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也忌用力过猛

近日,通过对疫情数据的观察发现,日本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多病患国家,世界舆论对于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能力有所质疑。随着“钻石公主号”上的感染者不断增多,日本政府被推到了舆论的尖峰。

世界舆论认为,日本在控制病毒扩散的问题上措施不得力,应该学习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措施。那日本政府为何不采用更强硬的措施呢?这除了管理机制、国情和疫情规模不同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历史经验的影响,比如福岛核泄漏事件的教训,他们曾经用力过猛。

《纽约时报》曾有一篇文章说,核泄漏发生后,如果不疏散,死亡人数可能只有实际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这种说法的确违背常识,事故发生了,不疏散难道会比及时疏散更安全吗?

我们来看看这种说法的根据。

在整个核泄漏事故中,死亡人数一共是1600人,但没有一个是死于核辐射,绝大部分死于疏散转移。比如一些重症病人被从ICU病房转移至学校,那么从各种条件来说,病人撑过去的概率都会大大减少。另外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和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人,都直接或间接死于疏散过程。

那么不转移会不会死更多人呢?事后有科学家经过计算和统计,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当时在核反应堆周边有20万人,按最大辐射量计算,可能因此患癌的人数不会超过160人,这就是前面说的,最多会死实际人数的十分之一,而且是多年以后(癌症潜伏期很长)。另外,还有科学家测算过,如果当时的福岛灾民没有疏散,四年累积所受的辐射量,也就和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的辐射量差不多。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的总结和统计,可是在事发的危急时刻,人们很难做出如此冷静的分析和权衡,所以事后的追究和指责难免不近人情。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屡错屡犯的借口,经验还是要总结,记性还是要长,这可能就是这次日本人比较保守的应对策略的来源。

风险意识是必要的,但有些风险显然出于我们的想象,而为了躲避那些想象出来的风险,在用力过猛的同时,可能会面对现实中更大的风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