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节约是美德,健康很重要。饮食安全,是我们日常生活要时刻关注和警惕的。”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9名中毒者至10月19日全部身亡的故事,听了后深感悲惨。

我们不是专家,其中的科学道理,我们不懂。但是东西没吃好,把人给吃没了,这个道理,我们是懂的。

据网络资料,引发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是米酵菌酸,这是一种并不罕见的毒素,喜欢污染含糖、含脂和发酵的食品,尤其是谷类、薯类制作的发酵食品,极其微量的依附在很多食材上,平时处于“休眠”状态,但如果储存不当或者时间过长,这类细菌就会大量繁殖,食用后引起中毒。

01

容易被污染的食品种类

开始以为这样厉害的毒素,一般不大有机会遭遇到,直到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简直大吃一惊。这是我从百家号“市井觅食记”10月14日文里截取的所列容易被该毒素污染的食物,竟然都是我们日常所食用的。换句话说,不是不常见,而是非常容易遇见。

对照着上面的列表,看看自己一般情况下是如何处置上述食品的。

1、河粉通常都是湿的(粿条类似),除了有时候在餐厅吃到以外,自己几乎没有机会做。随着越来越不喜欢在外头吃饭,湿粉类食物事实上很少有机会遭遇。面条是食谱中的常客,也只吃挂面。好像风险不大。

2、米是家里的主食。特别警惕年糕。现在的年糕都是超市里买的真空装切片,一旦打开,都是整包一次性加工烹饪。如果一次性实在吃不完,最多到第二天一定吃掉。湿的年糕在空气中很容易产生黑点。一旦出现黑点,绝对不吃了。

3、水磨粉类,如汤圆(有的年糕也是水磨粉做的)。超市里买的汤圆都冷冻保存,打开后尽快吃完。从今往后,再多一道工序,检查有没有黑点。

4、银耳一年都难得吃一次。泡发黑木耳倒是经常吃,一般掌握凉水不超过3个小时泡发的原则,当天吃完。曾经有一次泡的太多,放冰箱里保鲜膜覆盖第二天食用,吃得心惊胆战的。以后宁可扔掉,也不吃泡好再存的黑木耳了。

5、从来不自制酒,不会。现在滴酒不沾了,更加没有这个可能了。以后也要劝阻亲友自制酒。

6、禁止食用一切霉变主食。

昨天,国家卫健委专门就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发了提示。这个应该是最权威的观点了。

02

延伸:放冰箱里的食物

公开的关于食物放冰箱的信息很多,有的还是相互矛盾的(如究竟热着放还是等凉了放,又或者热带水果可不可以放入冰箱,等),我把这些信息做了归纳,因为不是专业人士,尽量不参杂个人臆想,有些属于个人生活切身体会的,参杂进去也予以说明。这样以后自己要用到的时候,也可以按图索骥,免得多次反复地满世界找。

1、冰箱里的温度区域:

冷冻区,-18°C,这个基本没有异议。

冷西藏的抽屉格:约0°C,靠近门的地方,约5-6°c。

所以,冰箱一般都有温度指示,所谓冷西藏0-5度,冷冻区-18度这个说法。

2、各区域可以保存的大概时间(以保存得当为前提)

冷冻区,可长达一年,冷西藏剩菜剩饭类2-3天。抽屉里放适当需要长期保存的密封包装的食品。鸡蛋放温度稍高的冰箱门上。

3、不同的食物怎么放置

(1)水分大的蔬菜瓜果不能放冰箱里,烂得快,这个好像是共识。其中,个人体会最明显的就是黄瓜。很多人说黄瓜冰过后爽口,那可能是冻得变硬了的缘故吧。我的理解,只要冻伤发黑(切开的截面由新鲜时的不透明、没有明显水滴,向透明方向发展,就是冻伤发黑),那就是腐败了。

(2)热带水果不能放冰箱的说法,好像观点不一。个人猜测,说不行的大概还是因为其水分大。有的说法是把水果的根部用保鲜膜包上。这个做法,香蕉可以,苹果怎么操作?个人感觉,任何水果都不适合放在冰箱里。买来尽快放肚子里最安全。

香蕉是我最常采购的水果,因为它是跑步补充能量和电解质的神器。个人体会,一般偏生一点的香蕉,存放3天没有问题,表面出现芝麻状点,似乎是正常的,不是有一种叫芝麻香蕉的吗?但是如果香蕉果肉向透明发展,就要赶紧吃掉,或者干脆不吃了。

貌似所有水果的肉体向透明状发展,就是坏了。

(3)容易发芽的蔬菜(如土豆)不能放冰箱里,十分赞同。低温反而会导致其发芽,似乎是真的。所以,土豆,番薯之类的绝对不要放冰箱。

(4)瓜类。西瓜不放冰箱几乎没有可能,或者是为了爽口,也或者是吃不完。一定要用保鲜膜严密封上,下次打开,切除面上一层,一次性吃完。不能二次再存放。

(5)蔬菜和肉类。蔬菜类绝对不剩,肉类免不了。按照一般说法,肉类可以存放2-3天,建议遵循“一旦打开就吃完”,所以肉类如果判断下顿吃不完,就按量分开包装存放冰箱,下次吃多少,热多少。

(6)剩菜在下次食用时尽量热透。过去有时候用微波炉来热,这个要检讨,看来要用高温蒸锅或者水煮的方式。

(7)在确保存放时间是安全的前提下,存放冰箱里的食品也要封装严密,并且生熟分开。直接敞着放进冰箱去,那简直无法想象了。

总之一句话,冰箱不是保险箱,它其实是很多菌的。这次全球疫情爆发,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低温处也是病毒的好藏身之所。

节约是美德,健康很重要。饮食安全,是我们日常生活要时刻关注和警惕的。

============================================

作者:老威修斯_宋伟江,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