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出现了这两种迹象,往往预示着灾祸在前面等你,要小心了

导语: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人生如禅,但更多的却是苦禅!皆因,古往今来能参破者凤毛麟角。故曰,人生的第一要义,其实不是“三千里外封侯”或“富贵满堂”,而是能懂进退,知厉害,辨灾祸。能第一时间发觉问题,并在萌芽状态下,尽量消减到最小,使其对自己的伤害最少。 想完全消除或不对自己有一点伤害,那是不可能。毕竟万物有因,互相之间彼此牵扯关联,不存在所谓的彻底“格式化”。所以才说,一个人若出现了这两种迹象,往往预示着灾祸在前面等你,要小心了。

一、谁在藐视我智商,杀之 公元905年,大唐几乎走到了尽头,权臣朱温虎视帝位,先借彗星出现制造舆论:君臣俱灾,宜诛杀以应之。即,大唐要出现大灾祸了,应该顺应天意,实施杀戮。但杀谁?却是朱温说了算。 就这样,对李唐忠心的大臣,或是被贬,或是被杀。《资治通鉴》载:缙绅为之一空。即朝堂里的官员,几乎都没了。朱温得意了,如今一切尽在掌握中,可很快朱温就又似乎发现了问题。

这天,朱温带着属下、幕僚等一彪人游玩。前面是一棵大柳树,朱温经常坐在树下休息,跟属下等吹牛、聊天,说八卦,这次也是如此。

朱温坐下后,没说几句呢,就突然回头瞅着大柳树开了口:“这大柳树,是多好的木质,又这么粗壮高大,能伐倒做车轴就好了。” 许多属下都莫名其妙,不知朱温啥意思。但其中的两位却鼓掌高叫:“老大英明,你说得太对了,慧眼识才啊,就应该用它做车轴。”

朱温脸上是似笑非笑的模样,猛然一声大喝:“你俩是在侮辱我智商吗?连三岁孩童都懂,车轴要用榆树来做,哪有用柳树的?来人,拉走,给我砍了!” 分析: 朱温的这件事,其实就是赵高“指鹿为马”的逆向操作。不同点仅仅在于,赵高是想操控秦朝的朝政,因为他是缺了零件的宦官,当不了皇上。而朱温不存在赵高的问题,是全须全尾的一个大男人,一心要推倒大唐,他自己当皇上。

明白了朱温和赵高的不同,也就能理解为何同为拍马屁,拍赵高马屁的人都有甜头可吃,而拍朱温马屁的人却掉了脑袋。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朱温无非是强调了一把,自己的英明神武罢了。
故而,首先要明白的是:拍马屁是种纯技术活,一个能拍好马屁的人,其智商,情商必是双高,哪怕我们再鄙视这种人,也千万别小视。这就引出了,一个人灾祸发生前的第一个迹象,那就是:喜欢随声附和。

比如,今儿有人对你说,某某真不是东西,他做了什么事,你看是不是太讨厌?倘若此刻,你随声附和了,哪怕仅仅是想尽快摆脱这个人,对不起,灾祸说不定就在前面等你了。须知,一个敢背后嚼舌根,乱传坏话的人,多半是包藏祸心之辈! 所以,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也千万别随声附和,此刻的沉默,才是护身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沉默是金。

二、谁在背后坑我?别问了,是你自己

战国七雄时期开启后,魏国是第一个称霸的。因为吴起辅佐魏侯,率先实施了变法。随着吴起的成功,权势越来越大,魏相公孙痤就座不住了,担心吴起取代自己相国宝座。

这一切被他手下的一位幕僚看在眼里,这天他对公孙痤说:“老大,你担心啥我知道,想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然后趴在公孙痤耳边说出了计谋。

第一步,让公孙痤去对魏侯说:魏国庙小,恐怕容不下吴起这尊大神,不如招吴起当魏国的驸马,把公主嫁给他。 第二步,公孙痤宴请吴起,由于公孙痤也是魏国驸马身份,便对吴起现身说法,把当驸马的羞辱等夸大说出,让吴起明白,公主刁蛮强横,娶不得。

公孙痤依计而行,两步走完后,果然吴起抗拒魏侯赐婚,说啥也不当驸马。这一下子,魏侯自然想起了公孙痤的话,看来果然魏国庙小,容不下吴起这尊大神。于是魏侯动了杀心。 吴起很快也意识到此事不简单,自己中套了,却有口难辩。为了保命,连夜逃到了楚国。公孙痤完胜!

分析: 吴起是典型的“独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事例。亏得他聪明连夜逃跑了,不然真就掉了脑袋。那么此事发生的根由在哪里?是公孙痤担心吴起太过强势,夺了自己的相国。所以,站在吴起方面,就能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功成身退,天之道! (出自《道德经》) 当一个人的功劳过大时,也就意味着灾祸酝酿的差不多了。民间有言:大恩养仇人。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第二个灾祸来临前的迹象就是:功成不退。对于民间百姓来言,就是:只有给予不知索取。

索取,不是因我们缺少,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受恩人有个回馈渠道,或懂得任何事,都需有代价,这个最朴素的人生道理。 结语: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因果循环,其实因就是果,果就是因,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懂得人心。所谓人心向善也好,人心从恶也罢,往往是角度不同,就犹如人生灾祸,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却只因未懂得人心的善变,而导致发生!

(0)

相关推荐