,范畴研究已有非常丰富的成果,要将研究向前推进,命题研究应该进入自觉的阶段。命题具有客观性和价值取向性的双重属性,这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有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文艺美学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范畴  命题

交互中的意义生成

——都城与文学的双向建构及其文学史价值

康震

内容提要 古代都城是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统治意志的象征,都城文化是古都传统与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都城文化包括制度思想、空间形态与文化生态三方面内涵。它推动、影响着文学观念、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生成发展,形成都城视域中的文学史;历代文学对于都城空间形象、人文内涵、文化传统的塑造、充实、传承,形成文学视域中的都城史。这对于认识地理形胜与人文养成、空间变迁与思想消长、都城形制与书写语境、都城传统与文本传承、都城形象塑造与文学意象建构等若干重大问题,对于创新文学史观、重构文学发展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 交互  都城  文学  双向建构  文学史价值

张良臣及其“唐”律绝

祝尚书

内容提要 张良臣生于北宋末年,经历过“靖康之难”,南渡后定居明州。在宋代诗歌史上,他也许算不上大家,但他上继晚唐杜牧、李商隐,较大规模地创作清警婉润的“晚唐”律绝,以矫江西诗派及理学诗之弊,成绩卓著,对南宋复兴以“小李杜”为代表的感时伤事的优良诗歌传统起过积极作用,受到当时及后代学界的高度评价。张良臣原有诗集十卷,今仅存小集《雪窗集》(或名《雪窗小稿》),作品数量虽不多,但他在诗歌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应该得到肯定。

关键词  张良臣  张武子  《雪窗集》  晚唐体

家族图谱与家世记忆

——柳宗元自撰家族墓志碑铭文的文化蕴涵

李芳民

内容提要  柳宗元的墓志碑铭文中,为家族亲属所撰者数量甚多,可以说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家族图谱。这些墓志碑铭文,不仅记述了其家族人物的德能行迹,而且还可以从中看出柳氏家族的历史盛衰、家门宗风、仕宦婚姻、子女教育与品德修养等,对于研究中古士族的家族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柳宗元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特点,作为中古士族走向衰落的历史映射,同样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柳宗元  墓志碑铭  望姓士族  家风  情感

新《春秋》学与柳宗元古文的论辩艺术

谢琰

内容提要  经学影响文学,应有“观念影响内容”和“思维影响表达”两条路径,学界通常重视前者,拙文则重视后者。柳宗元积极接受新《春秋》学并应用于古文创作。新《春秋》学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柳文论辩艺术,借由一系列重要概念的运用及相互关系而呈现出来。柳文常以“生人”为论辩立场,以“去名求实”为论辩技巧,皆从新《春秋》学的思维方式转化而来。柳宗元还将新《春秋》学的征圣意识,树立为古文的主要论辩目标,由此表达了对判断力的重视,区别于韩愈对价值观的强调。韩、柳的思想分歧,与两人古文论辩艺术的差异密切相关。廓清新《春秋》学与柳文之间概念相沿、思维相传的轨迹,既是探索经学研究的新可能,更可提供作家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  柳宗元  新《春秋》学  论辩艺术

汉晋四言赋的文体鉴定

林晓光

内容提要  现存汉晋时期的“四言赋”,由于受到存录文献摘抄和骚体“兮”字脱落的二重影响,而存在鱼目混珠现象。为严别真贋,有必要探索关于汉魏六朝文学文体鉴定的标准及方法,诸如文体标志、创作谱系的同构性、相同场合下的趋同现象、时代文学走势等均可成为帮助鉴定的手段。基于作品篇幅增大而降低取样误差,也是筛选“达标文本”的有效途径。从中可以以出土《神乌赋》为“标准件”,鉴别出汉晋四言赋的“真品”谱系,亦即源于俗文学传统的戏拟辩驳赋。这一谱系与汉晋时期社交现场以四言机锋问难的风习为同根所生,与玄学清谈分属于不同的空间,故在魏晋时期尚能各行其是,而在东晋南朝时期则完全被掩盖在贵族文化的阴影中而绝迹了。

关键词 四言赋  文体鉴定  文学谱系  标准件  戏拟辩驳

汉魏禅代与魏晋军戎诗风的衰落

王晓萌

内容提要  赤壁之战后,曹氏家族面临着继续谋求军事统一,还是先行实施汉魏禅代的选择,曹氏立嗣之争正是这种分歧的体现。曹丕篡汉后,曹氏霸府转变为朝廷,战时体制的高度集权性受到了限制,曹氏的对外战争,也由代天子平叛变成了伐国,建安军戎诗逐渐失去了作为战时宣传工具的价值。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时代的主题由乱世中求生存,转向稳定时期如何治理国政。魏晋的世族子弟,吸取汉末党锢之祸的历史教训,由批判战时体制进一步思考如何限制君主集权,并开始自觉地抵制可能引发集权体制的战争。汉末至魏晋,由需要英雄的时代,转变为抵制英雄的时代,这导致了玄言诗的兴盛和军戎诗风的衰落。

关键词  汉魏禅代  英雄  军戎诗风

《法宝联璧序》与南朝文学集团的产生

李猛

内容提要  《法宝联璧序》末所列参撰人员的名字与结衔,仍有可讨论之处,如庾肩吾的职街说明他在萧纲为太子后并未外放,仍被委以重任。序末所列诸人中,庾肩吾等九人为萧纲官佐,徐摛等九人是其前宫佐,庾仲容等四人是其藩邸旧僚,从与萧纲的关系角度可将他们分为四类。此书主要由萧纲各时期的僚佐编成,这种命府佐编撰图籍之举,在南朝宗王之中颇为普遍。究其原因,宗王出镇、开府高选僚佐,府中文士聚集,编撰图籍、诗文唱和等活动才得以开展。而公督府僚佐已成为大部分南朝士族迁转的必经途径,一旦入府,主佐之谊即成。从宗王政治、府主与府佐关系等视角重新审视南朝的“文学”集团,会有一些新发现。

关键词  《法宝联璧序》  庾肩吾  萧纲  宗王政治

南北文风交融与北周郊庙燕射歌曲新变

何靖

内容提要  北周郊庙燕射歌曲的创立,并非继承北魏以来的郊庙燕射歌曲而又加以新变。北魏一朝未有真正意义上的雅乐,西魏至北周的雅乐系统建立在对南朝萧梁政权雅乐的吸收、融汇基础之上,但曲辞、曲调均有极大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南北文风交融对北、周文学的影响,根本原因是北周在政治上极力树立“正统”王朝地位,在礼乐制度方面兼容、鲜卑与汉族传统。而由南朝萧梁入北周的庾信则是带来北周郊庙燕射歌前新变的关键人物。

关键词  郊庙燕射曲  周五声调曲  庾信  乐府

选子入集:论总集采摭子书篇章的方法

伏煦

内容提要 总集采摭子书篇章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文选》“论”体收录贾谊《过秦论》与曹丕《典论·论文》,似与《文选序》确立的不录子书的原则相悖。然而釆摭两汉以降子书篇章的总集在宋代之后并不罕见,《文章正宗》《文选补遗》等总集将以“论”为名的汉魏子书作为选文对象,从子书本身选文的直接方式和从作者正史本传采摭的间接方式并存,其选文亦为诸多明代文章总集所继承。选先秦诸子入集则在“裁篇”与“定体”两方面存在障碍,明清两代的文章总集尝试在选文观念与总集体例两方面,突破《文选》等传统总集所设立的藩篱,同时按照诸子既有的篇章或根据文意进行剪裁,打破子书与文集在著述性质上的界限,真正实现“选子入集”。

关键词  总集  文本形态  编纂方法  裁篇  定体

从性情说看明代理学家诗法论的多重向度

刘洋

内容提要  薛瑄、陈献章、胡居仁、王廷相、焦竑等明代理学家凡言诗法必称性情,其诗法论语境中的性情说主要包括三重向度,对性情的探讨深度也较明代其他文学流派更为突出。具体而言,其诗歌价值以教化功能和“性天之真”的本体论为基础,创作动机强调至诚不伪,于情志风貌则突出平和收敛而又兼具荡逸之气,在其情、自然、风韵、豪健等诠释路径中拓宽了宋元理学诗法论的性情说内涵,并形成在哲思内蕴和情感形态等方面区别于台阁、复古、公安、性灵诸派诗法论的特征。这些主张虽然与他们实际的诗歌创作有所出入,但存在着与艺术素养、情感诉求和人格境界之间的张力,反映了性情说在理学诗歌批评中的诠释空间与局限性,折射出明代理学整体侧重履践的学术性格。

关键词  明代理学  诗法论  性情说

《剪灯余话》之文本形态与明永宣间文学生态

陈才训

内容提要  李昌祺本人及《剪灯余话》“副文本”作者的特殊身份,使《余话》及其“副文本”成为反映明永宣间文学生态的典型标本。这些“副文本”乃江西翰林文人“交会于京师”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台阁文学高度繁荣的重要标志。需要辨明的是,李昌祺虽为台阁作家,但其《余话》并非台阁文学,而这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台阁文人的小说观,并预示了当时小说创作与传播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社会环境,亦表明台阁文人文学观的复杂性。《余话》浓郁的俚俗色彩,则显示了当时雅、俗文学交汇背景下传奇小说不可避免的俗化趋向。永宣诗坛及传奇小说创作领域的宗唐风尚,是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重要表征,这在《余话》及其“副文本”中也得到充分显现。

关键词 《剪灯余话》  文本形态  文学生态

胡应麟诗学体系建构中的画论元素

魏刚

内容提要  胡应麟在诗学批评中曾援引大量画论元素论诗:在境界方面,以“神韵”概念表达出诗歌在文本形态、情感张力、审美意境三个方面所应具有的美学形态;在典范方面,以 “品第”方式推举出时代典范以及诗人或诗歌的个体性典范;在技法方面,不但以绘画技法为作诗之法,且其具体的诗法论述也在思维上与画法论述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胡应麟由此架构出了境界、典范、技法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逻辑体系。然而,由于胡应麟诗学的最终目的是复古,所以并不能彻底改变“七子派”复古诗学所存在的局限和弊端。

关键词  胡应麟  诗学体系  画论元素  三位一体

《晋春秋传奇》的版本与作者探考

——兼论周大榜及其剧作的戏曲史意义

左怡兵

内容提要  新见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清乾隆曲家周大榜的《晋春秋传奇》稿本,与署名蔡廷弼的清嘉庆刊本《晋春秋传奇》系同一剧作。两本对校不仅可以厘清文人传奇稿本与刊本的复杂关系,凸显戏曲文本形态的丰富性,同时也有助于重新评价周大榜及其剧作在清代戏曲史上的地位,而且还可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清代文人曲家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

关键词  周大榜  蔡廷弼  《晋春秋传奇》  花雅之争

体用离合之间:清末时期小说类群的建构

徐大军

内容提要  清末时期的小说类群建构,是“小说”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它包含了社会地位、文学地位、知识系统地位三个层面的内容,经历了成员的剥离——纳新——再剥离三个阶段,其间扭结着社会变革、文学改良、学术体系新构、中西文化交流等不同线脉上的参与力量,由此基于文学立场和时局之“用”规划出一个类群概念,收纳了戏曲剧本这类“曲本小说”,甚至西方话剧在被引介国内之初亦被归属于小说类群,被翻译成小说样式。这个小说类群能够剥离掉“曲本小说”而走向现代意义的小说文体,得力于当时国人对于戏曲社会地位、文学地位的大力宣扬,对于西方小说戏剧的文体区分观念的切实参照,是这两个因素扭结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小说类群  小说文体  曲本小说  小说立部

“现代性”与“科学帝国主义”初体验

——论近代早期的火轮船诗

潘静如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蛮横开启。火轮船由此进入晚清士人的视野。其出现、引进、风行与技术革新影响了咸同光三朝诗歌生产的策略与形态,是近代早期文学史上的典型案例。晚清士人借由古老的东方语言及体式来书写现代器物,展现了旧诗的可能性;灵光一闪的诗性张力充满了“现代性”危机隐喻,在深度上并不逊色于同时代的西方诗人。更重要的是,晚清士人诉诸直觉与经验,借由对火轮船的书写思考了“前圣制作”与西人“制作”的不同。他们由此触及的,除了传统文化之外,还有科技对帝国主义与现代生活的影响。在这些层面,近代早期的火轮船诗歌书写是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意义,并提供了反思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视角。

关键词  现代性  科学帝国主义  近代早期  火轮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