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感冒
(一) 对号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汤
前额头痛,后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不舒服-----葛根汤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鸡蛋清-----小青龙汤
鼻涕或痰黄黏稠-------麻杏甘石汤
咳嗽痰稀白-------小青龙汤
咳嗽干咳、黄黏稠-----麦门冬汤
喉咙不舒服吃冰或吹风就不舒服------小青龙汤
喉咙不舒服,咽喉痛、发炎-------------麦门冬汤
晕-------苓桂术甘汤
痛------芍药甘草汤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泻------胃苓汤
拉肚子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见药方解说-----小柴胡汤
(二) 药方解说
葛根汤:
1.感冒初起
2.头痛、发烧、恶寒、脖子、肩膀、骨节疼痛,而无汗。
一般头痛、脖子、肩膀、背部酸痛都可以用。
*注意事项:一直在流汗的时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会发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时,则会发汗。
小青龙汤:
1. 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状,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发烧恶寒,通通可以痊愈。
2.平常任何时候,只要见到流清涕就可以用。
3.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动不动就打喷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状似鸡蛋清)。
4.寒性的气喘—气喘而有恶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5.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风就咳(或不舒服)。
*注意事项: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
麻杏甘石汤:
1.流黄稠的鼻涕或痰。
2.热性的气喘、急性肺炎、热郁肺叶(胸闷、呼吸急促,唇红似擦胭脂,量体温却不一定发高烧) 。
麦门冬汤:
1.热咳,干咳—咳嗽无痰,喉咙会痛、沙哑,或咳嗽痰黄稠。扁桃腺发炎。
2.常说话者,最佳保养药方。
苓桂术甘汤:
1.几乎所有的晕都有效,包括内耳、前庭神经不平衡、低血压…等。
2.晕车(上车前就吃或用浓缩药粉填在肚脐,再上贴透气胶布亦可;吃了不但不伤胃,反而胃口大开又健胃)。
3.眼压过高(平常眼睛、眼眶会胀胀的)。
4.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药甘草汤:
1.中药的止痛药,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简单安全有效。
2.全身一切挛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经、小朋友半夜哭闹、治腹痛如神(日本汉医博士极力 称赞)、爬山回来小腿肚痛。
3.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脚痛、结石痛、脚无力…等,皆可缓解。
4.巴金森氏症、小儿脑性麻痹,皆可长期服用而缓解。
平胃散:
肚子不舒服、胀气、消化不良、吃坏东西(肚子痛、拉肚子)。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跟孕妇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样,不要想得太可怕)。
注: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
胃苓汤:
拉肚子、水泻、上吐下泻(包含某些霍乱)、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几乎都是水。
注意事项:孕妇不要吃。
葛根芩连汤:
急性肠炎、一切细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饭)。
拉肚子来势汹汹、肚子会绞痛、大便黏稠、肛门重重的,一直想拉却老是觉得拉不干净,口会渴,嘴巴也会干。
注:到落后地区旅游一定要带。
小柴胡汤:
1. 感冒的中间期(已经不再发烧、恶寒,或有轻微的发烧,而不恶寒)
2.口苦、咽干、目眩、心烦、胸胁闷痛、食欲不振、有想吐的感觉。
3.眼睛、耳朵、咽喉不 太舒服、耳鸣、淋巴结疖。
4.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状时,亦可服用。
5.往来寒热(发烧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烧,但两者明显交替发作) 莫名其妙的发烧。
6.头痛(痛在太阳穴附近)。
(三)进阶应用---举例:
1.口苦、眼睛不舒服、发烧、喉痛---小柴胡汤(3克)┼麦门冬汤(3克)。
2.内耳不平衡、晕眩、眼压过高---小柴胡汤(3克)┼苓桂术甘汤(3克)。
3.发烧、鼻涕黄稠、咳嗽、喉咙痛---麻杏甘石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4.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发烧、头痛、淋巴有节疖,肚子痛-小柴胡汤(3克)┼芍药甘草汤(3克)。
5.喉咙不舒服、紧张就咳---麦门冬汤(3克) ┼芍药甘草汤(3克)。
6.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汤(3克)┼平胃散(3克)。
7.感冒发烧,并发急性肺炎、喘、高烧不退---麻杏甘石汤(3克)┼鱼腥草(1~2克),一吃马上改善。
8.初起感冒,就鼻腔热热的,连自己呼吸都感觉到干干热热的,甚至会痛---葛根汤(2克)┼黄芩、桑叶、菊花(各0.5克)。(注:此时葛根汤用量比平时少一点。)
9.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汤(3克)┼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
(注:麦门冬汤会影响葛根汤发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发烧恶寒,欲汗不得汗时不用。)
10.喉咙会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麦门冬汤(3克) ┼苓桂术甘汤(3克)。
11.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龙汤(3克)┼黄芩、桔梗、百部、元参(各0.5克);或苓桂术甘汤(3克) ┼麦门冬汤(3克)。
注:小青龙汤原则上不与麦门冬汤或麻杏甘石汤一起使用。
注:本内容之单味药原则上仅供进阶者参考以加强疗效,不用准备;若要应用则视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剂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汤:
葛根(4钱)、麻黄(2~3钱)、桂枝(2钱)、芍药(2钱)、甘草(2钱)、生姜(3钱)、大枣(4枚)。(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令汗微出)。(注: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黄,或用桂枝汤。)
2. 小青龙汤:
麻黄(2.5钱)、桂枝(2.5钱)、半夏(3钱)、细辛(8分)、生姜(2.5钱)、五味子(1钱)、芍药(2.5钱)、甘草(2.5钱)。(水三碗半,先煮麻黄至二碗半,去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
3. 麦门冬汤:
麦门冬(5钱)、半夏(1.5钱)、甘草(1钱)、大枣(4枚)、粳米(5钱)、党参(3钱)。(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汤:
麻黄(1.5~2钱)、杏仁(3钱)、石膏(6钱~1两)(碎,绵裹)、甘草(1.5钱)。(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黄至两碗半,去上沫,再纳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温服)。
5. 苓桂术甘汤:
茯苓(5钱)、桂枝(3钱)、白朮(4钱)、甘草(2钱)。(水煎服)
6. 芍药甘草汤:
芍药(4钱)、甘草(4钱)。(水煎服)
7. 平胃散:
苍朮(3钱)、厚朴(2钱)、陈皮(2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8. 胃苓汤:
苍朮(2钱)、厚朴(1.5钱)、陈皮(1.5钱)、甘草(1钱)、生姜(2片)、大枣(2枚)、桂枝(1.5钱)、白朮(2钱)、茯苓(3钱)、猪苓(2钱)、泽泻(1.5钱)。(水煎服)
9. 葛根芩连汤:
葛根(3钱)、黄芩(3钱)、黄连(2钱)、甘草(1钱)。(水煎服)
10. 小柴胡汤:
柴胡(4钱)、黄芩(2.5钱)、甘草(2.5钱)、生姜(2.5钱)、半夏(2钱)、党参(3钱)、大枣(2枚)。(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温服)
*建议:到中药房买以上十帖科学中药(单味药可以不用买;多跑几家店,免得被贵去了),放在家里有备无患。出门旅游随身分装一些携带着,可以令你出门更安心。
*浓缩中药的剂量:一天吃三次,不限时间。
*单独吃一种汤(或散),一次可服3~4克(严重者,用到5克亦无妨)。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每一种汤(或散)可服3克(两种就合为6克)。
*原则上,单味药可以不用,若为了加强疗效,每一种单味药可加0.5克,至多加到4种;而每一种汤(或散)的剂量就酌量减少,使一次的总剂量限定在6克以内。
*例:(小青龙汤2克┼苓桂术甘汤2克┼远志0.5克┼菖蒲0.5克┼桔梗0.5~1克),或(小柴胡汤2克┼麦门冬汤2克┼百部0.5克┼元参0.5克┼诃子0.5克┼桔梗0.5克)。
*一次的总剂量:11岁以上:6克以内(含6克);
7~11岁:5克以内(含5克);
3~7岁:3克以内(含3克);
1~3岁:2克以内(含2克);
1岁以下:1克以内(含1克)。
*药粉打开可以存放2年,有些会潮湿硬硬的,只要没有发霉的味道,就没有坏。
*若用煎剂,所加的单味药,每一种可以放2~3钱;
*若两种汤(或散)合用,有重复的话,就用量比较大者,
例如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分别有桂枝2.5钱及3钱,两汤合用时,桂枝就用3钱。
四、问答
问一、讲义上面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又说肚子不舒服吃平胃散?那肚子痛到底吃什么?
答:如果你知道吃坏肚子,那就用平胃散就可以。
若莫名其妙,肚子痉挛疼痛,用芍药甘草汤自然比平胃散好。
其实,上述十帖良方,适应范围有些会重迭,不要害怕,大胆使用即可。
当然,真的分不清楚就一起用。
问二、可否请你举例?
答:譬如说,小青龙汤跟苓桂术甘汤也有重迭。
当流清涕(头一低下来就像自来 水一样流出)时,两帖药合用效果更佳。
又譬如说,水泻用胃苓汤,不要任意加葛根芩连汤。
但急性肠炎一定会拉肚子,用葛根芩连汤加胃苓汤效果当然更好,其实不加效果就很好了。
再者,急性肠炎肚子一定会绞痛,葛根芩连汤加芍药甘草汤当然也可以。
问三、有时鼻涕又黄又白呢!该如何处理?
答: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
问四、为何刚开始感冒就流清涕,不要吃小青龙汤?
答: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验,感冒流鼻水一吃康*600就(束起来!)(台语),
鼻子反而更不舒服,胸腔闷痛,这就是用收敛药的结果。
一般初起感冒用葛根汤发发汗就好。
但小青龙汤除了发汗外,也有收敛鼻水 的作用,所以不可以太早用。
其实要用也可以,但必须用小青龙汤┼枳壳、桔梗来开胸利膈,就不会有副作用。
若已胸闷,则可用小柴胡汤解之,再加枳壳、桔梗更好。
问五、一般人不是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想起一般人对中药的误解。
常听人说:「中药慢、西药快」、「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其实这是严重的错误!
拿慢性病来说,中药也许 要吃上一两个月才会痊愈;
而西药往往控制了十年、二十年还在控制呢!你说西药快吗?
至于急性的病、突发的病,只要你吃对了中药,往往一天、两天就会痊愈,
远比西医快多了。不信的话,试试良方十帖就知道。
至于中药当然也有副作用,不可以乱吃。不过其副作用跟西药完全不同;
中药的副作用,往往是因为乱吃、吃错药而引起的;
而西药的副作用,就算你是在治这个病,往往也会带给你其它更多的病,不只是伤胃而已。
问六、报纸说日本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所以我们不敢用!
答:小柴胡汤创立于中国汉朝,已经使用将近两千年,
近年来日本十二所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小柴胡汤七年,肯定小柴胡汤有很多神奇的效果,导致一年销售量达620亿日圆。固然小柴胡汤适应范围很广,但可以肯定日本人一定滥用。
其次,日 本人看一次病,拿一次药就一直吃上两三个月而不换药,并没有考虑症状是否改变,这更是不能茍同的。
本文将小柴胡汤列为必备良药,有症状出现时吃一吃,是不会有问题的,请放心。
问七、可否谈谈中医治病的原则?
答:我们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不似西医给定什么病名,才用什么药。
(日本人一见到肝炎就用小柴胡汤,就是犯了这个大错!)
一个绝顶高手只依最高的武 学原则,而不拘于架式,才能将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
同样地,您可别小看了「对号入座」,
单单小青龙汤,本文画龙点睛地告诉您:「流稀白的痰或涕」;
若照坊 间的书籍就可以列出
「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气管支炎、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湿性肋膜炎、感冒、流感、肺气肿、百日咳、鼻炎、麻疹、肾炎、结膜炎、 砂眼、泪囊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胃酸过多症、留饮症、生唾过多症」等病名(某书p.206),
让您一头雾水,不会用药,来达到「权威」、 「唬人」、「敛财」之目的也。一般而言,中医将症状跟体质分寒热来用药。
譬如:嘴巴淡、唇白、手脚冰冷,大便不成形,频尿尿白,就叫寒症。
红、干、破、烫、便秘、尿短赤就叫热症。
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就是大原则。
流鼻水呈稀、清状为寒症,用热药小青龙汤。此时若吃麻杏甘石汤,无疑是雪上加霜。
好比此症状出现时,再吃冰、白菜等,分泌物(包括鼻水、白带…等),将会更多。
若鼻涕已呈黄浓稠为热症,必须用寒药麻杏甘石汤,此时若吃小青龙汤就叫做火上加油。
问八、中医讲究治本,那么有没有改善体质,吃了比较不会感冒的药?
答: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玉屏风散,
这三者可以任选两种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抵抗力、改善体质、预防感冒,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考试也会进步。
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可增加胃肠功能、帮助吸收、治慢性胃病,也可算是温补良药。
玉屏风散可以增加保卫功能,改善体质、预防感冒;不过感冒了,就不可以吃玉屏风散。
五、总结---感冒之治疗
1. 人体的大脑中有一造热中枢,能不断产生热能,并调节温度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遇冷则毛细孔收缩,遇热则扩张以散热。
2. 一旦受寒邪、风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经收缩,致无法正常散热,引起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或发烧。(初期往往也会怕风、恶寒—葛根汤;不恶寒,发烧太厉害┼黄芩。)
3. 使得代谢管道受到阻塞,代谢废物滞留皮下,刺激知觉、痒觉、痛觉神经,因而产生搔痒,全身肌肉酸痛现象,严重者造成骨节酸痛(葛根汤)。
4. 侵及头部则头痛(葛根汤),
至耳朵则造成内耳不平衡、晕眩、欲呕(苓桂术甘汤或小柴胡汤);
病毒若破坏视神经,则会出现角膜炎、结膜炎(葛根汤或小柴胡汤┼川芎、茺蔚子、车前子;便秘┼大黄)。
5. 侵及鼻子则有鼻窦炎及鼻塞(葛根汤┼远志、菖蒲、白芷),流鼻水。其初始症状可能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来水般流不止(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若鼻塞┼远志、菖蒲、白芷)。
6. 若不予理会,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会逐渐加重;若一直发烧,就会化热而呈现热症。(若发高烧,但恶热而不恶寒,口大渴、自汗、烦躁、四肢冰冷,吃白虎加参汤 注1即可解热,病愈。)
7. 由流清涕而化热后,鼻涕、痰都会变黄、黏稠状(麻杏甘石汤)。
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于喉管不出则干咳注2(麦门冬汤;有痰┼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杏仁)。久咳则胸闷、有压迫感(小柴胡汤┼枳壳、桔梗)。
8. 侵及淋巴则导致淋巴肿(小柴胡汤┼天花粉、浙贝母、牡蛎、香附)。
9. 侵入咽喉部,会使得咽喉发炎、扁桃腺发炎,严重时连吞口水都有痛感(麦门冬汤┼黄芩、桔梗、百部、元参;若沙哑┼诃子、蝉蜕)。
10. 侵入呼吸道则为气管炎(寒性---小青龙汤。热性---麻杏甘石汤);
到胸腔则演变成肺炎(急性或热性---麻杏甘石汤┼鱼腥草)。
11. 到肠胃道则会腹泻(胃苓汤)或便秘(增液汤、承气汤注1),甚至并发急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注1:白虎加参汤、增液汤、承气汤等,不列入必备良药,有印象即可。
若发烧至40度以上,脉每分钟跳到100下以上,
若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舌打结)、肢厥(四肢冰冷)、囊缩(阴囊收缩),
即可判断为脑膜炎;
若5~6天不大便即可用大承气汤;
若没有不大便的现象;就用白虎加参汤,一定可以很快解救。
西医不懂得辨证,就用脊椎穿刺判断,结果引起极严重的后遗症,切记不要成为受害者,切记!切记!
白虎加参汤、大承气汤是救急的方子,两千年来,一帖就挽回性命者,不知凡几,其效如神,绝非现代医学所可比拟,信不信由你!
注2:原则上,
咳嗽喉咙痛、痰黄稠或停于喉管不出而干咳,吃麦门冬汤;
而咳嗽喉咙不痛痰稀白或吃冰、吹风就不舒服,则吃小青龙汤。
但在轻微咳嗽时或在寒咳 热咳转换的时候,分辨不出该吃何者时,大胆地先吃一种试试看,没效或越严重时,再换另一种即可。(多试几次,经验熟了,以后就不会错。)
另外,小柴胡汤治的咳嗽往往在感冒好几天之后,而且不像小青龙汤和麦门冬汤那么强烈;虽不频发,但仍未全止,并有口苦、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等症状。
背诵实用版:经方方证!!!
桂枝汤:发热汗出恶风。
麻黄汤:身痛恶寒,无汗而喘。
桂枝加葛根汤: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几几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发热汗出恶风,喘者。
桂枝加附子汤:汗漏不止,恶风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桂麻各半汤:无汗身痒,形如疟疾。
桂二麻一汤:形如疟疾,日再发者。
小建中汤:腹痛肢痛,烦热衄血,梦中失精。
理中汤:不渴,喜唾,吐利。
当归生姜羊肉汤:腹痛,胁痛,寒疝。
肾气丸:消渴尿频,腹软腰痛。
三黄泻心汤:吐血衄血,脉洪有力。
四逆汤:肢厥恶寒,腹痛吐利。
真武汤:悸眩膶动,欲倒地者,四肢沉重,腹痛下利。
附子汤:身痛骨痛,肢厥脉沉。
乌梅丸:消渴寒热,心中烦痛,饥不欲食,吐蛔久利。
大承气汤:舌苔干黄,谵语,日晡潮热,腹满拒按。
桃核承气汤: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者。
小柴胡汤:胸胁苦满,口苦疲劳,呕而发热,经水适断;脉象微小,略兼弦数。
大柴胡汤:胸胁苦满,心下按痛,呕而下利;左弦而弱,右洪而实。
炙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
茯苓杏仁甘草汤:胸痞短气,脉濡短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身体不仁,脉虚涩者。
大黄蛰虫丸:虚劳赢瘦,腹满不食,目眦青黑,肌肤甲错。
大黄牡丹皮汤:少腹肿痞,按痛如淋,时时发热,汗出恶寒,脉迟紧者。
薏苡附子败酱散:身甲错,腹皮急,按濡肿,身无热,脉洪数。
白头翁汤:下利,后重,口渴。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下利,产后,虚极。
温经汤:唇口干燥,手心烦热,日暮发热,崩中去血,经水带下,久不受胎,少腹里急,下利不止,头脑疾病。
小青龙汤:外寒内饮,咳逆倚息。
小青龙加石膏汤:外寒内饮,喘咳上气,烦躁脉浮。
大青龙汤:身痛寒战,无汗烦躁。
五苓散:汗出烦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瘦人癫痫。
茯苓甘草汤:汗出不渴,肢厥心悸。
小陷胸汤:心下按痛,脉浮滑者。
白虎汤:自汗遗尿,腹满身重,脉浮滑者。
白虎加人参汤:汗出,口渴,恶寒。
通脉四逆汤:肢厥,下利,汗出。
桃花汤:腹痛便血,下利不止,小便不利。
白通汤:少阴,下利。
柴胡桂枝干姜汤:烦渴,头汗,尿短,肩背痛,疲劳甚。
牡蛎泽泻散:腰下水气。
栀子豉汤:烦热头汗,不食不眠,瘀郁便硬,胸中窒者。
枳实栀子豉汤:劳复。
栀子厚朴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栀子柏皮汤:身黄,发热。
茵陈蒿汤:身黄尿短,腹满头汗,寒热不食,渴欲饮水。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短气,喘息咳唾,胸背痛者;寸脉沉迟,关小紧数;阴亏便秘,心肺疾病。
甘草粉蜜汤:蛔虫吐涎,心痛胃痛,发作有时。
厚朴麻黄汤:脉浮,喘咳而上气胸满。
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皂荚丸: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眠。
葶苈大枣泻肺汤:喘不得卧,口燥胸痛,脉涩数者。
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证不足。
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眠。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汤:误火惊狂,起卧不安。
防己黄芪汤: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茯苓汤:皮水,四肢肿,四肢微微动。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身重,发热汗出,口渴。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烦躁,身痛腰痛,腰上汗出。
茵陈五苓散:统治黄疸。
猪苓汤: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麻杏苡甘汤:湿家发热,一身尽痛,日哺所剧。
桔梗汤: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浊唾腥臭,如米粥者。
苦酒汤:咽中生疮,声音不出。
猪肤汤:咽痛下利,胸满心烦。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心中烦,不得卧。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偏痛发热,脉弦紧者。
十枣汤:心下痞硬,头痛胁痛,咳嗽内痛,干呕短气,汗出不寒,脉沉而弦。
越婢汤:一身悉肿,自汗恶风,脉浮不渴。
越婢加术汤:面目黄肿,小便自利,脉沉而渴。
越婢加半夏汤:喘咳而睛突鼻扇,脉浮大有力。
木防己汤:面色黎黑,喘满痞坚,脉沉紧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汗出而喘,下利脉促。
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外无大热。
甘草泻心汤:心下痞硬,腹中雷鸣,干呕下利,心烦狐惑。
竹叶石膏汤:虚赢少气,气逆欲吐。
芍药甘草汤:口苦胎厚,腿部抽筋,身体发硬。
麻黄升麻汤:肢厥吐血,咽喉不利,下利不止,寸脉沉迟。
升麻鳖甲汤:面赤,咽痛,吐血。
阴毒汤:面青,咽痛,身痛。
鳖甲煎丸:日久必发,名疟母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附子梗米合大建中:胸腹剧痛,喜呕不食。
己椒苈黄丸:腹水腹满,口舌干燥。
赤小豆当归散:先血后便,狐惑汗出,目赤眦黑。
黄土汤:先便后血,脉虚微者。
白虎加桂枝汤:身热烦呕,骨节时痛。
桂枝芍药知母汤:肢节疼痛,脚痛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竹皮大丸:乳虚,烦呕。
百合地黄汤:默然,口苦,溲赤。
干姜甘草汤:肺痿吐涎沫,遗尿小便数,不咳不渴者。
桂枝附子汤:身体烦痛,不呕不渴,脉虚浮涩。
甘草附子汤:骨节烦痛,手不可近,汗出恶风,小便不利,短气急迫。
苓桂术甘汤:胸胁支满,气上冲胸,头晕目眩,脉沉紧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虚劳,遗精,少腹急,阴头寒。
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发热,脉沉。
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血瘀脉枯。
甘麦大枣汤:悲伤,欠伸。
吴茱萸汤:干呕吐涎头痛,肢厥下利胸满。
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口渴者。
桂枝茯苓丸:妊娠三月,血漏不止。
芎归胶艾汤:妊娠下血,或腹痛者。
当归芍药散:怀孕腹痛,腹中诸病。
当归散:妊娠常服此散最宜。
白术散:养胎之方。
枳实芍药散:产后腹中热痛,烦满不得卧者。
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薯蓣丸: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者。
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心悸叉手,欲得按者。
苓桂甘枣汤: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
桂枝人参汤:利下不止,表里不解,心下痞硬。
旋覆花代赭石汤: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黄连汤:胸热腹痛,欲呕吐者。
栝蒌桂枝汤:汗出恶风,身强几几,脉反沉迟。
甘姜苓术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饮食如故,不渴遗尿。
朗诵方证
干姜黄连黄芩汤:食入口即吐者。
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
大半夏汤:胃反呕吐。
茯苓泽泻汤:胃反呕吐,口渴能饮。
小半夏汤:诸呕吐,谷不下,口不渴。
半夏干姜散:干呕,吐涎沫。
生姜半夏汤:心胸痞闷,无可奈何。
橘皮汤:干呕哕,手足冷。
橘皮竹茹汤:哕逆。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偏痛发热,脉弦紧者。
大乌头煎:寒疝四逆,绕脐疼痛,发则白津,脉沉紧者。
乌头桂枝汤:寒疝腹痛,手足不仁,身痛逆冷。
瓜蒌薤白白酒加半夏汤: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痞胁下气逆抢心。
桔枳生姜汤:胸中痞塞,短气脉实。
薏苡附子散:胸痹缓急者。
桂枝生姜枳实汤:诸痞逆,心悬痛。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甘遂半夏汤:痰饮脉浮,心坚满者。
泽泻汤:冒眩。
厚朴大黄汤:膈饮胸满,脉沉实者。
苓桂五味甘草汤:多唾口燥,寸沉尺微,面如醉状,气冲胸咽,热流阴股,小便困难,时冒眩者。
苓甘五味姜辛汤:咳嗽胸满。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冒呕不渴。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水去呕止,其人形肿。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面热如醉。
泽漆汤:咳而脉沉。
半夏麻黄丸:心下悸,脉不虚。
柏叶汤:吐血不止。
奔豚汤:气上冲胸,寒热往来,腹痛奔豚。
文蛤散:消渴,饮水不止。
瓜蒌瞿麦丸:小便不利而渴,脉象寸涩尺微。
麻黄甘草汤:统治水病。
蒲灰散:皮水而厥。
麻黄附子汤:水病,脉沉无力。
杏子汤:水病,脉浮有力。
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脉沉微。
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脉濡实。
栀子大黄汤:酒疸,心烦,热痛。
硝矾散:黄汗,女劳。
大黄硝石汤:黄疸腹满,小便短赤,自汗出者。
藜芦甘草汤:手指臂肿,身体膶者。
排脓散排脓汤:疮痈,脓已成者。
王不留行散:金疮。
黄连粉:浸淫疮。
一物瓜蒂汤:暑病脉弱,身热重痛。
滑石代赭汤:百合病,下之后。
百合洗方: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疮者。
苦参汤:狐惑咽干,蚀于下部。
雄黄散:狐惑,蚀于肛门。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小便难,饮食如故者。
葵子茯苓散:怀孕身重,小便不利,恶寒头眩。
下瘀血汤:产后腹痛。
竹叶汤:产后外感,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旋覆花汤:妇人半产漏下。
胶姜汤:妇人经陷,漏下色黑。
抵挡汤:妇人经水不利。
矾石丸:妇人经水不利,下白物者。
蛇床子散:妇人阴寒。
大黄甘遂汤:妇人产后,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
桂枝二越婢一汤:热多寒少,脉微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