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将人分作五类,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

这篇文章,昨天发出来后,发现了错别字。公众号对已经发出的文章中的错别字,有一次机会在错字原位置进行一一对应的改正,且不超过20字。这样能够确保文章发出后,如果不满意,只能整篇删除,不能改写,这是好的。昨天修订一遍之后,又发现了还有漏网的同音字,为了严谨起见,只好马上把发文删掉,修订后今天重发。

“ 这篇文章相当于是我的一篇读书札记。把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孔老夫子论述集合起来,像一册《成年人守则》那样,方便自己随时阅读对照。”

关于人分五类,孔子的原话是这样的:

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翻译成白话文:

人分五个等次,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分清楚这五类人,那么治理天下的道理,都具备了。

接着,孔子对这五种人做了名词解释。

图片来自网络

01

对五种人逐一给出名词解释

根据孔子接下来的解释,我们对照原文,用白话给编译一下,分别归纳条文,方便阅读和理解:

1、庸人

(1)做事不是本着谨慎、善始善终的原则。没有敬畏心,想怎样就怎样。

(2)嘴里说不出有道理的话,本质上还是因为本来就不明道理。

(3)不选择贤明的人作为自己的依靠。而是随便交往,随便结伙。

(4)不认真努力做事,不上进。

(5)小处看得见,甚至纠缠不清,但大的道理根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忙来忙去,是为了什么。

(6)凡事看别人怎样,自己也跟着怎样,不知道自己心里究竟要什么。

2、士人

(1)心中有确定的原则,行事有明确的计划。

(2)纵然不能集百善于一身,也必定有自己的操守。

(3)知识不一定广博,但一定会审查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正确。

(4)话不一定多说,但一定会把握自己说得是否妥当。

(5)路不一定走得多,但了解自己为什么走到那里。

3、君子

(1)说出口的话一定符合忠信的原则,这样在心里不会怨恨。

(2)具备仁义的品格,但是没有自我得意的自夸的神情。

(3)考虑问题明智、通达,但是表达婉转。

(4)坚守自己的仁义之道,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5)这种人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容易超过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很难赶上他。因为他的修为、力量在骨子里,不在外表上。

4、贤人

(1)他们的品德不会越出法度,行为符合规范、法则。

(2)他们的言论足以让天下人效法,且不会带来灾祸。

(3)他们的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4)他若富有,天下人都不对他仇富。

(5)他若施予,天下人都不再遭受贫穷。

5、圣人

(1)品德符合天地的大道。

(2)探究万事万物的起源和终结。

(3)依照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来成就它们。

(4)像日月一样照耀人们,像神明那样教化人们。

(5)即使就在你我的身边,也往往不知道他在我们身边。

02

用水的品德来比喻君子

以前,我们在文章中说到过这样的解读:如果觉得理解起来比较空洞的话,可以把君子理解为“明事理的人”。相对应的,“小人”也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暗中使绊子”做坏事的人,而是“不明事理”。

大德的开示中,也见过这样类似的解读。这是一种“方便说法”,以利于听众了解和向其他人去宣说。

进一步探究君子的概念,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次,子贡向老师发问,“君子见了水,总要仔细观察,这是什么缘故?”

孔子借着“水”,这样阐述君子的品行。

(1)它不停地奔流,滋润万物却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劳。像是德。

(2)遇到高下弯曲的地势,必定遵循地理(不硬着违背)。像是义。

(3)浩浩荡荡地流逝没有尽头。像是道。

(4)流向百仞高深的峡谷都不畏惧。像是勇。

(5)用水做标准来度量,一定是平的。像是法。

(6)装满的时候,不必用(把装米的斗来刮平时所用的那种)木尺来刮它。像是端正。

(7)虽然柔弱,但是多么细小的地方都能达到。像是明察。

(8)一旦发源后一定向东流去。像是志向。

(9)被水洗过以后,万物都很洁净。像是教化。

孔子对子贡说:水,具有这样美好的品德,所以,君子看到了,就一定要观赏的。

03

士人与君子的区别

孔子问子路:有智慧的人是什么样子的?有仁德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

子路回答说:“有智慧的人,让别人了解自己。有仁德的人,让别人热爱自己。”

孔子说,哦,可以算得上“士”了。

一会儿,子贡进来了,孔子又用同样的问题问子贡。子贡回答:

“有智慧的人理解别人,有仁德的人热爱别人。”

孔子说,哦,可以算得上“士”了。

子贡出去以后,颜回进来了。孔子又用同样的问题,问颜回。颜回回答说:

“有智慧的人有自知之明,有仁德的人自尊自爱。”

孔子说,可以算得上是君子了。

04

与庸人相处的原则

【对待庸人,能远离尽可能远离;不能远离的,则用明确的规则来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指导,切忌含含糊糊。否则,一旦庸人发起各种纠缠,给他人带来的精力耗费,是无法想象的。

这种具有指导作用的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守则,职责界定,公共规范,法律,等等。】

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恐怕庸人和士人这两种人见得最多,中间会有一些够得上君子标准的出类拔萃者。

当然,我们说某个人是哪种类型的人,不可能孔子说的每类人的几项标准都符合。也许符合一条,也许几条。也许身上还有其他类型的若干条等等。只是某种属性为主而已。

其中,庸人身上,常可见这样的一些品质:

1、表达不满时,并不能说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是为纠缠而纠缠。

遇到任何事物,你可以不满,可以反对,可以抱怨,但你一定要说得出你认为满意的、对的,是什么?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如果知道并且能够表达出来自己要什么(或者自己认为对的是什么),那么无论反对或者抱怨的形式如何,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光是反对或者抱怨、争吵,但说不清楚主张什么,方案什么,那就是庸人。

所以,我经常说,如果一个团队长,带领团队,你不仅要指出成员的“不对”,还要告诉对方什么叫“对”。进一步,还要告诉对方“如何达到对的状态”的途径。这才尽责了。如果你是领导,光是否决团员,但是提不出否决后的正确方案,也无法教导对方如何达到这个对的地方,那么,这个领导就是庸才。

生活中也是如此。

2、心中没有定见,看人家怎么样,自己也跟着怎么样。总是跟风。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这样微观的层面,例子也是俯拾皆是。大到理财买股置业,小到手机换代,都有这种情况存在。很多人买一个用品,完全不是从自己是否适合和需要来考虑的,而是厂商出了一个什么新品,或者别人在流行什么。

这两天在运动的话题下,写了不少鞋的例子。就以鞋为例吧,很多人喜欢追求那种“踩屎感”强的鞋,而我,就适合穿脚感偏硬的鞋。如果我去追大流,我的脚就会因此而痛苦。

总是跟着“流行”跑的人,基本上都是庸人。

3、只相信自己看见的。

无论是别人的暗中努力,或者别人在其他方面的付出,只要自己的眼睛看不到,就都是不存在。相反,别人的举动是否导致自己受损,自己会不会受委屈,却明察秋毫。并为此烦恼不已。这是典型的庸人。

不是有句老话,叫做庸人自扰吗?

前不久看了一部老电影,《喜盈门》。大家庭中的小姑子带回家来一块布料,请大嫂做条裤子。

图片来自网络

大嫂以此为依据,臆想是掌管整个家的婆婆偷偷给小姑子买的,并以这个臆想为前提,对婆婆,对小姑子,对老公,对老公弟弟两口子(小叔子和妯娌)发起了各种责难,各种纠缠,闹得全家不得安宁。令人憎恶。

当时看了这部电影,就有强烈的写文痛斥的念头。

越是庸人,越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见。

譬如,一个从来不在夜间出去的人,突然连续几天出去,有可能是去玩乐,也可能是去加班。一个勤奋的人突然贪图休息,不愿下地劳动了,有可能是偷懒,也可能是受伤了,甚至可能体检检查出癌症了……这种例子从琐碎到宏大,可以举出无穷无尽。

明事理的人,会问问对方,是不是工作太辛苦,最近晚上老去加班?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最近不想动了?等等。

庸人一般的反应是:你半夜三更地跑出去打麻将!你偷懒不想下地劳动!

我们常说,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左右两面。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如此。在无法判断是好还是坏的时候,第一个想象,怎么就不能往好处想呢?

凡是庸人,大多缺乏慈悲心。因此,庸人在尚不明就里的时候,在左右都有可能的情况下,ta的预判一般都是往差的方向——ta的心地,也往往是恶的。

一旦以臆想为必然,并据此做出反应,万一事后被证明自己把事情往坏处预判是不对的,多尴尬呢?

以上面电影《喜盈门》的案例来说,大嫂因为臆想婆婆偷偷给小姑子买了裤料,闹了一溜够,最终到分家,和虐待老人的地步。

结果,那块布料,是小姑子的男同事因为嫌这块布料男同志穿起来,颜色太艳,而又无法退货,送给小姑子的。

4、既不知事情是什么样的,也不知为什么会是这么样的道理——就是所谓不明事理。如果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加上一味胡搅蛮缠的个性,那么必然弄到人见人厌。

5、好辩。庸人因为不懂得自我检验知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言语审慎的敬畏心。所以,庸人常常以为自己掌握了最正确的知识,看到了最正确的现象,加上不敬畏说话,在此基础上,依仗着比较伶俐的天分,很容易陷入一种状态:“好辩”。

君子可能会辩论,但不会呈现“好辩”之状。君子不会因为自己有某个特长而沾沾自喜,有所得意。所以,君子即使辩才无碍,也不会陷入好辩的境地。

我和一些十分相熟的好友们在一起,有时候也会插科打诨、逗乐自娱。但是始终十分厌恶“徒逞口舌之辩”的人和场合。只要有人将要把现场拖入这种语言环境,我一般都走开,绝不参与。对于“徒逞口舌之辩”之徒的厌恶,可能是我心中始终难以消灭的最后一种嗔恨心。

6、以穷为权利。庸人既然不明事理,所以,遇到自己穷的时候,不思考原因,也不努力拓局,而是倚穷卖穷,以穷为勒索他人同情和帮助的权利。本来,人都有同情心,遇穷困者,易起怜悯。但遇到以穷为胁迫他人的权利时,便是为恶,令人憎恶。

识别庸人有个很实用的办法:他们从来不会说对不起三个字,永远自认有理,永远不知道人需要不断反观自己,才能提高自己。所以庸人的“提高”,都是靠外力的推动、甚至是外力的打击,来实现。

05

君子是士人的高级分子

在我看来,君子首先也是士人,是士人的一个子集,或者说,君子是士人中更优秀的分子。士人必然首先明事理,有操守,有计划,乐于验证自己掌握的知识,勤奋地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不断“提纯”自己,说话注意方式方法。

君子比普通士人的层次更进一步:他在普通士人的品德基础上,格外要具备忠信和仁爱的品德。以忠信和仁义,作为自己努力前行的准则和人格框架。

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士人,如果是佛教的小乘修行者,能够令自己的言行、修学、社会行为,都符合规范,那么君子就像大乘修行者,在士人这个基础上,还要有利乐群生的高尚品格。这不是说今天做一件好事,明天做一件好事那样简单,而是怀抱着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高贵品质。

孔子虽然在跟弟子们的对话中,把子路和子贡“判分”为“够士人了”,颜回则是“够君子”了,这仅仅是根据他们三位这一次小测验来判分的。

实际上,子路后来为了维护正义而献身,甚至死前一定要“让我把帽子戴正了,再把我杀死”,已经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了。

而子贡,不避刀剑,不畏艰险,毅然出使,通过外交斡旋,解除一场即将爆发的天下大混战。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记录这件事的: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所以,子贡也是君子。

至于孔老夫子所说的贤人和圣人,由于老威我的德和行都还不够好,所以,不是我所能够随便论说的了。

============================================

崇尚“相处和睦,与人为善,尊崇契约”的生活法则。倡导戒烟断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阅读、适当的兴趣爱好,是本公号的交流宗旨。

欢迎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