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神话与张口石草原的日晷
羲和浴日(羲和鞭日)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唐 白居易《题旧写真图》诗:“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羲和浴日(鞭日)这几个神话故事,都来源于共同的历法神话故事,具有共同的历法源头。古代农业生产对历法季节的准确度有很高的需求,但是单纯采用阳历或阴历都有不足之处,需要将两种历法合起来构成阴阳合历,即农历。农历要用闰月的方法来补齐阴历少于阳历的天数,这便是补天。补天数讹误为补苍天,演化出女娲补天神话。补天也叫正日,即修正日子,由于同音讹误为“征日”。由于正日又具有 “征伐”、“远征”、“掌握”、“控制”的含义,于是 “正日”又演化衍生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羲和浴日(鞭日)等神话。神话主角“娲” “羿” “夸”“羲和”具有共同的语源,都是从日月拟人化演变出的主管历法的专业氏族。这几则神话都保留有浓厚的历法元素,与补天、正日历法行为相呼应。
二、朱雀石和日晷石的发现
在过去发出的《秦人的西畤就在朱圉山深处》等文章中,我根据莲花石,张口石,龟石,鱼石,朱雀石的位置及其石雕上的图腾断定这里就是秦襄公为庆祝秦人立国成为一方诸侯而设立的祭祀五方上帝的西畤。前四处石雕由大庄农资公司董事长马仁成先生支援车辆并陪同考察,何建明先生做向导,十多次上山,披荆斩棘,风餐露宿,确定了这个石雕群落的秦文化属性和五行排列,认定为五方上帝祭祀场所的结论,但是五方上帝中缺炎帝朱雀。我根据方位推断一定会有朱雀石,但寻找却费尽了周折。在何建明,原建华,原德全,魏小龙等同仁的引导陪伴下,我们在张口石草原的南部寻找过几次,几乎所有山头都看遍了,都没有发现像鸟的石雕,每一次都失望而归。有一天下午,看着太阳快要落山,我们只好再一次无功而返,记得是魏小龙突然指着山沟里隐隐约约的两尊石雕问我“那是不是?”我仔细一看,沟底两尊巨型鸟型石雕并列而立。我喊了一声:“就是它,找到了。”我们急切地穿过密林,跑到跟前,果然是朱雀形状,扬脖望天,雌雄并立。这样五行神兽就全部齐备,这里就是西畤,是祭祀五方上帝而不只是司马迁所记载的祭祀少昊。
青龙、白虎、玄武、麒麟、朱雀五方神兽由五行观念衍生而来,镇守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又分别代表中国人的五个祖先神伏羲、黄帝、炎帝、少昊、颛顼及其属神。朱雀代表炎帝及其属神祝融,又是南方的代表、五行属火,出自廿八星宿中的南方七宿。因它有从火里涅磐重生的特性,又叫火凤凰。
发现了朱雀石,可是对其他石雕居于山头,而朱雀石居于沟底我百思不得其解。所幸原建华先生又发现了山上的日晷石,为莲花石石雕群落增加了新的内涵,也让我理解了朱雀石为何处于山沟而不是处于山头。
三、日晷石与朱雀石的关系
日晷石的发现,结合《道门通教必用集》记载:"南方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尔雅·释地》:“岠 齐州 以南,戴日为 丹穴 。”《隋书·天文志上》:“南戴日下,所谓 丹穴 也”,使我一下子豁然明白,原来朱雀鸟从丹穴化生,而丹穴又“南戴日下”,朱雀石处于谷底的奥秘原来在这里。可见朱雀石,及其山上的日晷石,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昨天我在文章中提出,日晷石是尧派出的和仲设立的送别落日,测定秋分时间的工具,这个结论又在时间上与我前几年得出的秦襄公设立西畤在时间上存在矛盾。我认为日晷是尧时就已经设立的,秦襄公设立西畤建立五方上帝祭祀场所时利用了原来就已经存在的日晷石,赋予其新的意义。就像现在建立某一处公园或者祭祀活动场所的时候,利用了原来流传下来的文物一样的。
明确了神话故事的历法来源和表达的纠正补救历法的深层含义,又明确了朱雀石的含义,日晷石的来源,我们再来看看日晷石与这几个神话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