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杜甫的先祖,比肩诸葛亮成为史上唯一同进文武庙的两大牛人

封狼居胥是武将的最高追求,其实能进武庙,也是武将的终极目标。同理,进文庙也是所有文官心中永恒的理想。那么有没有人能同进文武庙呢?

同进文武庙意味着此人必须是文武全才,还是在文武两方面都有过人的建树。这个要求很难达到,但中华之大,总会有人以过人的天赋完成常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诸葛亮,还有我们本文要说的杜预。

诸葛亮和杜预是几千年历史中唯二的同进文武庙的两个人,其中诸葛亮在唐玄宗时期进武庙,与白起、韩信、孙武等同为武庙十哲之一。明朝永乐年间进文庙,得到了在孔子下方吃冷猪肉的机会,也得到了文武全才的最高级别认可。

杜预进文武庙的时间要比诸葛亮早,唐太宗即位后诏令选取历代先贤22人配享孔子,杜预就是其中之一。唐玄宗时期为古代名将四十六人设庙享奠,“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就在其中。

由此可见从春秋到唐朝,同时进入文武庙的只有杜预一人。整个封建历史第二个同时进入文武庙的诸葛亮,要等到数百年后的明朝才能获此殊荣。从时间顺序上来,杜预比诸葛亮早多了。

诸葛亮我们都了解,正史中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刘备去世后更是蜀汉的实际掌权者兼灵魂人物。野史就更不用说了,在演义小说中这人已经算无遗策到多智近妖的程度。那么杜预有什么本事呢?他为何能同进文武庙,在时间上还在诸葛亮前面?

咱们先来大致说一下杜预的生平。杜预出身不错,他的祖上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汉宣帝刘洵的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绝对是拿得出手的人物。祖父杜畿乃曹魏名臣,担任十六年河东太守,也是一位不容小觑之人。但他与荀彧关系太好,荀彧是一位有能力的汉臣,他可以帮曹操打地盘,却不能容忍曹操盗取大汉的房本,最后死的不清不楚。杜预的祖父与荀彧关系好,自然当不了曹操的心腹,因此杜畿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曹丕称帝后时来运转,得到尚书仆射的官职和亭侯的爵位。

总体来说杜畿混的还算不错,但杜预的父亲杜恕就不行了。他弹劾大将军曹真的弟弟曹璠而被打压,曹璠之侄曹爽执政期间又想置他于死地,当时已经被定了死罪,这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家失势,杜恕这才捡回一条命,几年后就去世了。最这种情况下,杜预虽说是官宦子弟,但童年青年时期,绝对算不上条件优渥。

客观条件不好,但杜预却没有埋怨父亲不会做官,也没有从高处跌落的尴尬。目前处境不妙,那就向竹子一样努力扎根吧。终有一天乌云散去,自己就可以节节攀升。事实也真是如此,司马昭掌权之后杜预得到重用,一身才华终于得到施展。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全才青年杜预的成就。这些傲人的成就,就是他得以同进文武庙的一个个台阶。

第一方面,著书立说。

《晋书》中说杜预经常说王济喜欢马有马癖,和峤喜欢钱有钱癖。晋武帝听说此事后就问杜预“卿有何癖?”

杜预答“臣有《左传》癖”。“左传癖”这一典故由此而生。杜预不仅喜欢读《左传》,还喜欢为《左传》做注解。他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所有注解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即便是如今,这本书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杜预参与了《晋律》的修订,并且完成了《晋律》中所有注解工作。杜预主张明确区分律、令,这是我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把刑法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区分开来。他还说法律是官吏量刑的标准,不是讲道理的书,因此应该精简条目,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来百姓才能明白。在杜预的坚持下,《晋律》获得“实曰轻平,称为简易”的评价。

杜预在天文历算上面也极有天赋,他还能发现当时使用的历法存在误差并写出一本《二元乾度历》。这件事有多厉害呢?它相当于一位学文科或者理科的人有一天翻开一本医学经典著作还一眼就看出一个错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本被世人封为权威的书籍中有错误,他就写了一本医学专业书籍,这本书问世之后还得到当世以及后世的广泛认可。

杜预文采斐然,他曾写《善文》50卷,这是中国较早的一个散文选本。

杜预在经济学方面还颇有研究,他写的《陈农要疏》等多篇文章都被收录到《晋书·食货志》中。

第二方面,他是能臣。

公元271年匈奴人在酋帅刘猛的带领下武装暴动,杜预临危受命担任为度支尚书,掌管政府的经济财政。杜预在度支尚书的位置上坐了七年,提出五十多项军国方面的建议。常平仓的兴建、谷价的调整、盐运的管理、课调的制定和边防的建置等等都在其中。可以说军国大事的方方面面,杜预都看到了不足并想到应对之策。

西晋都城洛阳交通问题极为严峻,如何解决这一情况呢?杜预在这方面力排众议,坚决主持修建富平津大桥。杜预并非只会下达命令的甩手掌柜,这座大桥从设计到施工他都付出极大心血。

公元278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国土大面积受灾。杜预对灾情做过深入调查研究,最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他认为受灾的根本原因是粗放滥垦、火耕水耨和水利设施(陂堨)年久失修。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是坏陂宣泄。这样水退却之后,明年还会是一个丰收年。事实证明,杜预都是对的。

第三方面,杜预会发明创造

杜预有一个绰号叫“杜武库”,这三个字不是说杜预武力值高或者家里有很多兵器,而是他懂得多。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他在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文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但这些远远不是全部。他还会发明创造。

他成功制造出人排新器,提高了农田水利灌溉效率。

他复制出久已失传的欹器。欹器是先秦贵族使用的计时器,在汉代就失传了。生活在魏晋的杜预能把它复制出来,可见此人的头脑。

第四方面,军事才华。

杜预在军事上有极高的天赋,这也是他反差最大的一个方面。《晋书》说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白话文就是不会骑马,射箭技术也很烂。可就是这么一个“身手奇差”之人却是著名将领,还能进武庙吃冷猪肉。最重要的是,别人心服口服。

公元270年鲜卑人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杜预在战场上小试牛刀的时刻到了。当时司马炎派去镇压的将领不是失败就是被杀,杜预到任后提出“五不可,四不须”的作战方针,经过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意见。

杜预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武功是平定东吴,天下终归一统。西晋的灭吴之战杜预并非主帅,但没有他,或许这件壮举还要延后几年。当时司马炎并没有一举灭吴的决心,是杜预三次上书分析利弊,优柔寡断的司马炎这才坚定意志。

灭吴战争正式打响之前,杜预就已经奇袭西陵打败了东吴名将张政,又利用吴主多疑的性格让他临阵换将。如此一来西陵人心浮动,为晋国大举进攻提供有利条件。

灭吴战争正式打响后杜预是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江陵和荆州有多重要,也就能知道这条线有多难打。但杜预并没有多大压力,他知道江陵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不想在这里做无谓牺牲。

他对江陵围而不见,切断江陵与外界联系后派小股部队偷袭江南乐乡并顺利活捉吴军都督孙歆,还沿江夺取江陵以西的城池。江陵彻底成为孤城之后,杜预没费多大周折就拿下江陵占据荆州。接着他挥师东进,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同时他还分兵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地区。

整个灭吴之战杜预战果辉煌,他共斩杀、俘虏孙吴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官吏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类的中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因此东吴把他恨之入骨,听说杜预有大脖子病,他们就在狗脖子上挂个水瓢,还把长包的树上挂上牌子写上“杜预颈”三个字再把树砍掉。这些事情除了能过过嘴瘾又有什么用呢?强者从来不在乎这些。

杜预还有两个出名的后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先祖是他的三子杜耽,杜牧的先祖是他的四子杜尹。杜甫还对这个祖先极其崇拜,他常说的“诗是吾家事”既是夸赞自己的祖父杜审言,也是炫耀先祖杜预。

杜预耽思经籍,在博学多通,经济、政治、军事、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方面均有超高建树。这位跨界中的扛把子同进文武庙,实至名归。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