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87章)

759年春天,关中遭遇大旱,当王维忙着献粮煮粥时,李亨宣布大赦天下。原本判死罪的,改为流放;原本流放及以下罪行的,完全赦免。
对正在流放夜郎路上的李白来说,这不啻为一个惊天的好消息!
757年2月,李璘兵败而亡后,李白在浔阳入狱。之后经友人求情,得以出狱,成为友人的幕僚。
然而,757年11月,李亨收复两京后,开始清算曾经为安禄山、李璘效劳的人,李白面临着再一次的清算。最终,李白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自李白被捕后,远在庐山的宗氏日夜担心李白,无数次从噩梦中惊醒。当她听说李白流放夜郎的判决后,不由悲喜交加。喜的是,李白终于可以活下来了;悲的是,夜郎和庐山隔着千山万水,李白这一去,还能活着回来吗?
758年春天,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前往夜郎,宗氏的弟弟宗嫌送了李白一程。758年春末夏初,李白抵达江夏(今湖北武汉)。
对李白来说,江夏是一个有太多回忆的地方,他的思绪飘到了31年前。
那是727年,他从扬州游历归来,拜访了陈州(今河南周口)刺史李邕,写了《上李邕》一诗。然后来到江夏,拜访了在江夏附近的云梦泽隐居修道的孟浩然,并将《上李邕》一诗给孟浩然看。
他至今还记得,孟浩然只看了一眼,就大赞这是一首好诗,尤其是第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气贯长虹,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因为这首诗,他和比他年长12岁的孟浩然一见如故,互为知己。
728年春天,他和孟浩然一同游历江夏。分别之际,孟浩然要去广陵(江苏扬州),他特地写《送孟浩然之广陵》相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实,黄鹤楼不仅有他和孟浩然的回忆,还有他对另一位才子的仰慕,那就是比他小三岁的崔颢。
崔颢出生于704年,虽然才华出众,但仕途并不顺心,宦海浮沉,郁郁不得志。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崔颢登临黄鹤楼,面对奔流不息的长江,想起自己的一生,不由感慨万千,迎着江风沉声吟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今,当李白以罪人之身再次登临黄鹤楼时,前尘往事纷纷涌上心头。黄鹤楼依旧,长江依旧,青山依旧,夕阳依旧,但比自己年长的孟浩然、李邕和比自己年轻的崔颢,都已驾鹤先去,天人永隔。
那一瞬间,他想起了许多往事,既一言难尽,又无处诉说,只剩下一声深深的叹息……
聊以慰藉的,只有他写给孟浩然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崔颢题写的《黄鹤楼》。他原本还想写点什么,但又觉得和黄鹤楼有关的佳句已经被崔颢写尽了,不由在心中默默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他一生恃才傲物,很少如此赞美其他诗人的作品,但,唯独对崔颢这首《黄鹤楼》,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甚至愿意破例搁笔,不在此处题诗。
他将目光缓缓转向了鹦鹉洲,仿佛和崔颢遥相呼应般,怅然若失地缓缓吟道:“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最后一句“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道尽了他此刻所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复杂难言的心情。
不过,让李白万万想不到的是,759年春天,当他行至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时,忽然得知了皇上大赦天下的消息!那一刻,他如获新生!
欣喜若狂的他,当即乘舟顺江而下。一路上,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着两岸迅速后退的群山高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经历了一次次生死考验后,从他口中吟出的诗,早已洗尽铅华,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他重获新生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庐山,和分别两年多的宗氏团圆!
想到他756年冬天离开宗氏时写的“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不由自嘲地摇了摇头。
那时的他,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如果我回来的时候,佩带着宰相的黄金印章,你会不会像苏秦的妻子那样,认为我太庸俗而不理睬我了?”如今想来,真是可笑之至,天真之至,荒唐之至!
不过,如果他是飞蛾,若飞蛾不曾扑过火,怎么谈执着?说到底,他的从军行为,无关政治,而只是听从了他内心的召唤。
当宗氏终于见到一身风尘、两鬓斑白的李白时,什么话都没说,只是紧紧握住李白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对于死里逃生的李白来说,虽然命运一路曲折,但只要宗氏知他懂他,其他何必介怀?(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郝乙书写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郝乙书写李白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书写经典】第69期,书写李白(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书写经典]第69期,书写李白(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本期参加书写者:郝乙.陈长水.党晓山. ...

  • 李白写给孟浩然的最后一首诗,只用4字就描绘出一幅美丽春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27岁的李白隐居湖北安陆.在安陆他也时常外出游历.以诗会友.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年长他12岁的孟浩然,由于两人都生性豁达,于是成为挚友.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到长安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87章:加倍补贴

    第387章 加倍补贴 当天晚上,宴席行将结束,吕长彬靠近魏燕飞道:"燕飞总裁,晚上要不要到我那里喝点茶,醒醒酒?" 魏燕飞却调皮地一笑,说:"吕书记,我们做公司的,哪有这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