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快速止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是肺脏疾患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都可有咳嗽,故当辨证论治。本篇所讨论的咳嗽主要以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其它咳嗽也可参考用之。
咳嗽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一为外感六淫所引起,其中尤以风寒、风热较多见,故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其机理是肺之外卫功能不强,风邪侵袭肺系,或从口鼻,或从皮毛,致肺气不宣,清肃失常。二是内伤咳嗽,因脏腑功能失调,肺系受病,上逆咳嗽。如脾不健运,痰浊内生;肝不条达,上逆犯肺,肾不纳摄,进而咳喘等。故《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也。'这说明咳嗽可以因各脏游病变所引起,但凡咳嗽皆发于肺。
咳嗽之辨证,首应区别外感与内伤,施治之法须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多为新起,每见肺卫表证,多属邪实。治以祛邪利肺为主。内伤乃宿疾久病,常迁延不愈,多属正虚(亦可有邪实),治当扶正祛邪以止咳。
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咳嗽

多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宜所致。咳嗽声重有力,痰稀薄色白,形寒发热,肢体酸楚,喉痒头痛,鼻塞流涕,脉浮或浮紧。

治则: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方药∶紫 苑10克 桔 梗10克 杏 仁10克 冬 花10克 百 部 10克 橘 皮10克 紫苏叶8克 桂 枝5克 防 风8克 甘 草3克 麻油灯烧枣二枚引(绕至皮焦面黑与药同煎)

加减∶恶寒者加麻黄5克;头痛者加川芎10克;头晕者加薄荷5克。

方药浅解∶本方是笔者治风寒咳嗽的基础方剂,方中紫苑温而不热,化痰不燥,为化痰止咳良药,风寒风热都可用之,现代研究 本品有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效。桔梗苦而不降,辛而不燥,开宣肺气,泻火散寒,对咳嗽痰喘有较好效果,不论肺热肺寒均可使用,素称桔梗为'诸药舟楫',载药上行,善治上焦诸病。杏仁既能发散风寒,又可下气平喘,为治疗风寒咳嗽之常用药,如经适当配伍,亦可治疗肺热咳喘,笔者体会本品对外感、内伤诸种咳嗽均有效,唯用量不宜过大。冬花可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可治风寒束肺引起之咳喘症,也是常用的一种止咳良药。现代研究该药能治哮喘,兴奋呼吸中枢。临床观察治疗肺心病引起之肺脑综合症,与其它有关药配用,见效甚著。百部无偏寒偏热之性,是治疗肺痨咳嗽之要药,其实对寒热虚实,远年近日等咳嗽症∶均有效。《本草正义》称百部'凡咳无不宜之'。橘皮归肺经,行气化痰,宽胸健胃,对气逆咳嗽,痰多稀薄者甚效。苏叶解表散寒。桂枝解肌和营。防风祛风解表消除风寒。麻油灯烧枣,既可和胃调中,又可祛痰止咳,无论虚实寒热引起之咳嗽均可应用。配止咳药合力奏效,病可指日而愈。

(二)风热咳嗽

风热之邪犯肺,致其宣肃失权。咳嗽频而剧,咳痰不爽,痰呈黄色粘稠,口干咽痛,气粗声嘶,身热头痛,鼻流黄涕,肢楚恶风,舌苔薄而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 肃肺止咳

方药∶葛 根10克 黄 芩10克 牛蒡子8克 枇杷叶10克 桑 皮10克 百 部10克 前 胡10克 蝉 蜕10克 杏 仁10克 桔 梗10克 麻油灯烧枣二枚引

方药浅解∶ 本方是一个外解风热之邪,内治肺热咳嗽的方剂。方中葛根辛凉,发表解肌,为治疗阳明温热之邪的要药,我用来治疗一切外感热症见效甚好。黄芩清上焦热,泻肺火,止咳嗽,配葛根以增强疗效。黄芩是一味清热佳品,如能适当配伍可清肺、心、肝、胆、大小肠等多经之热。近代研究该药有抗多种细菌的作用。牛蒡子既治风热外感,又治肺热咳嗽,能外解风热,内解热毒,是清热解毒,散风透疹之常药。前胡微寒,下气宣散,是治风热咳嗽之主药,对有咳喘痰粘黄者,尤为适宜,配杏仁更效。桑皮能清肺热,化痰止咳。蝉蜕甘寒,清风肃热,解痉止咳,笔者体会,无论何种咳嗽,用蝉蜕均效。杏仁、桔梗、百部,麻油灯烧枣等,均见前文。

针灸方:外感咳嗽之取穴应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主,适当配合其它有效穴位。

基本穴位∶合谷 太渊 鱼际 外关 大椎 少商 中商(拇指甲根部正中靠近甲床一分许)。

风热咳嗽∶少商、中商疾刺出血不留针。大椎穴刺破放血,然后拔罐十分钟,不仅有清热之效,并有显著的止咳作用。

风寒咳嗽∶先在商阳穴点刺放血,再针合谷 外关 鱼际 太渊 大椎 留针十分钟。出针时应摇大针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起祛邪外出之效。

加减∶有喘加天突,拔罐或针刺,也可在肺俞穴拔罐十分钟,鼻塞加上星、沿皮向上刺;喉痛加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头痛加太阳、深刺一寸;胸闷喉痒,在华盖穴拔火罐十分钟。

方解:大椎穴是诸阳之会,能治发热恶寒,咳嗽气喘等外感诸证。无论风寒,风热都应取本穴治疗。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主一身之表,可治一切外感病,故有'一切外症开外关'之说。肺主更气,司一身之表,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取肺经之太渊,鱼际以止咳。大肠经的合穴谷能泄阳邪而解表止咳,表里同治,使邪无所依,正气康复,肺卫气和,咳嗽资愈。天突平喘止咳,有较好效果,上星系督脉经穴,对外感鼻塞效果较好,少商、中商放血可治外感发热。少商、商阳放血为治咽喉肿痛,一切外感之效穴。太阳穴治外感头痛为人所常用。华盖穴为治肺经一切疾患之总穴,肺为五脏之华盖,故名。此穴拔火罐对呼吸系疾病确有较好效果。

二、内伤咳嗽

(一)肺肾气虚∶

久咳不止,喘促较甚,咳声低而无力,痰清稀色自,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病多久延不愈,懒言神疲,面色晃白,易感冒而使病情再发加重,舌苔淡白,脉细弱。

治则:补肾益肺 止咳祛痰

方药∶生 芪20克 山 药20克 五味子10克 党 参10克 枇杷叶10克 云 苓10克 百 部10克 杏 仁10克 冬 花10克 紫 苑10克 甘 草3克 麻油灯烧枣二个为引。

服药后揉按天突穴十分钟。

方药浅解:本方是一个治咳嗽,补肺肾之剂,方中黄芪、山药是 补脾、肺、肾三脏之气的良药,补脾可培土生金,补肺可增强治节,补肾可益肾纳气,对肺肾不足引起的咳喘证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淫羊藿入肾经,性温补肾,有较好的止咳祛痰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甚好。五味子温而性润,上入肺,下入肾,可起标本兼治之效。云苓健脾除湿,甘草调中和胃,其余诸药均为止咳祛痰之要品(前已述及,此处从略)天突穴揉按可平喘止咳,合而用之奏效。

针灸方∶太渊 太溪 鱼际 灵墟 肾俞。灵墟穴在第三肋间隙,当胸骨中线与乳中线之间沿皮斜刺三至五分深,不可直刺太深,否则易伤肺脏。此穴止咳作用较好。

方解∶本方是一个补肾益肺的处方,方中太渊、太溪为肺肾二经之原穴,有补肺肾二脏真元之气的作用,可使肺肾元气增强。鱼际、灵墟为肺肾二经止咳之要穴,加温灸肾俞效果更好。

药物注射∶当归注射液0,5毫升,由第七颈椎开始至第五胸椎的两侧华佗夹脊穴,每日一次,每次每侧各一穴,共十天,止咳效果较好。

(二)脾肾阳虚∶

咳嗽缠绵不断,亦可发生喘促气短,咯吐大量清稀被液,肢冷畏寒,纳呆便溏,体倦食少,胸闷脘痞,遇冷加重,入冬复发,入夏减轻,年复一年,病情逐渐增重,甚者针药无效。舌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无力 。

治则∶健脾温肾 补肺止咳

方药∶补骨脂15克 仙灵脾10克 桂 枝7克 白 术10克 云 苓10克 百 部10克 冬 花10克 杏 仁10克 蝉 蜕10克 橘 皮10克 甘 草3克

麻油灯烧枣二个为引,服药后揉按天突、膻中穴各十分钟。

方药浅解∶本方是脾肾双补,止咳平喘之剂。方中补骨脂补脾肾阳虚,益肾纳气,止咳平喘。仙灵脾性温补肾,强筋健骨,为肾阳不足之常用药,而且止咳平喘之效亦很明显,对肾虚咳喘病人尤效。桂枝辛温,通一身之阳气,调和营卫,消除痰饮水湿。白术、云苓乃补脾胃之要药,健脾可化痰饮水湿。橘皮为理气健脾佳品,治痰涎涌滞,平咳喘气逆,笔者体会,止咳祛痰以化橘红最好,《中药大辞典》称化橘红'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炙草温中健牌,调和诸药,且对虚症咳喘有效。蝉蜕(略),百部、冬花、杏仁等为专治咳喘药。据研究有止咳祛痰,消炎平喘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显效。膻中穴安心宫,止咳喘,与天突穴合用可增强疗效。

针灸方∶太渊 鱼际 足三里 三阴交 命门先温灸命门十分钟,然后再针其它穴位。

方解:本证型乃因脾阳不振,运化失能,痰浊内生。肾阳虚弱,不能温养脏腑,蒸化痰液。命门为补肾、壮阳,固精之要穴,可温养脏腑,蒸化痰液。三阴交系足三阴肝、脾、肾之会穴,有补脾肾,助消化,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并可直接止咳,对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此穴甚好。足三里健脾祛痰,和胃、保健,且能调和气血,如能多灸,效果更好(可天天温灸),对咳嗽多痰 有效。

(三)木火刑金

常为肝郁化火,上逆犯肺所引起。症有胸胁胀闷,咳逆阵作,咳时胁肋引痛,痰粘不易咳出,咽干口苦面赤,烦躁易怒,舌两旁有条状黄苔,舌干少津,边尖发红,脉弦数。

治则∶平肝胆郁火 清肺止咳

方药∶柴 胡10克 白 芍10克 枳 壳10克 地骨皮 10克,前 胡10克 杏 仁10克 桑 皮10克 桔 梗10克 百 部10克 橘 皮10克 蝉 蜕10克 甘 草3克

方药浅解:此方乃疏肝气,解郁热,兼以止咳祛痰之剂。方中柴胡解肝郁,清肝火。白芍养肝柔肝,清泄木郁之火。枳壳宽胸腹之气滞,行痰消痞。前胡功长下气降火,止咳祛痰,配柴胡善治肝火上逆之咳嗽。地骨皮清肌肤之热,且能治肺经郁火引起的咳嗽。知母清热降火,治肺经热咳,配其它止咳药(从略)合而效著。

针灸方∶行间 阳陵泉 列缺 孔最

行间针感应放散在足背部。阳陵泉穴针感应向下放散,出针时摇大针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起到泻火清肺作用。孔最穴深 刺1.5寸,使针感向前臂下行,出针方法与阳陵泉同,使之达到清肺热,止咳嗽的效果。列缺针尖向上,使针感到达肘部,效果才好。

方解:本方可疏肝解郁,清火止咳。方中行间为肝经荥穴,可舒肝解郁,清热泻火,理气降逆,通经活络。阳陵泉系腿经穴位,也是常用穴之一,能舒肝利胆,清泻郁热,二穴合用可清泻肝胆郁火,解除烁肺之忧。孔最肃肺热止咳嗽而理气降逆,配列缺能增强止咳效果,若加服平肝清肺的中药效果更著。

(四)肺阴不足

肺失润降,金蝶则鸣。其临床表现有咳声短促,午后增剧,梦少口干,或痰中带血,咳声嘶哑,手足心热,神疲盗汗,形体瘦弱,舌红少津,或有裂纹,多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 润肺止咳

方药:百 合10克 干地黄10克 川贝母10克 麦 冬10克 天 冬10克 知 母8克 桑 皮10克 地骨皮10克 甘 草3克 百 部10克 桔 梗10克 蝉 蜕10克

方药浅解:百合是敛阴润肺佳品,治肺燥干咳,痨嗽吐血。干地黄养阴润燥,凉血清热,滋润养血之功能最佳。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清热,较其它贝母为佳。麦冬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且能生津润燥,对阴虚肺燥,干咳少痰者较好。天冬清肺泻火,润肺止咳,滋肾阴,退虚热,常用来治疗肺热伤阴之燥咳,对潮热盗汗,阴虚肺痨咳嗽与麦冬相配,其功益彰。知母、桑皮、甘草、地骨皮清降肺火,除烦止咳,善治阴虚发热。百部、桔梗、蝉蜕均略。总之,本方是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清虚热,润肺燥之剂。

针灸方∶三阴交 太溪 列缺

三阴交直刺透悬钟,针感应向足下部放散,出现酸麻感。

方解∶三阴交可滋水涵木,滋阴润肺,亦可养阴益气,是补阴之要穴。悬钟为足少阳胆经穴,难经有 '髓会绝骨(悬钟)'之说,精髓为真阴有形之物,故透针悬钟既养阴,又可清热止咳,对肺结核的虚热咳逆有一定效果。列缺除止咳外尚能清手足心之发热,对清虚热有一定效果。

加减:盗汗加阴郄、后溪;潮热加间使、大椎;咯血加鱼际、然谷。

【病案举例】

【例一】∶患者杨××,男40岁,农民。感冒一周,近日继发咳嗽,伴有胸闷胀痛,痰粘稠色黄,不易咳出,咽部疼痛,身热肢楚,鼻流黄涕,声音微带嘶哑,脉浮收有力,舌尖红,苔黄,体温38.5°C。白细胞计数12000/立方毫米,中性白细胞83%,淋巴细胞16%,嗜酸性白细胞1%。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胸透肺纹理增重。曾按感冒治疗,服中药及甘草片未效就诊。证属风热咳嗽范畴(急性气管炎),因风热之邪侵犯肺卫,致清肃失权而咳嗽频发。治当疏风清热,肃肺止咳,方药∶

葛 根10克 黄 芩10克 桔 梗10克 牛蒡子8克 枇杷叶10克 前 胡10克 桑 皮10克 百 部10克 蝉 蜕10克 杏 仁10克 甘 草3克 麻油灯烧枣二枚,并结合针刺治疗。

先在少商、商阳、中商放血,然后大椎穴刺破放血,拔继十分钟,留针太渊、鱼际、合谷 十分钟,以清 肺,止咳,泄热。第二天,自觉身热已去,咽痛、口干、咳嗽均有减轻。再针太渊、鱼际、合谷三日,诸证俱息。

【例二】张×,女,54岁,农妇。患慢性支气管炎十八年,因感风寒,致咳嗽再发,气急作喘,不能平卧,痰多,质稀,色白,有泡沫,咳嗽阵作,周身有寒感。舌淡胖,苔白,脉紧,平日呼多吸少,气喘频作,动则加重,体倦无力,食少脱闷,夏轻冬重。体温正常,肋间隙增宽,胸廓呈桶状,呼吸音减弱,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此证本为脾肾阳虚。脾虚酿湿生痰,肾虚脏腑失养,加之老年阳气日衰,御寒无力,外邪袭于卫表致肺之宣发失权而咳嗽增剧。此属本虚标实,内伤外感之症。当先温肺化痰,祛邪止咳,再培补脾肾,温养脏腑,正气康复,咳嗽自愈。

先针太渊、鱼际、合谷、留针十五分钟,内服中药∶

麻 黄3克 桂 枝5克 白 芍8克 半 夏8克 蝉 蜕10克 紫 苑10克杏 仁10克 紫 苏8克 橘 皮10克

病人于第三日就诊时自觉形寒肢楚大减,咳嗽明显好转,但仍痰多喘促,此乃表邪已去,正虚尚存。再拟培补脾肾之法,针药并进。先温灸足三里十分钟,再针三阴交、太渊、鱼际,各 留 针十五分钟,隔日一次,三次后痰量减少,咳喘转轻。

后让病人自己每日温灸足三里一次,并服中药:

补骨脂10克 仙灵脾10克  桂 枝5克 苏 木5克 白 术10克 百 部10克 冬 花10克 云 苓10克 杏 仁10克 蝉 蜕12克 橘 皮10克 炙 草3克

麻油灯烧枣4个引,连服五剂,半月后精神转佳,食欲增进,咳嗽基本消失。

【例三】张某,女,32岁,印刷工人。平素性急易怒,月经不调,痛经较重,咽部常有梗塞感,头晕目眩,胸胁不适,久治效微。就诊前因生气而上述诸证供作,且咳嗽频发,自感痰液滞于喉中难出,咳引胁痛,口干苦,舌苔黄,脉弦。患者素有肝气郁结,此次发病乃因暴怒伤肝,郁而化火,上逆犯肺。治宜平肝火,降痰浊,清肺止咳,可针药并用。

先针行间、阳陵泉,使针感向下放散,摇大针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后在列缺穴向上斜刺,留针十五分钟,孔最穴深刺,留针十分钟。并服中药二剂∶

丹 参20克 白 芍10克 柴 胡5克 胆 草10克 枳 壳10克 丹 皮8克 知 母8克 浙贝母10克 枇杷叶10克 甘 草3克 桑 皮10克

病人第二次就诊时,诸症大减,咳痰清利,原法再治疗两日,心情舒畅,咳嗽痊愈。

文章节选自《三十种病治验录》(王智贤)。

(0)

相关推荐

  • 何复东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何复东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分析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均可出现咳嗽症状.而在治疗方面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 ...

  • 【针方】针药并用,快速止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是肺脏疾患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都可有咳嗽,故当辨证论治.本篇所讨论的咳嗽主要以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其它咳嗽也可参 ...

  • 经典医案 |曾祥珲医生:针药并用,中医止晕有优势

    医案分析 关某,女,85岁,因"头晕伴呕吐1天"入院. 患者前一天开始眩晕不止,天旋地转感,卧床不起,胸脘痞闷不舒,恶心呕吐,一日未进食,进食则呕吐,有口干口苦. 入院后患者仍反复 ...

  • 针药并用治面神经麻痹

    时间:2021-01-1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展文国 谢某,男性,64岁.突发左侧面神经麻痹2天伴有头痛便秘口苦.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有半指缝间隙,流眼泪,左侧口角漏涎,舌 ...

  • 摸一摸脖子,就能知道颈椎好不好!这些因素太伤骨,专家针药并用,轻松对付难缠骨病

    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10%~15%的成年人患有颈椎疾病,10%以上的成年人患有脊柱.腰颈椎疾病.以往这些骨病都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随着"低头族"."久坐族&quo ...

  • 中医皮科病例讨论:针药并用治疗20余年泛发湿疹、痒疹案

    中医皮科病例讨论会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四 12:00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陈纯涛:针药并用治疗20余年泛发湿疹.痒疹案 陈纯涛 医学硕士,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 ...

  • 荨麻疹 通络法指导“针药并用”治之

    通络法在慢性荨麻疹诊治中的运用研究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 不仅包 含了络脉生理病理及其病证, 而且创造了调络治病的特 殊方法, 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而通络法则是在络 脉理论的指导 ...

  • 针药并用治“腰痛”,效果才好!

    医道流芳 中医传承,医道流芳. 关注 針推承傳 针灸.艾灸.推拿正骨等. 关注 針推頻道 中医针灸.推拿 关注 医道讲坛 名师名医讲解,中医学习提升的小天地. 关注 艾灸999 "药之不及, ...

  • 【针方】针药并用治“腰痛”,效果才好!

    导读:今天学习黄宗勖先生针药并用治疗腰痛的经验. 跟师临证中,腰痛病人最为多见,然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兹将常见几种腰痛治疗的经验整理如下. 01 腰脊疼痛,五穴立本 经云:腰为肾之 ...

  • 针药并用治腰痛

    导读:今天学习黄宗勖先生针药并用治疗腰痛的经验. 跟师临证中,腰痛病人最为多见,然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兹将常见几种腰痛治疗的经验整理如下. 1 腰脊疼痛,五穴立本 经云:腰为肾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