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monday | 《狗十三》:成长,磨平青春的棱角(内附音频)

第205期

《狗十三》

作者: 林烨  

剧情梗概: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狗十三》的片名就简明的告诉观众这部影片的两个主人公——狗和十三岁的女孩。这部电影融入了编剧大量的亲身经历,通过一个平凡的就像你和我一样的十三岁女孩李玩的视角,将大部分国人年少时成长经历原生态的雕琢出来。

这部电影里没有明确的去刻画谁对谁错、谁善谁恶,但是却又用细节里的镜头隐晦的告诉你在中国式教育中成长背后的孤独与痛

《狗十三》这部电影前半段是关于李玩青春的迷惑,后半段是成长的疼痛和被迫成长的无奈、心酸。李玩是一个出生在单亲家庭中的十三岁女孩,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是一个青春时期的少女,喜欢将筷子挑起煮熟的泡面放在窗外晾一晾再放进嘴里吃;喜欢物理,喜欢读《时间简史》,向往平行的宇宙里那另一个世界……

但在成长的历程中,她也经历了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无奈和被迫长大。她在爱因斯坦丢掉了之后经历了一系列苦苦的挣扎,最终她也戴上了面具,学会了伪装。她开始自然的叫新狗爱因斯坦,配合大人一起来完成了这个谎言;在全家人的瞩目下吃下了狗肉、喝下了最讨厌的牛奶;在终于找到曾经的爱因斯坦的时候她选择了避开;在饭局上,她痛快的喝下了酒。

《狗十三》的海报上有一句话——“每一场成长就是一场凶杀案,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成长大概总是这样,自己的疼痛但是在别人眼里却看不出任何痕迹。疼痛没有让我们学会更大声的喊叫,而是学会了流着泪也要咬牙忍耐,因为在这场凶杀案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涉事者。

这部电影有几个镜头特别隐晦:一是在影片中出现的鸟声和最后影片中出现被抬走的鸟人李玩本以为的鸟叫,最后却发现是疯子学出来的。大概是影片想要隐晦的告诉大家,成长中总是伴随着旧有的信念被推翻,真相却让人觉得很荒谬,就像大人们试图以欺骗的方式通过新的狗想让李玩顺从,但是本质上也是一种荒谬的行为。

二是两个爱因斯坦的设定。第一个爱因斯坦温顺怕孤独,走丢以后却又很快的适应了新主人。而第二个爱因斯坦性格强势倔强,想要反抗全世界,但是却打心底里承认李玩这个主人,到了新的环境也不愿意服从于是活活被饿死。

影片中两个爱因斯坦的设定就像是青春时期和长大成人后的李玩,她在学会“成长”后便越来越像第一个爱因斯坦,开始愿意为了讨好大人而伪装起真正的自己,顺从大人要求的各种要求。就像父亲手臂拿着雕刻刀,塑造着李玩,她被剥落的是天真,而留下的是青春

三是在影片的最后弟弟昭昭被爸妈送去学滑冰,哭喊着叫教练拉他起来,但是教练每次手快碰到他的时候就收回,昭昭就在一次次的哭喊中慢慢站起来。是这样,孩子需要经历跌倒、疼痛,再摔倒、疼痛,直到靠自己的力量起来,成长也是如此,就像李玩也是从一次次挣扎和反抗中尝到了成长的疼痛,到最后变成了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人在夏天,很难记得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记了夏天有多热。”在大人的眼里,她顺利的长大了,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狗所象征的自我丢失后,她放弃了那些徒劳的挣扎。

她,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模样。成长磨平了我们的棱角,但是我们自己可以记住曾经的挣扎。希望在平行的宇宙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